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符號與現(xiàn)代化:抗戰(zhàn)時期關山月西北旅行繪畫圖像中的動物
發(fā)布時間:2022-01-22 20:12
本文通過梳理關山月西北旅行作品中出現(xiàn)的動物形象,探討關山月動物主題繪畫的創(chuàng)作方式及造型特色。進而指出在戰(zhàn)時特殊的社會氛圍中,關山月反映現(xiàn)實的畫筆下的牲畜不僅事關驛運系統(tǒng)的運行與畜牧業(yè)的現(xiàn)代化,更關乎人的生活與存亡。
【文章來源】:美術觀察. 2020,(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關山月哈薩克牧場一角紙本設色146×95厘米1946關山月美術館藏
這種扁平有敦煌壁畫的養(yǎng)分。關山月發(fā)現(xiàn)北魏二百四十八洞的壁畫釋迦舍身飼虎“用色單純而不患單調(diào)”,(圖4)且二百四十三洞左壁的不少動物的形象已經(jīng)“圖案化”。[2]然而,各花入各眼。最早臨摹敦煌壁畫的張大千選擇更多呈現(xiàn)富麗堂皇的佛像和供養(yǎng)人,與關山月所關注的題材、喜好的風格,以及采用的“不打細稿”之“寫”的方式[3],大相徑庭。不過,在細節(jié)上,關山月仍然把控精準!侗揆R圖》的馬眼和《哈薩克牧場一角》的牛眼,在黑底之上點了暗藍,使動物的眼目炯炯有神。這可能是因為西北藍天的映襯下所產(chǎn)生的特殊效果,從而使畫家借鑒了類似油畫的外光畫法,抑或受到宋代花鳥畫在眼中點漆做法的啟發(fā)。他曾提到前述釋迦舍身飼虎圖像中老虎“瞪著碧綠色的眼睛”,且在臨摹中將其眼畫成略偏藍色的綠色。關山月有意將瞳仁周圍用藍色的補色黃(褐)色來襯托。這一細節(jié)處理,在畫面整體平面效果的基礎上為動物注入了靈氣。這一時期中,關山月對于駱駝的刻畫,如《塞外駝鈴》(1943年)、《大漠駝鈴》(1940年代)和《蒙民游牧圖》(1944年),卻相對比較程式化;不過,他基于自己的觀察有所總結:近處的駱駝,用墨線勾勒面部、腹部、后腿,用皴擦添上曲線表現(xiàn)駝毛厚重的脖子和前腿上部。無論遠近,駱駝都被統(tǒng)一為土咖色,且大小高矮相差不大,基本都是全側面到45度之間的角度,站立或行走著,脖子挺立!度怦勨彙泛汀睹擅裼文翀D》中的處理尤其典型。他在《青海塔爾寺廟會之一》(1943年)和《青海塔爾寺廟會之二》(1944年)中畫過斜后側約45度的駱駝,都是相對粗疏的勾勒。即便是出現(xiàn)最多駱駝的畫面《駝運晚憩》(1943年)中,駱駝全都直挺著脖子,沒有低頭吃草料或張嘴或鳴叫的表情;除了極個別為特殊角度,多數(shù)被畫成了側面。
實際上,關山月曾嘗試過從其他角度畫駱駝,比如作品《大漠駝鈴》和速寫稿《駝隊之二》(1943年)、《西北寫生49》(1943年)!洞竽勨彙分,畫面左側最大的駱駝是從正側15度左右的角度看過去的,以短縮法表現(xiàn)。不過,它的頭部仍舊扭開,呈現(xiàn)為側臉。整體看來,這只駱駝稍顯別扭,因為這個角度使最體現(xiàn)駱駝特點的駝峰被脖子遮擋了。速寫稿《西北寫生49》當中,關山月從背后觀察,畫了一只馱了人的駱駝。它的后腿顯得特別粗壯,但也因為角度的關系,僅露出了后面一個駝峰。速寫稿《駝隊之二》中,關山月畫了一只小駱駝。它看起來瘦弱,且僅有一個不算明顯的駝峰;蛟S是因為嘗試后覺得正面角度的駱駝或是單峰小駱駝并不能以圖像語言來最大限度地表現(xiàn)駱駝的特征,關山月在其他畫面中,極少刻畫不同角度的駱駝,也不太畫它們的個體差異。