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雙語對!钡耐砬遄g著《植物學》研究
[Abstract]:......
【學位授予單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7
【分類號】:Q94-5;K25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田鋒;;“波動光學知識”在中國的早期傳播[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7年01期
2 葉璐;田鋒;;《天文啟蒙》兩個中譯本考略[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6年11期
3 黃河清;;“細胞”探源[J];中國科技術語;2016年05期
4 鄧亮;;江南制造局科技譯著底本新考[J];自然科學史研究;2016年03期
5 孫雁冰;;李善蘭科技譯著述議[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04期
6 張鈁;;傳統(tǒng)繪畫與西方動物學的交會——科技史視野下的吳友如《中外百獸圖》研究[J];中國科技史雜志;2016年02期
7 白鴿;秦茂盛;;近代西方傳教士在華翻譯出版活動及其影響[J];出版發(fā)行研究;2016年05期
8 楊莎;;被遺忘的自然體系傳播者(1790—1820)[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6年04期
9 孫海琳;;晚清出版的漢譯農(nóng)書觀察[J];出版廣角;2016年02期
10 馮書靜;儀德剛;;《勢力不滅論》英譯底本及術語翻譯[J];自然辯證法研究;2016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必勝;《代數(shù)學》和《代微積拾級》研究[D];西北大學;2013年
2 尹延安;傳教士中文報刊譯述語言文化研究(1815-1907年)[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3 李楠;生物進化論在中國的傳播(1873-1937)[D];西北大學;2012年
4 劉祺;西方醫(yī)學在近代中國(1840-1911)—醫(yī)術、文化與制度的變遷[D];南開大學;2012年
5 張曉川;從新知到常識[D];復旦大學;2011年
6 聶馥玲;晚清科學譯著《重學》的翻譯與傳播[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7 陳鐿文;近代西方化學在中國的傳播[D];西北大學;2009年
8 趙中亞;《格致匯編》與中國近代科學的啟蒙[D];復旦大學;2009年
9 閆俊俠;晚清西方兵學譯著在中國的傳播(1860-1895)[D];復旦大學;2007年
10 趙廣軍;西教知識的傳播與晚清士流[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曉菲;晚清譯著《地學淺釋》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6年
2 翟昕;從《點石齋畫報》看晚清西醫(yī)在中國的傳播[D];福建中醫(yī)藥大學;2016年
3 徐丹慧;晚清譯著《化學鑒原》的翻譯與傳播[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5年
4 俞星月;晚清天文學譯著《談天》的譯介及其影響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學;2015年
5 展文婕;中國近代生物學科的建立與發(fā)展(1840-1937)[D];河南大學;2015年
6 楊蘭;晚清科技文獻官方、民間、宗教三大作者群體研究[D];遼寧大學;2015年
7 竇寧慧;《格致匯編》中化學知識的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5年
8 任少執(zhí);西學東漸中在華傳教士對我國社會作用與影響研究[D];沈陽工業(yè)大學;2014年
9 宋慧慧;以《代微積分拾級》為例看晚清教學西化的基本完成[D];東北大學;2013年
10 任莎莎;墨海書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248886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4888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