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戰(zhàn)結束前后《紐約時報》對中國西藏的報道探析
本文關鍵詞:冷戰(zhàn)結束前后《紐約時報》對中國西藏的報道探析
更多相關文章: 中國西藏 冷戰(zhàn) 達賴喇嘛 《紐約時報》
【摘要】:冷戰(zhàn)結束前后1987~1992年間,西藏問題成為中美關系中的熱點問題,美國等西方國家力圖通過西藏問題促動中國政治變動,因而以達賴為代表的西藏流亡勢力成為西方政治舞臺的寵兒,美國傳統(tǒng)主流媒體《紐約時報》出現(xiàn)了大量報道中國西藏的文章,內容涉及對拉薩騷亂的報道、對達賴喇嘛涉藏活動的報道以及美國政府如何插手中國西藏問題的報道等,報道反映了這一時期美國對華政策的微妙變化。
【作者單位】: 哈爾濱工程大學;
【關鍵詞】: 中國西藏 冷戰(zhàn) 達賴喇嘛 《紐約時報》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勞維爾·托馬斯西藏之旅與美國的西藏話語研究”(14AGJ002);國家社科基金“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共策反策略研究”項目(11CDJ00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分類號】:K27;G212
【正文快照】: 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國際形勢發(fā)生了巨大變化,東歐劇變、蘇聯(lián)解體,這為美國利用西藏問題促動中國政治變動提供了歷史機遇。西藏問題由此成為中美關系中的熱點問題,以達賴喇嘛為代表的西藏分裂勢力由美國學者眼中的“冷戰(zhàn)孤兒”變成了冷戰(zhàn)后時代的“寵兒”1:達賴喇嘛奔走于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史云峰;;西藏人口的結構特征分析[J];西藏發(fā)展論壇;2012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劉瑞生;;涉藏報道與美國主流媒體的意識形態(tài)性[J];新聞與傳播研究;2008年03期
2 王林平;;美國涉藏政策背后的國家利益[J];學習與探索;2014年05期
3 郭永虎;;美國與中國核心利益:影響及對策研究[J];中國浦東干部學院學報;2015年01期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李莉;冷戰(zhàn)后美國國會對華提案及其表決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2 石正義;影響我國邊疆民族地區(qū)安全穩(wěn)定的美國因素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2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程早霞;李曄;;一九四九年前后美國中情局諜員秘密入藏探析[J];歷史研究;2009年05期
2 衛(wèi)靈;美國國會對中美關系的影響[J];外交學院學報;2001年04期
3 胡巖;;早期進藏的美國人[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2期
4 李堅尚;西藏人口與西藏人權[J];西藏研究;1998年01期
5 黃榮清;年齡結構對人口增長的作用力度量──兼談中國少數民族人口年齡結構[J];中國人口科學;1996年02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于時語;;《紐約時報》的專欄才女[J];南風窗;2006年01期
2 張佳佳;;中西方深度報道差異比較——以《21世紀經濟報道》與《紐約時報》的房地產報道為例[J];群文天地;2012年05期
3 柴靜;;晚清報紙[J];學習博覽;2007年04期
4 Matthew Shaer;楊穎;;《紐約時報》欲對其在線內容收費[J];英語沙龍(實戰(zhàn)版);2010年04期
5 汪純;;《紐約時報》宮斗劇[J];東西南北;2012年21期
6 陳浩;朱婭丹;;淺析《紐約時報》的發(fā)展啟示[J];青年文學家;2013年09期
7 袁海;;《紐約時報》“大騙子記者”全揭秘[J];晚報文萃;2003年07期
8 ;中國學校怒斥《紐約時報》黑客報道“無中生有”[J];對外傳播;2010年05期
9 趙穎;劉寶森;;反擊《紐約時報》黑客報道經驗談[J];對外傳播;2010年05期
10 方夏萍;;對紐約時報有關拉薩“3.14”事件系列報道的傾向性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7條
1 柯文浩;;框架建構理論透視下的路透社與《紐約時報》關于2010年中國“兩會”的報道比較研究[A];“傳播與中國·復旦論壇”(2010)——信息全球化時代的新聞報道:中國媒體的理念、制度與技術論文集[C];2010年
2 吳飛;;新聞媒體應該享有這樣的特權嗎? 《紐約時報》訴沙利文一案剖析[A];信息化進程中的傳媒教育與傳媒研究——第二屆中國傳播學論壇論文匯編(上冊)[C];2002年
3 張洋;;中美媒體的相互引用與馴化:以2013年《人民日報》與《紐約時報》為例[A];中華新聞傳播學術聯(lián)盟第六屆研究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4年
4 劉國慧;;西方媒介鏡像下的內蒙古形象——對改革開放后《紐約時報》內蒙古報道的內容分析[A];中國少數民族地區(qū)信息傳播與社會發(fā)展論叢(2013年刊)[C];2013年
5 周佶;徐薇;;對“5.12”大地震后《紐約時報》和《新京報》相關報道的媒體話語分析[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8年全國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8年
6 ;媒體如何架構危機事件——以山西疫苗事件和美國沙門氏菌事件為例[A];首屆華中地區(qū)新聞與傳播學科研究生學術論壇獲獎論文[C];2010年
7 彭兆平;;新媒體:傳統(tǒng)媒體的西風或東風——美國當今傳媒業(yè)發(fā)展的啟示[A];出版科學探索(第8輯)[C];2008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任可;《紐約時報》的救星[N];經濟觀察報;2003年
2 商建輝;紐約時報的成功之道[N];中華新聞報;2003年
3 本報記者 李豫川;并購傳言推動紐約時報股價“過山車”[N];中國證券報;2006年
4 鄭潔;紐約時報提前瘦身降成本[N];東方早報;2007年
5 ;“融”會貫通[N];網絡世界;2006年
6 記者 朱珊;《紐約時報》連推數字產品[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9年
7 ;紐約時報網站考慮恢復收費[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8 ;《紐約時報》嘗試“公眾捐助式”報道[N];新華每日電訊;2009年
9 夜雨;《紐約時報》評出“2009年十佳兒童圖畫讀物”[N];中國圖書商報;2009年
10 記者 王薇 杜靜;《紐約時報》記者因涉剽竊請辭[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李莉;近代中國的媒介鏡像:《紐約時報》駐華首席記者哈雷特·阿班中國報道研究(1927-1940)[D];上海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旭;《紐約時報》對“3·14”事件、“7·5”事件相關報道的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2 田紅虹;《紐約時報》成功因素探析[D];河北大學;2004年
3 鄒一戈;新世紀《紐約時報》言論版專欄評論特色研究[D];暨南大學;2006年
4 劉毓?jié)?《紐約時報》?ò妫┑牟僮鞣椒捌涮攸c分析[D];暨南大學;2006年
5 王建峰;《紐約時報》(1997、2007)涉華報道比較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6 徐淑芳;《紐約時報》轉基因報道研究[D];湖南大學;2012年
7 羅小玲;《紐約時報》對華環(huán)境形象建構研究(2000-2012)[D];暨南大學;2013年
8 趙瑋;《紐約時報》對西藏和新疆報道的異同分析[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9 張熙錦;當代《紐約時報》頭版特色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10 馬德國;《紐約時報》“9·11”事件報道研究[D];湘潭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55035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5503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