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晚清海洋觀與海軍發(fā)展
【作者單位】: 海軍蚌埠士官學校;
【分類號】:K252;E295.2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韓文琦;;論晚清軍事變革的內(nèi)在制約因素——以近代日本軍事變革為參照的考察[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2 劉玲;試論“官督商辦”對中國近代資本主義的啟動作用[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3 劉晨;劉平;;李昭壽平議[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4 章永俊;;清中后期京師學人的交游[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5 蘇全有;;論清末的省界觀念[J];安徽史學;2009年01期
6 強百發(fā);;近代中國對西方農(nóng)書的翻譯及其傳播研究[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07年02期
7 歐陽躍峰;關(guān)成剛;;邪惡之花未必只結(jié)罪惡之果——晚清社會轉(zhuǎn)型之際捐納的客觀作用[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1期
8 歐陽躍峰;;泛長三角地區(qū)在辛亥革命中的地位[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9 歐陽躍峰;姚彥琳;;近代教會報刊的在華傳播——以《萬國公報》為考察的中心[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10 魏瑩;;辛亥時期清政府的暗殺活動述評[J];安康學院學報;2009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朱永春;;福州琴江水師旗營建筑類型及制式研究[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九輯(2008年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選輯)[C];2008年
2 張效霞;;林則徐:死時大喊“星斗南”[A];2011全國中醫(yī)藥科普高層論壇文集[C];2011年
3 周其厚;劉亞民;;洋務派與中國近代礦業(yè)的興起[A];地質(zhì)學史論叢(3)[C];1995年
4 湯仁澤;;“革命言論之樞紐”——《蘇報》[A];近代中國(第十四輯)[C];2004年
5 劉景泉;;略論民初政治生態(tài)與同盟會的改組[A];政黨與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研究——“中國政黨與近現(xiàn)代社會的變遷”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黃新憲;;福建海洋文化特質(zhì)對早期留歐教育的影響[A];福建省首屆海洋文化學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7 羅華慶;;清末“預備立憲”模仿日本明治憲政論[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0年
8 劉蜀永;;從香港史看西方對近代中國社會的影響[A];走向近代世界的中國——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建所40周年學術(shù)討論會論文集[C];1990年
9 謝蔚;;辛亥前孫中山反腐敗思想探析[A];云南省社科界紀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文集[C];2011年
10 楊濟亮;;福建船政與中國近代海防測繪[A];海洋文化與福建發(fā)展[C];201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晨;盛宣懷近代化思想與官督商辦模式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王屯;大學社會評價中的符號資本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宋正;中國工業(yè)化歷史經(jīng)驗研究[D];東北財經(jīng)大學;2010年
4 楊曉娟;新聞輿論與民初政局[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龍長安;近代中國聯(lián)邦制運動研究[D];浙江大學;2008年
6 張曉川;從新知到常識[D];復旦大學;2011年
7 潘喜顏;清末歷史譯著研究(1901-1911)[D];復旦大學;2011年
8 王一帆;清末地理大測繪:以光緒《會典輿圖》為中心的研究[D];復旦大學;2011年
9 陳碧芬;明清民本思想研究[D];云南大學;2011年
10 王海龍;我國高考招生錄取模式創(chuàng)新研究[D];天津大學;2010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U,
本文編號:25298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5298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