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多邊關系框架下國民政府外交重心的轉移(1937—1940)

發(fā)布時間:2021-11-26 18:46
  全面抗戰(zhàn)初期,國民政府本著"世界戰(zhàn)爭"和"國際解決"理念,其外交兼有戰(zhàn)時特點和戰(zhàn)前慣性,側重聯英、聯蘇。1938年10月起,美日在亞太沖突加劇,美國對援華制日開始抱積極態(tài)度,而英國在歐洲持續(xù)受壓,不斷對日本妥協。國民政府開始調整外交中的英美主從關系,戰(zhàn)時外交呈現英蘇美并重的多元化格局。1939年8、9月間,蘇德締結互不侵犯條約,歐戰(zhàn)爆發(fā)。為加入英法陣營,使中日戰(zhàn)爭與歐戰(zhàn)同時解決,國民政府一度考慮對德國宣戰(zhàn)或撤使,但在國際局勢極不明朗的情形下,決定不公開地選擇"英法路線"。在此過程中,美國因素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國民政府不僅以美國作為決定歐戰(zhàn)政策的"標準",更將之確定為外交的新重心。1939年后,美國明顯加大援華制日力度,呼應及鞏固了國民政府"首重美國"的外交決策,也使英蘇兩國相應退居中國外交"第二線"。 

【文章來源】:歷史研究. 2019,(06)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20 頁

【文章目錄】:
一、抗戰(zhàn)初期的外交慣性:聯英與聯蘇并行
二、美進英退與外交中心的多元化
三、“首重美國”與英蘇退居“二線”
結 語



本文編號:3520723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3520723.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c9b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