清季引入近代文官考試的醞釀與嘗試
本文關鍵詞:清季引入近代文官考試的醞釀與嘗試
【摘要】:我國引入近代文官考試制度始于清末新政。晚清因應變局,求才多途并進。新政復行,京師新設部院及各地督撫強調各自特殊性,撇開吏部頻頻奏調官員,舉官權柄下移,官員素質參差?婆e停罷后,取士舉官新舊混雜,更換及統一標準要求日趨急迫。丙午改制,戴鴻慈等建議仿日本文官考試,嗣因內閣、吏部官制未變而無所附著。以1907年直隸設置官員考驗處為契機,清廷頒布《切實考驗外官章程》,局部試行官員考試。宣統年間,文官考試章程反復修改斟酌,終因清亡而胎死腹中,成為留給民國的一份遺產。梳理清季引入近代文官考試制度的醞釀過程,可以觀察到漸進式改革中各種因素的糾結影響,理解制度興革遭遇的滯礙曲折。
【作者單位】: 中山大學歷史系;
【關鍵詞】: 近代文官考試 清末新政 考驗外官 官員任用
【分類號】:K252
【正文快照】: 清季政制轉型,引入西方文官制度成為配合仿行憲政的重要舉措。限于資料缺乏與觀念偏差,既往關于中國引人西方文官考試制度的研究,大多集中于民初,對于清季文官考試的發(fā)軔及其曲折,或語焉不詳,或僅作為背景簡略提及。①在科舉停罷、學堂考試尚不足以承擔掄才重任的情況下,清廷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姬麗萍;北京政府時期文官考試與任用制度評析[J];史學月刊;2005年12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張振國;清代文官選任制度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魯衛(wèi)東;;制度設計與實踐的背離——北洋政府時期文官考試初探[J];安徽史學;2008年01期
2 竇坤;;西方記者眼中的清末北京“新政”——以英國《泰晤士報》的報道為中心[J];北京社會科學;2008年02期
3 楊銀權;;表率·教化·守護:清代陜西士紳與地方社會秩序之維護[J];寶雞文理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2期
4 花玲;;21世紀以來晚清職官制度研究述評[J];滄桑;2008年04期
5 李薈芹;;清末總理衙門的外交決策地位探析[J];昌吉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6 于興治;黨延忠;;用控制模型解析康熙朝的監(jiān)察系統[J];大連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7 李昊;;清朝文官義務與懲戒制度[J];太原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8 童力群;;失靈的“護官符”——《紅樓夢》后四十回作者另有其人[J];鄂州大學學報;2012年01期
9 王奎;;中國工商管理機構的近代變遷[J];福建論壇(社科教育版);2009年10期
10 方瀟;錢蘇青;;王道視角下的思想控制:清前期的法律與實踐[J];法學家;2011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王剛;;論晚清官場中的請托——基于《榮祿存札》的分析[A];第八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2年
2 徐江雁;梁峻;李經緯;;清朝御藥房名實及紫禁城署所居址考辨[A];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史學分會第12屆1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8年
3 宋鵬遠;;打造團城演武廳的“武文化”特色[A];繁榮古都歷史文化 推動北京文化之都建設 2012·世界文化遺產日論壇文集[C];2012年
4 ;榮祿幕府考[A];第十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4年
5 馬平安;;試論北洋集團與淮軍集團的淵源關系[A];湘淮人物與晚清社會[C];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周勇進;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許穎;清代文官行政處分程序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張振國;清代文官選任制度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張英杰;北京清代南苑研究[D];北京林業(yè)大學;2011年
5 盧敦基;李慈銘研究[D];浙江大學;2010年
6 張立勝;縣令·幕僚·學者·遺老[D];北京師范大學;2010年
7 丁芮;北洋政府時期京師警察廳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1年
8 牛錦紅;近代中國城市規(guī)劃法律文化探析[D];蘇州大學;2011年
9 鄒建達;清前期云南的督撫、道制與邊疆治理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10 呂雪飛;東北三省咨議局、資政院及第一屆國會、省議會議員選舉考略[D];吉林大學;2012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陳軼歐;八旗滿洲官宦世家探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李晶君;《欽定臺規(guī)》初探[D];湘潭大學;2010年
3 錢蘇青;清前期思想控制之法律問題論析[D];蘇州大學;2010年
4 張春志;民國文官撫恤制度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5 胡小平;清代官吏懲治施行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6 王科;清末新政中的郵傳部與交通銀行[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何亮;清末預備立憲時期鹽政改革探析[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張旭彬;論清末新軍的營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9 王超;清代乾嘉時期總理各回城事務參贊大臣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10 易中梅;民初外交部研究(1912-1916)[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雷炳炎;;清代八旗世爵世職群體的入仕考察[J];安徽史學;2006年03期
2 劉偉;;同光年間州縣官選任制度的嬗變[J];安徽史學;2010年01期
3 劉渝龍;明代文官揀選制度考微[J];安徽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3期
