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代初期河北省淪陷區(qū)聯(lián)莊會研究
[Abstract]:......
【作者單位】: 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分類號】:K26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馬英民;試論黨的抗日兩面政策及抗日兩面政權[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04期
2 王小賓,李金錚;日寇“三光作戰(zhàn)”及其暴行之真相——以晉察冀邊區(qū)為例[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4期
3 陳清茹;;抗戰(zhàn)初期中國共產黨在華北地區(qū)的發(fā)展[J];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4 鄒鋮;;冀中八路軍1942年“五一”反掃蕩新探[J];抗日戰(zhàn)爭研究;2013年02期
5 戴建兵;劉紅霞;;抗戰(zhàn)時期冀中地區(qū)“拆城運動”研究[J];河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年05期
6 黃琨;中共在華北的民眾動員(1937-1940)[J];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10期
7 胡升華;;葉企孫先生與“熊大縝案”[J];中國科技史料;1988年03期
8 虞吳;熊大縝和中國第一張紅外照片[J];中國科技史料;1995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劉樹芳;抗日戰(zhàn)爭時期晉察冀邊區(qū)中共鄉(xiāng)村黨組織形態(tài)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3年
2 王倩;中共革命與華北鄉(xiāng)村租佃關系的變遷[D];南開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佟月圓;河北三青團考察[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2 楊豪;中共革命與社會流動:以1937—1949年的冀中鄉(xiāng)村為中心[D];河北大學;2011年
3 侯永樂;抗戰(zhàn)時期晉察冀邊區(qū)醫(yī)療衛(wèi)生事業(yè)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4 秦秀紅;解放戰(zhàn)爭時期冀中解放區(qū)的對外貿易[D];河北師范大學;2004年
5 楊海靜;晉察冀抗日根據(jù)地反“掃蕩”問題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9年
6 吳莉莉;群眾組織與抗日根據(jù)地關系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9年
7 曹元強;民國時期冀南地區(qū)會道門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8 陳詩中;抗戰(zhàn)期間中國物理學家的工作及貢獻(1937-1945)[D];國防科學技術大學;2010年
9 周海麗;中國共產黨的婦女政策與鄉(xiāng)村婦女角色的重構[D];河北大學;2014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喬艷麗;;趙輝樓和冀豫支隊[J];黨史博采(紀實);2011年12期
2 池子華;;太平天國時期河南聯(lián)莊會事件述論[J];歷史檔案;2007年03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王愛麗;咸豐年間河南聯(lián)莊會抗官風潮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4890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489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