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敗”的革命:抗戰(zhàn)前中共山東鄉(xiāng)村運動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27 01:02
本文關鍵詞:“失敗”的革命:抗戰(zhàn)前中共山東鄉(xiāng)村運動研究
【摘要】:中共革命的勝利主要是依靠農民的參與和支持,農民為何會參加革命?這個看似無可爭議、已成定論的問題,如今卻遭到越來越多的質疑,各家莫衷一是。本文將拋棄簡單化的傳統(tǒng)革命史宏觀敘事模式,不是關注革命為什么會發(fā)生,而是通過對抗戰(zhàn)前中共在山東鄉(xiāng)村活動的考察,以求解決山東的暴動是怎樣發(fā)動起來的,進而對革命動員過程中的諸種現(xiàn)象進行重新闡釋。本文首先對山東武裝暴動做一概括并分析其失敗的原因,可知山東并不是理想的革命場所,大部分農民面對革命只是看客,農民革命或不革命并不是確定無疑的,他們需要革命精英的組織,這就需要在山東活動的共產(chǎn)黨人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動員農民走向革命。因此,農民革命需要組織和領導,革命是發(fā)生的,更是“發(fā)動”的。與全國其他地區(qū)一樣,山東的革命也是由知識分子引入的,他們是如何進入鄉(xiāng)村組織和動員的?由于對農民情緒的樂觀估計,黨主要是以“組織者”的心態(tài)進入鄉(xiāng)村的。但不久中共便發(fā)現(xiàn),貧窮并不是農民起來革命的理由,傳統(tǒng)的價值觀與革命本身的危險性常常是制約農民邁入革命洪流的制約因素。共產(chǎn)黨人很快轉換角色,由“組織者”轉變?yōu)椤鞍l(fā)動者”,利用自身的社會資本,通過學緣、地緣、親緣等社會關系,融入農民的日常生活,將農民的個體生存感受與革命的口號相結合,成功地將農民吸引到革命隊伍中來。暴動是黨動員農民取得政權的主要方式,山東暴動規(guī)模小,人數(shù)少,影響力有限。它秉承中央“民眾武裝暴動”的思想,排斥“軍事投機”,但在實際操作中各地方領導者清醒地認識到光靠赤手空拳的農民,暴動是不可能取得勝利的。因此,不可避免地依靠會匪以獲得武力的支持。山東革命雖然沒有取得成功,但是中共的動員組織能力得到鍛煉,隨著抗戰(zhàn)全面爆發(fā),山東的星星之火,很快便燎原齊魯。
【關鍵詞】:山東 中共 民眾動員 暴動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5
【分類號】:K263
【目錄】:
- 中文摘要8-9
- ABSTRACT9-11
- 緒論11-22
- 一、選題緣起11-12
- 1、被淡漠的革命史研究11
- 2、“新革命史”熱潮11-12
- 二、研究意義12-13
- 1、“宏大敘事”模式的困境12-13
- 2、“新革命史”的探索13
- 三、學術史回顧13-19
- 四、論文資料與研究方法19-22
- 1、上下相結合的視角20
- 2、對話與比較20-21
- 3、多學科理論運用21-22
- 第一章 失敗的“革命”22-40
- 第一節(jié) “革命”概況22-27
- 一、省委策略與暴動概況22-24
- 二、暴動特點淺析24-27
- 第二節(jié) 失敗原因初探27-40
- 一、傳統(tǒng)視域下的“政策——效果”思維27-29
- 二、“新革命史”視角下的多維解讀29-40
- 第二章 運動農民:中共鄉(xiāng)村動員40-70
- 第一節(jié) 革命播火40-47
- 一、革命下鄉(xiāng)40-42
- 二、高漲的農民革命情緒42-47
- 第二節(jié) 鄉(xiāng)村烽火47-58
- 一、領導群體的構成及特點48-52
- 二、身份認同52-58
- 第三節(jié) 內生型動員58-65
- 一、不公開的動員方式59-63
- 二、“在斗爭中發(fā)展黨員”63-65
- 第四節(jié) 農民與動員65-70
- 一、越窮越革命?65-67
- 二、農民對革命的反應67-70
- 第三章 武裝暴動:燃燒的革命70-87
- 第一節(jié) 武裝暴動的依靠力量70-78
- 一、民眾力量與軍事力量的碰撞71-75
- 二、革命形勢的評估標準75-78
- 第二節(jié) 暴動與會門土匪78-87
- 一、爭取下層、反對上層79-81
- 二、會門土匪的特性與選擇81-84
- 三、中共與會門土匪的結合84-87
- 結語87-91
- 一、動員模式:內生與外力87-88
- 二、理解農民:個體的感受與抉擇88-89
- 三、理解革命:失敗與成功89-91
- 參考文獻91-100
- 致謝100-101
- 附件101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黃文治;;觀念變動與新革命史研究價值取向——評王奇生《革命與反革命》[J];開放時代;2010年08期
2 李金錚;;農民何以支持與參加中共革命?[J];近代史研究;2012年04期
3 黃琨;;黨組織與鄉(xiāng)村社會的聯(lián)系:以東固革命根據(jù)地為中心的歷史考察[J];江西社會科學;2013年08期
4 朱文通;把增強;;學術史視域下的“新革命史”研究[J];衡水學院學報;2014年06期
5 李金錚;;向“新革命史”轉型:中共革命史研究方法的反思與突破[J];中共黨史研究;2010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黃文治;鄂豫皖蘇區(qū)道路:一個民眾動員的實踐研究(1920-1932)[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57910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579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