4 李巧;;清代監(jiān)察官員之選任與考察[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5 周勇進;;清代言官之選任[J];保定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6 郗鵬;李新;;清代國子監(jiān)行政官員選用制度述評[J];北方論叢;2008年02期
7 鞠方安;試論清末選官制度的改革[J];北京社會科學;2000年02期
8 李光輝;清代監(jiān)察官員的選任、升轉與考核[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9 花玲;;21世紀以來晚清職官制度研究述評[J];滄桑;2008年04期
10 韓秀桃;清末官制改革中的大理院[J];法商研究(中南政法學院學報);2000年06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張靖;晚清選官制度變革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2 王雪華;清代吏胥制度研究[D];武漢大學;2004年
3 徐雪梅;清朝職官制中的滿漢差異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費秋香;論清末新政時期的地方官制改革(1901—1911)[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郗鵬;清代前期回避制度述評[D];云南師范大學;2001年
3 邢小蘭;清末法官選任制度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4年
4 靳春泓;晚清留學制度演變考察[D];西北大學;2003年
5 萬春梅;論清朝文官任職回避制度[D];安徽大學;2006年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蔣秀麗;論清末新政的敗因[J];山東社會科學;2003年04期
2 鄭憲洲;清末新政研究的新創(chuàng)獲[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4年04期
3 鐘霞;清末新政與邊疆地區(qū)的現代化進程——以廣西為例[J];學術論壇;2005年11期
4 邵勇;葉小青;;清末新政中的官僚主義簡論[J];蘭州學刊;2005年06期
5 王漢筠;;清末新政與中國現代化關系初探[J];時代文學(雙月版);2006年04期
6 胡志國;;清末新政的困境——以財政危機為中心[J];井岡山學院學報;2007年05期
7 聶立申;;論腐敗對清末新政的影響[J];山東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4期
8 王彬;;清末新政新論[J];山東省農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9 許建萍;;《福建農工商官報》與清末新政初探[J];白城師范學院學報;2008年01期
10 戴鞍鋼;;清末新政與新疆、西藏、川邊地區(qū)經濟的演變——兼與東部地區(qū)的比較[J];云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6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6條
1 崔志海;;國外清末新政研究專著簡述[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2年卷[C];2002年
2 史全生;;清末新政是一柄雙刃劍[A];近代中國(第十九輯)[C];2009年
3 李細珠;;清末新政、立憲與革命研究的幾個問題[A];晚清政治史研究的檢討:問題與前瞻[C];2014年
4 陸興龍;;《清末新政與社會變遷》學術研討會綜述[A];近代中國(第五輯)[C];1995年
5 郭緒印;;評清末新政和辛亥革命的關系[A];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五屆學術年會文集(2007年度)(哲學·歷史·人文學科卷)[C];2007年
6 康春華;許新民;;清末新政與云南辛亥革命[A];云南省社科界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文集[C];2011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細珠;關于清末新政研究的幾點思考[N];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4年
2 李學峰;30年來清末新政研究述評[N];團結報;2009年
3 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戴鞍鋼;清末新政的困局和末路[N];團結報;2013年
4 許晨亭;清末新政與地方社會的慈善事業(yè)[N];中國社會報;2013年
5 殷俊玲;清末新政與民變淺談[N];光明日報;2002年
6 上海社會科學院副院長、研究員 熊月之;清末新政與危機的糾結[N];文匯報;2011年
7 實習記者 劉晨;既得利益集團攪黃了清末新政[N];長江日報;2014年
8 王頻 葛玉紅;換個角度看清末新政[N];光明日報;2007年
9 高放;清末新政的成敗[N];學習時報;2011年
10 趙林鳳;對清末新政的再思考[N];中國圖書商報;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王奎;清末商部農工商部與社會經濟轉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馮榮;試論清末新政的矛盾[D];吉林大學;2005年
2 蘇明強;清末新政與中國早期城市化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王洪濤;論清末新政中的制度變革[D];西北大學;2005年
4 吳海萍;論清末新政中的集權[D];揚州大學;2008年
5 王叢叢;清末新政與近代中國市民社會初步考察[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劉德霞;清末新政工商改革述論[D];山東師范大學;2000年
7 孫國雁;清末新政與移風易俗[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8 靳麗波;清末新政中的統治階級政爭[D];吉林大學;2006年
9 曹吉愛;日本亞洲主義與中國——以清末新政為例[D];西南交通大學;2004年
10 馬麗梅;清末新政中的奉天教育改革[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6746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674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