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前后的潘月樵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05-11 07:21
潘月樵,晚清民國之際著名京劇演員,倡導京劇改良之先鋒,辛亥上海光復中的“伶界偉人”。他長期以舞臺為戰(zhàn)場,積極宣傳民主、革命思想。在戲曲改良中,他當仁不讓;在辛亥上海光復中,他身先士卒,參與攻打江南制造局的戰(zhàn)斗,“首開伶人參加革命之先例”;在二次革命中,他傾家蕩產(chǎn),堅決反袁。他有著強烈的革舊戲曲的命,革清政府的命,革袁世凱命的潛意識,并將之逐一實施。在歷次革命中他發(fā)揮了重要而積極的作用,有著著名伶人和革命家頭銜的雙重身份,這使得他成為辛亥革命時期獨一無二的“梨園革命家”、“伶界偉人”。本文在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的指導下,把潘月樵及其活動放到近代中國那場民主革命的具體歷史條件中去研究,論文主要就辛亥革命前、辛亥革命高漲時期以及辛亥革命后潘月樵的思想與活動進行了分析、研究,重點分析了其革命思想產(chǎn)生的背景、內容、發(fā)展過程及革命實踐,以此來探討其從一個封建藝人成長為革命志士的人生軌跡和心路歷程,進而從一個側面進一步加深對辛亥革命的理解。
【文章來源】:揚州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7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拜師學藝:探索潘月樵走上革命道路的社會背景
第一節(jié) 苦難的童年
第二節(jié) 在戲曲的道路上攀登
第二章 戲曲革命:辛亥革命前的潘月樵(1886-1910)
第一節(jié) 利用戲曲鼓吹革命
第二節(jié) 關注現(xiàn)實,改良戲曲
第三節(jié) 創(chuàng)辦戲校,提高藝人素質
第三章 投身革命:辛亥革命高漲時期的潘月樵(1911-1912)
第一節(jié) 上海光復前的形勢
第二節(jié) 身先士卒,攻打江南制造局
第三節(jié) 籌餉募捐,支援革命
第四節(jié) 援助藍天蔚
第五節(jié) 革命的意義
第四章 重返舞臺:辛亥革命后的潘月樵(1913-1928)
第一節(jié) 二次革命與潘月樵
第二節(jié) 重理舊業(yè),獻身舞臺
第三節(jié) 義賑義演,壯年早逝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略說清末民初的戲曲改革[J]. 袁荻涌. 文史雜志. 2007(04)
[2]話劇與戲曲——互補共濟的友鄰劇種樣式[J]. 吳乾浩. 當代戲劇. 2007(03)
[3]上海學生劇與“話劇”的浮現(xiàn)[J]. 張軍. 戲劇藝術. 2006(06)
[4]昆曲現(xiàn)代傳播的劇場形式構想[J]. 顧春芳. 戲劇藝術. 2006(06)
[5]辛亥革命與戲曲藝人[J]. 唐雪瑩. 四川戲劇. 2006(06)
[6]“五四”時期的新、舊戲劇觀論爭及其現(xiàn)代性追求述論[J]. 王良成. 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 2006(03)
[7]“海派京劇”與近代中國城市文化娛樂空間的建構[J]. 張煉紅. 戲曲藝術. 2005(03)
[8]再論辛亥上海光復與陳其美出任滬軍都督的是非問題[J]. 張學繼. 浙江學刊. 2004(02)
[9]海派文化的起源及“京!敝疇嶽J]. 朱少偉. 探索與爭鳴. 2002(12)
[10]辛亥革命時期的“上海新舞臺”[J]. 李仲明. 炎黃春秋. 2002(11)
本文編號:3180990
【文章來源】:揚州大學江蘇省
【文章頁數(shù)】:76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前言
第一章 拜師學藝:探索潘月樵走上革命道路的社會背景
第一節(jié) 苦難的童年
第二節(jié) 在戲曲的道路上攀登
第二章 戲曲革命:辛亥革命前的潘月樵(1886-1910)
第一節(jié) 利用戲曲鼓吹革命
第二節(jié) 關注現(xiàn)實,改良戲曲
第三節(jié) 創(chuàng)辦戲校,提高藝人素質
第三章 投身革命:辛亥革命高漲時期的潘月樵(1911-1912)
第一節(jié) 上海光復前的形勢
第二節(jié) 身先士卒,攻打江南制造局
第三節(jié) 籌餉募捐,支援革命
第四節(jié) 援助藍天蔚
第五節(jié) 革命的意義
第四章 重返舞臺:辛亥革命后的潘月樵(1913-1928)
第一節(jié) 二次革命與潘月樵
第二節(jié) 重理舊業(yè),獻身舞臺
第三節(jié) 義賑義演,壯年早逝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附錄
致謝
攻讀碩士學位期間發(fā)表的論文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略說清末民初的戲曲改革[J]. 袁荻涌. 文史雜志. 2007(04)
[2]話劇與戲曲——互補共濟的友鄰劇種樣式[J]. 吳乾浩. 當代戲劇. 2007(03)
[3]上海學生劇與“話劇”的浮現(xiàn)[J]. 張軍. 戲劇藝術. 2006(06)
[4]昆曲現(xiàn)代傳播的劇場形式構想[J]. 顧春芳. 戲劇藝術. 2006(06)
[5]辛亥革命與戲曲藝人[J]. 唐雪瑩. 四川戲劇. 2006(06)
[6]“五四”時期的新、舊戲劇觀論爭及其現(xiàn)代性追求述論[J]. 王良成. 戲劇(中央戲劇學院學報). 2006(03)
[7]“海派京劇”與近代中國城市文化娛樂空間的建構[J]. 張煉紅. 戲曲藝術. 2005(03)
[8]再論辛亥上海光復與陳其美出任滬軍都督的是非問題[J]. 張學繼. 浙江學刊. 2004(02)
[9]海派文化的起源及“京!敝疇嶽J]. 朱少偉. 探索與爭鳴. 2002(12)
[10]辛亥革命時期的“上海新舞臺”[J]. 李仲明. 炎黃春秋. 2002(11)
本文編號:318099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3180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