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戰(zhàn)爭時期課程想象與民族國家認同建構——以蔣介石手令為中心的考察
發(fā)布時間:2017-07-15 23:01
本文關鍵詞:抗日戰(zhàn)爭時期課程想象與民族國家認同建構——以蔣介石手令為中心的考察
更多相關文章: 抗日戰(zhàn)爭 課程改革 傳統(tǒng)道德 國家認同 蔣介石 手令
【摘要】: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以后,社會各界開始反思與檢討新教育問題,探討教育改革的可能路徑。知識界提出了增加中國文化知識、培養(yǎng)民族意識、加強科學教育、實施公民教育、建立現代民族國家的建議;蔣介石先后下達11次手令指示教育部,恢復舊道德,以中國傳統(tǒng)倫理文化資源建設國民道德,以政治教育為中心,建設以農村為本位的中國社會;教育部在知識界要求改革的呼聲及蔣介石的指示下,以抗戰(zhàn)建國為方針,積極探索民族特殊歷史時期的課程改革,建構現代民族國家認同。社會不同階層及力量對課程的想象反映了抗戰(zhàn)時期民族國家建構的不同路徑與圖景。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教育學院;
【關鍵詞】: 抗日戰(zhàn)爭 課程改革 傳統(tǒng)道德 國家認同 蔣介石 手令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規(guī)劃課題資助項目(Y101742);教育部新世紀優(yōu)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項目(NCET-0450) 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重點課題資助項目(07CGJY004Z)
【分類號】:G529;K265
【正文快照】: [在線優(yōu)先出版日期]2015-10-05[網絡連續(xù)型出版物號]CN33-6000/C費正清在論南京國民政府十年建國方略時說:“國民黨政權從現代西方和中國的過去尋找推動力,但它卻在兩者之間不知所措。”[1]471此話道出了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后國民黨政權在國家治理上的立場和處境。在教育領域,一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張富文;;馬克思人本思想探析——以《共產黨宣言》為中心的考察[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1期
2 周宏;意識形態(tài)理論與當代中國意識形態(tài)理論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3期
3 牛菲;;“特殊的”與“總體的”意識形態(tài)——曼海姆對意識形態(tài)概念兩重含義的區(qū)分[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4 王玉梅;;工人階級的昨日今夕[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10期
5 楊海;;意識形態(tài)概念發(fā)展史研究綜述[J];安徽行政學院學報;2011年06期
6 周黎燕;;反烏托邦視野中的《貓城記》[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8期
7 成云卿;;雙重視角下的公民教育之路:新加坡的例證及其啟示[J];安順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8 朱曉U,
本文編號:54609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5460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