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經國治臺時期國民黨“本土化”政策評析
[Abstract]:Since the early 1970s, in order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political situation inside and outside the island, the Kuomintang regime in Taiwan was forced to change its policy of relying mainly on mainland officials and began to implement a policy of "localization", that is, to vigorously promote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olitically. The policy of appointing Taiwan's provincial people to expand the ruling base of the regime. Under the guidanc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is paper comprehensively describes and analyzes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the localization of the Kuomintang regime in Taiwan from the background, reasons, process,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and trend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localization" policy of the Kuomintang in Taiwan. This paper holds that the "localization" policy pursued by the Kuomintang regime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periods: Jiang Jingguo (early 1970s-1988) and Li Denghui (1988-2000). This article has carried on the research and the analysis to the Jiang Jingguo period localization policy. Jiang Jingguo began his policy of political localization after taking over the actual leadership of Taiwan in the early 1970 s. Its main achievements are: opening the door of Taiwan's political localization, allowing a large number of Taiwanese politicians to enter Taiwan's political hierarchy, and promoting the process of political democratization in Taiwan. Jiang Jingguo died in 1988. Li Denghui became KMT chairman as a Taiwanese national and became Taiwan's supreme leader. This indicates that the Taiwan localization policy promoted by Jiang Jingguo has made a fundamental and breakthrough development. Later, under the impetus of Li Denghui, the Kuomintang finished localization in the constant division, and also made the Kuomintang lose its ruling power in the local voice.
【學位授予單位】:河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1
【分類號】:K27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宗高;;政見各異 友情綿長——屈武與蔣經國的私誼[J];統(tǒng)一論壇;1996年04期
2 李衛(wèi);鄧小平與蔣經國[J];黨史博采;2000年01期
3 吳躍農;啟開海峽兩岸和平接觸聯系之門——廖承志給蔣經國公開信的幕后故事[J];鐘山風雨;2004年03期
4 高原;;蔣經國紐約遇刺記[J];龍門陣;2007年08期
5 蔣介石;;致蔣經國[J];美文(下半月);2010年05期
6 秋巖;;蔣友柏眼中的祖父蔣經國 “他就是那個和藹可親的爺爺”[J];文史參考;2010年21期
7 屈武;我和蔣經國先生的交誼[J];今日中國(中文版);1982年01期
8 江元舟;蔣經國軼事——訪蔣介石原侍從副官居亦僑[J];文史雜志;1988年06期
9 趙平;章亞若在桂林——長篇調查采訪紀實連載[J];文史春秋;1995年02期
10 馬宜厚;蔣經國秘書尹惠青其人其事[J];福建黨史月刊;1995年10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影;;蔣經國“贛南新政”與贛南客家宗族社會關系簡論[A];國學論衡(第五輯)[C];2009年
2 ;第三部分 臺灣光復[A];紀念抗戰(zhàn)勝利暨臺灣光復60周年專刊[C];2005年
3 張文生;;國民政府與臺灣光復[A];臺灣建省與抗日戰(zhàn)爭研究: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暨臺灣建省12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王玉國;;廈門大學與臺灣光復[A];臺灣建省與抗日戰(zhàn)爭研究: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暨臺灣建省12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陳在正;;臺胞在大陸抗日與臺灣光復[A];臺灣建省與抗日戰(zhàn)爭研究: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暨臺灣建省12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陳小沖;;1943~1945年臺灣光復前后史事述論[A];臺灣建省與抗日戰(zhàn)爭研究:紀念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暨臺灣建省120周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7 朱雙一;;從詹作舟詩作看光復前后臺灣民眾心態(tài)的演變[A];2005海峽兩岸臺灣文學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8 張豫豫;;抗戰(zhàn)后期中國國際地位的提升與臺灣光復[A];牢記歷史 振興中華——江蘇省紀念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論文集[C];2005年
9 王曉華;;臺灣光復后的軍事接收問題及其后果[A];牢記歷史 振興中華——江蘇省紀念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論文集[C];2005年
10 馬曠源;;洛汀的心跡——《洛汀文粹》讀后[A];云南省當代文學研究會文學評論選[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趙博;臺灣光復值得兩岸人民永遠銘記[N];新華每日電訊;2010年
2 記者 姚小敏邋孫立極;臺各界紀念臺灣光復63周年[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8年
3 (任孟山);紀念臺灣光復 重溫歷史榮耀[N];華夏時報;2005年
4 記者 李欣;紀念臺灣光復65周年[N];青海日報;2010年
5 記者 陳鍵興;臺灣光復一甲子 島內各界舉行形式多樣紀念活動[N];人民日報;2005年
6 李寒芳;那一天重做“堂堂正正中國人”[N];團結報;2010年
7 本報記者 高吉全;臺灣光復:抗戰(zhàn)史上的輝煌一頁[N];解放軍報;2010年
8 中新社記者 邢利宇 趙江濤;苦難的歲月光榮的勝利[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5年
9 記者 趙博邋陳斌華;紀念臺灣光復,堂堂正正做“驕傲的中國人”[N];新華每日電訊;2008年
10 記者 張浩淼 實習生 戴立;紀念臺灣光復65周年臺灣史研究論壇明起在渝舉辦[N];重慶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袁辰霞;新時期臺灣原住民族語言政策與語言教育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2 黃玲玉;從緣起與音樂角度論述臺灣廟會文化中的南管系統(tǒng)文陣[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3 張娟;臺灣新音樂(1945-1960)研究[D];中央音樂學院;2009年
4 李睿;臺灣地方選舉中的派系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年
5 楊流昌;天道傳奇[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6 葉一舵;臺灣學校輔導發(fā)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馮琳;1950年代初中國國民黨改造運動研究[D];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2010年
8 紀家琳;臺灣當代廟宇劇場戲臺體制與管理研究[D];上海戲劇學院;2011年
9 吳仁華;臺灣光復初期教育轉型研究(1945-1949)[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10 李躍乾;日據時期臺灣留日學生與戰(zhàn)后臺灣政治[D];廈門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陽;蔣經國治臺時期國民黨“本土化”政策評析[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竺新星;浙江籍人物在臺灣政壇的活動與影響(1949-1987)[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3 夏海平;蔣經國在贛南推行移風易俗活動的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2年
4 賀成;蔣經國時期臺灣地區(qū)經濟政策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5 張文鮮;美國對臺技術援助研究(1951-1965)[D];福建師范大學;2012年
6 王海洋;情境變遷、精英選擇與臺灣政黨體制轉型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7 王巖巖;光復以來國民黨臺灣教育政策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2年
8 虞樂仲;知識分子與臺灣的政治民主化[D];浙江大學;2010年
9 黎樂;日據初期臺灣的鼠疫與衛(wèi)生防疫事務[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張美芬;臺灣政黨政治的演變特征及其未來發(fā)展方向研究[D];燕山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238120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381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