它們相對于關山月后來畫的動物,略顯僵硬呆板,卻不妨礙它們的生拙之趣。如在他畫中偶爾會冒出來的古代筆法程式—《小橋流水》(1943年)中的樹木等—關山月仍在消化古人的筆墨,將它們更好地和寫生結合在一起,有待進入之后更為成熟的藝術階段。不過,與吳作人以大寫意筆觸完成的、作為精神載體之負重前行的駱駝[4],或者孫宗慰強調(diào)嫵媚眼神的駱駝[5],以及黎雄才筆下面頰嬌小的駱駝、黃胄畫中抬頭傲嬌的駱駝相比,關山月筆下的駱駝顯得相對頎長、輕盈。雖然他在西北之時正處秋、冬、春三季,但他筆下的駱駝更近于夏季后剃過毛、身形清爽的駱駝。此可謂關山月筆下富有個人造型特色的駱駝了。圖4 關山月二百四十八洞·釋迦舍身圖紙本設色24×29.5厘米1943關山月美術館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于右任年表[J]. 大觀(收藏). 2020(02)
[2]從滿文檔案和美術史資料看清朝與哈薩克諸部關系史——以《哈薩克貢馬圖》源流為中心[J]. 郭文忠. 美術研究. 2018(03)
[3]民國時期哈薩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動述論[J]. 劉有安,張俊明. 敦煌學輯刊. 2017(04)
[4]抗戰(zhàn)時期西北驛運事業(yè)研究[J]. 尚季芳,李佳佳. 民國研究. 2015(01)
[5]民國時期甘寧青畜牧業(yè)的現(xiàn)代化問題[J]. 黃正林. 青海民族研究. 2013(04)
[6]中國近代奶牛傳入與引進的研究進展[J]. 張?zhí)K. 中國農(nóng)學通報. 2013(05)
碩士論文
[1]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甘肅驛運研究[D]. 龐俊義.西北師范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602828
【文章來源】:美術觀察. 2020,(12)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6 頁
【部分圖文】:
關山月哈薩克牧場一角紙本設色146×95厘米1946關山月美術館藏
這種扁平有敦煌壁畫的養(yǎng)分。關山月發(fā)現(xiàn)北魏二百四十八洞的壁畫釋迦舍身飼虎“用色單純而不患單調(diào)”,(圖4)且二百四十三洞左壁的不少動物的形象已經(jīng)“圖案化”。[2]然而,各花入各眼。最早臨摹敦煌壁畫的張大千選擇更多呈現(xiàn)富麗堂皇的佛像和供養(yǎng)人,與關山月所關注的題材、喜好的風格,以及采用的“不打細稿”之“寫”的方式[3],大相徑庭。不過,在細節(jié)上,關山月仍然把控精準!侗揆R圖》的馬眼和《哈薩克牧場一角》的牛眼,在黑底之上點了暗藍,使動物的眼目炯炯有神。這可能是因為西北藍天的映襯下所產(chǎn)生的特殊效果,從而使畫家借鑒了類似油畫的外光畫法,抑或受到宋代花鳥畫在眼中點漆做法的啟發(fā)。他曾提到前述釋迦舍身飼虎圖像中老虎“瞪著碧綠色的眼睛”,且在臨摹中將其眼畫成略偏藍色的綠色。關山月有意將瞳仁周圍用藍色的補色黃(褐)色來襯托。這一細節(jié)處理,在畫面整體平面效果的基礎上為動物注入了靈氣。