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初年前清遺老群體心態(tài)剖析
發(fā)布時間:2021-04-29 09:56
論文對民國初年前清遺老這一特殊群體的心態(tài)作多方面的剖析,力求揭示出在社會轉(zhuǎn)型嬗遞期間,也即所謂的“易代”之際所呈現(xiàn)的人物心態(tài)的紛紜、社會文化的多元、和生存空間的歧異。文章共分六大部分 第一部分對易代之際“遺”作一全方位的論述,包括遺民的定義,“遺”現(xiàn)象的原因、具體的表現(xiàn)等等。以及對清末遺老的身份界定,主要從政治、文化兩方面來衡量。第二部分論述遺老的價值取向。圍繞遺老圈內(nèi)最敏感的幾個問題--節(jié)義、生死、名利,來考察遺老群體的行為,剖析他們的心態(tài),探討他們的人生價值取向,力圖展現(xiàn)這幾方面背后的隱衷和復雜性,以求更真實的展示還原一個眾聲喧嘩下的遺老圈。第三部分主要著重描述遺老圈和世俗的聯(lián)系,即在復辟事件中的具體表現(xiàn)。遺老們對前朝“中興”的期盼所表現(xiàn)出來焦慮不安浮躁的心態(tài),在具體復辟事件中的黨派之爭、人事糾紛,賴這次事變得以呈現(xiàn)在世人面前。具體的事變使久已淡出世俗視線之外的遺老圈展示更為原始的面貌。第四部分主要是從文化的角度來剖析遺老的心態(tài)。著重論述遺老戀舊情結(jié)的種種表現(xiàn)、形成的原因以及產(chǎn)生的影響。同以往易代不同,清王朝的崩潰對遺老們來說已不簡單的是朝代的更迭,而被賦予了更多的文化象征含...
【文章來源】:廣西師范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4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I、中文提要
II、英文提要
III、正文
引言
一、 關(guān)于“遺”
(一) 易代之際說“遺”
(二) 關(guān)于清末遺老
二、 遺老的價值取向
(一) 對節(jié)操的敏感及失節(jié)背后的隱衷
(二) 生死問題的煎熬
(三) 世俗名利的滲入
三、 中興情結(jié)——難以割舍的政治夢想
(一) 對“中興”的企盼
(二) 事變中歧異的心態(tài)
四、 遺老圈傳統(tǒng)的文化情愫
(一) 戀舊情結(jié)
(二) 新舊之間
五、 遺老處境的窘迫
(一) 生活方式的狹仄
(二) 負罪、自虐--扭曲變異的生活
(三) 生計之累--現(xiàn)實的嘲弄
結(jié)語
IV、注釋
V、參考書目
VI、附錄:本文所涉遺老簡表
VII、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清遺民研究議題平議[J]. 潘靜如. 古代文學前沿與評論. 2019(01)
[2]民初“清遺民”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 張笑川. 蘭州學刊. 2012(09)
博士論文
[1]中國心理史學方法論研究[D]. 孫明濤.云南大學 2017
[2]清遺民社會生活研究[D]. 陳晶華.吉林大學 2016
[3]晚清駐外公使群體研究(1875-1911)[D]. 馬一.暨南大學 2012
[4]同光體代表詩人心路歷程研究[D]. 孫艷.蘇州大學 2011
[5]超社逸社詩人群體研究[D]. 朱興和.華東師范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新時期以來小說的清遺民書寫[D]. 林昕悅.西南大學 2020
[2]陳曾壽的遺民心態(tài)與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D]. 翟萬梅.湖北民族大學 2019
[3]從《避兵絹本冊頁》看林紓的繪畫藝術(shù)[D]. 高舒葦.江西師范大學 2017
[4]陳伯陶寓港史學著述研究[D]. 戴程志.暨南大學 2016
[5]重祚帝制與妄尊“王道”[D]. 張冉.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 2015
[6]清季遺民陳伯陶(1855-1930)研究[D]. 焦蓓蓓.暨南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167319
【文章來源】:廣西師范大學廣西壯族自治區(qū)
【文章頁數(shù)】:48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I、中文提要
II、英文提要
III、正文
引言
一、 關(guān)于“遺”
(一) 易代之際說“遺”
(二) 關(guān)于清末遺老
二、 遺老的價值取向
(一) 對節(jié)操的敏感及失節(jié)背后的隱衷
(二) 生死問題的煎熬
(三) 世俗名利的滲入
三、 中興情結(jié)——難以割舍的政治夢想
(一) 對“中興”的企盼
(二) 事變中歧異的心態(tài)
四、 遺老圈傳統(tǒng)的文化情愫
(一) 戀舊情結(jié)
(二) 新舊之間
五、 遺老處境的窘迫
(一) 生活方式的狹仄
(二) 負罪、自虐--扭曲變異的生活
(三) 生計之累--現(xiàn)實的嘲弄
結(jié)語
IV、注釋
V、參考書目
VI、附錄:本文所涉遺老簡表
VII、后記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清遺民研究議題平議[J]. 潘靜如. 古代文學前沿與評論. 2019(01)
[2]民初“清遺民”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 張笑川. 蘭州學刊. 2012(09)
博士論文
[1]中國心理史學方法論研究[D]. 孫明濤.云南大學 2017
[2]清遺民社會生活研究[D]. 陳晶華.吉林大學 2016
[3]晚清駐外公使群體研究(1875-1911)[D]. 馬一.暨南大學 2012
[4]同光體代表詩人心路歷程研究[D]. 孫艷.蘇州大學 2011
[5]超社逸社詩人群體研究[D]. 朱興和.華東師范大學 2009
碩士論文
[1]新時期以來小說的清遺民書寫[D]. 林昕悅.西南大學 2020
[2]陳曾壽的遺民心態(tài)與詩歌創(chuàng)作研究[D]. 翟萬梅.湖北民族大學 2019
[3]從《避兵絹本冊頁》看林紓的繪畫藝術(shù)[D]. 高舒葦.江西師范大學 2017
[4]陳伯陶寓港史學著述研究[D]. 戴程志.暨南大學 2016
[5]重祚帝制與妄尊“王道”[D]. 張冉.黑龍江省社會科學院 2015
[6]清季遺民陳伯陶(1855-1930)研究[D]. 焦蓓蓓.暨南大學 2012
本文編號:316731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3167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