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洋時期童子軍訓練模式及其歷史經(jīng)驗
[Abstract]:Due to the increasingly strong atmosphere of the reform, the close education concept, the effective propaganda strategy and the support of the official hall, the training model of the Boy Scouts created by British soldier Berdenburg was spread rapidly after it was introduced into China around 1911. The boy scout training in the period of Beiyang was less influenced by politics, although it had no fixed funds, but it was full of interest. The curriculum is more imitation of foreign countries, training in the outdo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from doing. The concept of education is student-centered, the educational model is transformed to three-dimensional and pluralistic,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school education and social practice, as well as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contents and methods. These historical experiences undoubtedly have certain reference significance to the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new period.
【作者單位】: 河北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大學教育學院;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青年基金項目《民國時期的童子軍研究》(12YJC770053) 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民國時期的童子軍研究——兼對我國當前基礎教育的反思》(HB11LS008)
【分類號】:K2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杜光祖;童子軍教育[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18年00期
2 陳烈動;童子軍[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15年00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翁飛;吳汝綸與京師大學堂[J];安徽大學學報;2000年02期
2 王青花;;民國時期中國大學崛起的動因分析[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3 徐希軍;1928-1937:國民黨在大學推行黨義教育述評[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5期
4 劉海軍;;國民政府戰(zhàn)時公費教育制的創(chuàng)立及其成效[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9期
5 陽光寧;;民國時期學校社會科教育的特點與啟示[J];安順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6 王華倬;論民國時期(1927-1949年)我國體育課程的演變過程、特點及其歷史價值[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年07期
7 王建輝;近代出版與近代教育[J];編輯之友;2001年06期
8 楊琳;肖東發(fā);;商務印書館《大學叢書》的出版及歷史意義[J];出版科學;2012年02期
9 何元林;;中國近代教學方法改革及其現(xiàn)代啟示[J];教育與教學研究;2009年08期
10 吳會蓉;;抗戰(zhàn)時期國統(tǒng)區(qū)解決“師荒”問題的政策與措施[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7年05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6條
1 杜成憲;;新文化運動與現(xiàn)代中國教育觀念的變革[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2 翟廣順;;陶行知與毛澤東:歷史的機緣和邂逅——紀念陶行知逝世60周年、毛澤東逝世30周年[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3 管弦;;國民黨統(tǒng)治時期高校分布的演變及原因分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0)——中華民國教育史研究[C];2009年
4 胡振京;;日軍大轟炸中的重慶教育摭探[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4)——中國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5 陳麗;;清末民初鄉(xiāng)村教育落后的原因及啟示[A];“新一輪西部大開發(fā)與貴州社會發(fā)展”學術研討會暨貴州省社會學學會2010年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梁嚴冰;;論陜甘寧邊區(qū)的高等干部學校教育——以延安大學為中心[A];總結歷史經(jīng)驗,,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紀念陜甘寧邊區(qū)政府成立七十周年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李來容;院士制度與民國學術[D];南開大學;2010年
2 李艷玲;民國時期中國職業(yè)指導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3 方成智;艱難的規(guī)整[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4 王運明;1928-1937年山東中等教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1年
5 黃曉通;近代東北高等教育研究(1901-1931)[D];吉林大學;2011年
6 房保俊;國家高等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1年
7 徐斯雄;民國大學學術評價制度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8 楊文海;壬戌學制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9 高曉東;民國時期科學管理思潮研究(1927-1937)[D];南京大學;2011年
10 刁含勇;新中國中小學教科書制度的形成及其影響(1949—1954)[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范斯義;創(chuàng)新型學校內涵式發(fā)展四維模式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胡博實;林傳甲與黑龍江近代教育發(fā)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金麗雪;東省特別行政區(qū)教育研究(1896-1932年)[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劉佳佳;民國時期我國自編初中英語教科書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張家惠;國民政府時期青島慈善事業(yè)研究(1929-1937)[D];中國海洋大學;2009年
6 張靜;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江西義教(國教)經(jīng)費問題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7 黃正嵐;民國體育法規(guī)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8 楊東梅;高等師范美術教育現(xiàn)狀研究與對策分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9 王雙鈺;清末民初(1902-1919)高等小學歷史教科書編撰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10 孫彩榮;福建協(xié)和大學教授群體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東升;;北洋時期的宗教慈善事業(yè)研究[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6期
2 鄭東升;;北洋時期的宗教出版事業(yè)研究[J];唐山學院學報;2008年05期
3 許效正;;北洋時期的湖南社團及其影響[J];蘭州學刊;2009年08期
4 沈傳亮;北洋時期國會議員群體的政治亞文化研究[J];學術探索;2004年11期
5 郭緒印;重評北洋時期馮玉祥治軍[J];軍事歷史研究;2005年01期
6 金光耀,郭秋香;“北洋時期的中國外交”國際學術討論會綜述[J];近代史研究;2005年01期
7 段艷;;論北洋時期的地方財政[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8 段艷;;北洋時期國地財政劃分最終失敗的原因探析[J];玉林師范學院學報;2006年06期
9 汪春R
本文編號:229635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22963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