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紀初直隸地方政府與城市變遷
發(fā)布時間:2021-03-05 11:02
二十世紀初年(1901-1911)是中國歷史上的特殊時期,它是清王朝的最后十年,也是社會急劇轉變的十年。在這一時期,清政府為了挽救岌岌可危的專制政權,進行了一場自上至下的革新運動,雖然這些措施沒能挽救岌岌可危的清政府,但一定程度上卻引起了城市的變遷。特別是具有特殊地理位置的直隸地區(qū),發(fā)生了很大變化。直隸密邇京師,一直以來都受到中央政府的極度重視,相對于其他省份來說,直隸地方政府推行中央的行政命令力度也比較大,而且更容易受到中央政局變動的影響。因此,作為畿輔重地,天子腳下的直隸,對中央的政策、制度實施的程度相對于其它省份而言也要高一些。特別是在二十世紀初年,隨著新政的到來,各地區(qū)紛紛出現(xiàn)了許多新的設施,各個城市也有了很大程度的變遷,尤其是直隸地區(qū)在這一時期城市的變化也更為突出。在以往的學術成果中,研究新政的內容較多,但從城市變遷角度探討新政時期地方政府和城市變遷關系的系統(tǒng)性成果較少,本文擬以官方公牘、地方志和報刊資料為基礎,并結合文獻及前人的研究成果,即對此進行系統(tǒng)分析。本文所說的城市變遷,大致包括城市公共設施、城市社會組織和城市社會風氣三個方面的內容。全文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緒論
(一) 研究意義
(二) 題目解析
(三) 研究現(xiàn)狀
(四) 創(chuàng)新與不足
一、 地方政府對城市的影響
(一) 傳統(tǒng)公共設施的恢復、改建和擴大
1.修建道路
2.整理街道
3.修建橋梁
4.修筑河壩、疏通溝渠
(二) 社會組織的變化
1.書院改為學堂
2.保甲改為警察
(三) 新設施的出現(xiàn)和擴建
1.醫(yī)院
2.工藝局
3.商會
4.郵政局
5.電報局
6.電話局
7.慈善機構廣泛設立
8.公園
二、 城市風氣的變化
(一) 人們觀念、法律意識的提高
(二) 衛(wèi)生防范意識的提高
(三) 交通工具更加發(fā)達
(四) 市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五) 出現(xiàn)了許多洋式建筑
(六) 仍然存在很多陋習
三、 地方政府對城市變遷影響
(一) 清末新政與城市變遷
(二) 地方官的態(tài)度與城市變遷
(三) 中央財政制度與城市變遷
(四) 地方經(jīng)濟狀況與城市變遷
(五) 官員任免制度與城市變遷
(六) 觀念變化與城市變遷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單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廣告中的清末社會習俗——以《大公報》為例[J]. 夏廣華. 湘潮(下半月)(理論). 2007(02)
[2]論清末警察與直隸、京師等地的社會文化變遷——以《大公報》為中心的探討[J]. 王先明,張海榮.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1)
[3]清末法制變革中的日本影響——以直隸為中心的考察[J]. 侯欣一. 法制與社會發(fā)展. 2004(05)
[4]論清末民國旅游娛樂空間的變化——以公園為中心的考察[J]. 陳蘊茜. 史林. 2004(05)
[5]晚清新政社會教育及其影響初探[J]. 楊曉. 學術研究. 2000(10)
[6]論20世紀初直隸地區(qū)的社會整合──兼評袁世凱與北洋新政[J]. 徐永志. 清史研究. 2000(03)
[7]清代直隸地區(qū)的水患和治理[J]. 李輔斌. 中國農(nóng)史. 1994(04)
[8]清末新政與近代學堂的興起[J]. 王笛. 近代史研究. 1987(03)
碩士論文
[1]清末新政與移風易俗[D]. 孫國雁.東北師范大學 2006
[2]近代保定天津城市發(fā)展比較研究(1840-1927)[D]. 王志勇.華中師范大學 2005
[3]清末新政與社會風俗變遷[D]. 趙立霞.山東師范大學 2005
[4]李鴻章治理直隸省務研究[D]. 戴仕軍.首都師范大學 2004
[5]清末直隸新政中的督學機構與興學措施[D]. 張艷麗.河北師范大學 2002
本文編號:3065091
【文章來源】:河北師范大學河北省
【文章頁數(shù)】:60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緒論
(一) 研究意義
(二) 題目解析
(三) 研究現(xiàn)狀
(四) 創(chuàng)新與不足
一、 地方政府對城市的影響
(一) 傳統(tǒng)公共設施的恢復、改建和擴大
1.修建道路
2.整理街道
3.修建橋梁
4.修筑河壩、疏通溝渠
(二) 社會組織的變化
1.書院改為學堂
2.保甲改為警察
(三) 新設施的出現(xiàn)和擴建
1.醫(yī)院
2.工藝局
3.商會
4.郵政局
5.電報局
6.電話局
7.慈善機構廣泛設立
8.公園
二、 城市風氣的變化
(一) 人們觀念、法律意識的提高
(二) 衛(wèi)生防范意識的提高
(三) 交通工具更加發(fā)達
(四) 市民生活更加豐富多彩
(五) 出現(xiàn)了許多洋式建筑
(六) 仍然存在很多陋習
三、 地方政府對城市變遷影響
(一) 清末新政與城市變遷
(二) 地方官的態(tài)度與城市變遷
(三) 中央財政制度與城市變遷
(四) 地方經(jīng)濟狀況與城市變遷
(五) 官員任免制度與城市變遷
(六) 觀念變化與城市變遷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后記
攻讀學位期間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單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廣告中的清末社會習俗——以《大公報》為例[J]. 夏廣華. 湘潮(下半月)(理論). 2007(02)
[2]論清末警察與直隸、京師等地的社會文化變遷——以《大公報》為中心的探討[J]. 王先明,張海榮. 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5(01)
[3]清末法制變革中的日本影響——以直隸為中心的考察[J]. 侯欣一. 法制與社會發(fā)展. 2004(05)
[4]論清末民國旅游娛樂空間的變化——以公園為中心的考察[J]. 陳蘊茜. 史林. 2004(05)
[5]晚清新政社會教育及其影響初探[J]. 楊曉. 學術研究. 2000(10)
[6]論20世紀初直隸地區(qū)的社會整合──兼評袁世凱與北洋新政[J]. 徐永志. 清史研究. 2000(03)
[7]清代直隸地區(qū)的水患和治理[J]. 李輔斌. 中國農(nóng)史. 1994(04)
[8]清末新政與近代學堂的興起[J]. 王笛. 近代史研究. 1987(03)
碩士論文
[1]清末新政與移風易俗[D]. 孫國雁.東北師范大學 2006
[2]近代保定天津城市發(fā)展比較研究(1840-1927)[D]. 王志勇.華中師范大學 2005
[3]清末新政與社會風俗變遷[D]. 趙立霞.山東師范大學 2005
[4]李鴻章治理直隸省務研究[D]. 戴仕軍.首都師范大學 2004
[5]清末直隸新政中的督學機構與興學措施[D]. 張艷麗.河北師范大學 2002
本文編號:306509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3065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