這一時期中,關山月對于駱駝的刻畫,如《塞外駝鈴》(1943年)、《大漠駝鈴》(1940年代)和《蒙民游牧圖》(1944年),卻相對比較程式化;不過,他基于自己的觀察有所總結:近處的駱駝,用墨線勾勒面部、腹部、后腿,用皴擦添上曲線表現(xiàn)駝毛厚重的脖子和前腿上部。無論遠近,駱駝都被統(tǒng)一為土咖色,且大小高矮相差不大,基本都是全側面到45度之間的角度,站立或行走著,脖子挺立!度怦勨彙泛汀睹擅裼文翀D》中的處理尤其典型。他在《青海塔爾寺廟會之一》(1943年)和《青海塔爾寺廟會之二》(1944年)中畫過斜后側約45度的駱駝,都是相對粗疏的勾勒。即便是出現(xiàn)最多駱駝的畫面《駝運晚憩》(1943年)中,駱駝全都直挺著脖子,沒有低頭吃草料或張嘴或鳴叫的表情;除了極個別為特殊角度,多數(shù)被畫成了側面。
實際上,關山月曾嘗試過從其他角度畫駱駝,比如作品《大漠駝鈴》和速寫稿《駝隊之二》(1943年)、《西北寫生49》(1943年)!洞竽勨彙分,畫面左側最大的駱駝是從正側15度左右的角度看過去的,以短縮法表現(xiàn)。不過,它的頭部仍舊扭開,呈現(xiàn)為側臉。整體看來,這只駱駝稍顯別扭,因為這個角度使最體現(xiàn)駱駝特點的駝峰被脖子遮擋了。速寫稿《西北寫生49》當中,關山月從背后觀察,畫了一只馱了人的駱駝。它的后腿顯得特別粗壯,但也因為角度的關系,僅露出了后面一個駝峰。速寫稿《駝隊之二》中,關山月畫了一只小駱駝。它看起來瘦弱,且僅有一個不算明顯的駝峰;蛟S是因為嘗試后覺得正面角度的駱駝或是單峰小駱駝并不能以圖像語言來最大限度地表現(xiàn)駱駝的特征,關山月在其他畫面中,極少刻畫不同角度的駱駝,也不太畫它們的個體差異。它們相對于關山月后來畫的動物,略顯僵硬呆板,卻不妨礙它們的生拙之趣。如在他畫中偶爾會冒出來的古代筆法程式—《小橋流水》(1943年)中的樹木等—關山月仍在消化古人的筆墨,將它們更好地和寫生結合在一起,有待進入之后更為成熟的藝術階段。不過,與吳作人以大寫意筆觸完成的、作為精神載體之負重前行的駱駝[4],或者孫宗慰強調(diào)嫵媚眼神的駱駝[5],以及黎雄才筆下面頰嬌小的駱駝、黃胄畫中抬頭傲嬌的駱駝相比,關山月筆下的駱駝顯得相對頎長、輕盈。雖然他在西北之時正處秋、冬、春三季,但他筆下的駱駝更近于夏季后剃過毛、身形清爽的駱駝。此可謂關山月筆下富有個人造型特色的駱駝了。圖4 關山月二百四十八洞·釋迦舍身圖紙本設色24×29.5厘米1943關山月美術館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于右任年表[J]. 大觀(收藏). 2020(02)
[2]從滿文檔案和美術史資料看清朝與哈薩克諸部關系史——以《哈薩克貢馬圖》源流為中心[J]. 郭文忠. 美術研究. 2018(03)
[3]民國時期哈薩克族在河西走廊的活動述論[J]. 劉有安,張俊明. 敦煌學輯刊. 2017(04)
[4]抗戰(zhàn)時期西北驛運事業(yè)研究[J]. 尚季芳,李佳佳. 民國研究. 2015(01)
[5]民國時期甘寧青畜牧業(yè)的現(xiàn)代化問題[J]. 黃正林. 青海民族研究. 2013(04)
[6]中國近代奶牛傳入與引進的研究進展[J]. 張?zhí)K. 中國農(nóng)學通報. 2013(05)
碩士論文
[1]抗日戰(zhàn)爭時期的甘肅驛運研究[D]. 龐俊義.西北師范大學 2015
本文編號:360282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36028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