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年代的飲食兒女——讀章瑞榮家信
本文選題:家庭生活 + 精簡下放; 參考:《史學(xué)月刊》2017年04期
【摘要】:1949年后,中國曾長期處于“繼續(xù)革命”的氛圍中,集體至上,精神第一,家庭觀念、個人主義、物質(zhì)享受均成為批判革除的對象。然而,貼近考察這一時期的個人生活史,不難發(fā)現(xiàn),也許正因為國家大環(huán)境重“精神”輕物質(zhì),私人領(lǐng)域的交流反而可能更加“物質(zhì)”;青年男女的婚戀過程,“匹配”的通常仍是各種各樣的“條件”,而城市年輕夫婦的生育率已大為下降。無論物質(zhì)生活的調(diào)劑還是婚姻問題的“解決”,家庭往往是人們可以調(diào)動的基本資源;在“家庭”的價值被否定、遭破壞多年之后,仍有一些家庭擁有非常強大的凝聚力,家庭成員互為可靠的物質(zhì)后盾和堅強的精神支柱。但是,在一個高度政治化的年代,即使最親密最有能力的家庭,所能騰挪的空間也是極其逼仄的。
[Abstract]:After 1949, China had been in the atmosphere of "continuing revolution" for a long time. Collective supremacy, spirit first, family concept, individualism and material enjoyment were all the objects of criticism and removal. However, it is not difficult to find out that it is perhaps because the national environmen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spirit" rather than material, that exchanges in the private sphere may be more "material"; the process of marriage and love between young men and women. Matching often remains a variety of conditions, while the fertility rate of young urban couples has fallen dramatically. The family is often the basic resource that people can mobilize, whether it is the adjustment of material life or the "solution" of marital problems; after the value of "family" has been denied and destroyed for many years, some families still have very strong cohesion. Family members are reliable material backing and strong spiritual support. But, in a highly politicised age, even the closest and most capable families can make room extremely cramped.
【作者單位】: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近代史研究所;
【分類號】:K27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5條
1 丁文;;論文化轉(zhuǎn)型中家庭觀念的變革[A];《文化轉(zhuǎn)型中的婦女與婚姻家庭》全國理論研討會論文集[C];2000年
2 杜振民;郝堯吉;;試論市場經(jīng)濟下家庭變化與養(yǎng)老功能問題[A];家庭、健康、和諧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3 萬秋紅;;由“世上的男人沒有一個好的”引起的思考——談培養(yǎng)孩子正確的異性認識和家庭觀念[A];江蘇省教育學(xué)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4 蕭葳;;居家養(yǎng)老和家庭養(yǎng)老院芻議[A];家庭、健康、和諧研討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5 肖平;;改革開放30年之家庭變化與養(yǎng)老[A];中國倫理學(xué)三十年——中國倫理學(xué)會第七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暨學(xué)術(shù)討論會論文匯編[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新華;加拿大研究顯示植物也有家庭觀念[N];中華新聞報;2007年
2 子沛;美國人的“家庭至上”觀[N];中國文化報;2010年
3 早報美國特約撰稿人 袁曉明;西方文化確有不重家庭一面[N];東方早報;2007年
4 ;新千年家居設(shè)計動向——光天化日之家[N];湖北日報;2000年
5 佛山日報記者 羅松齡;家為國本 積家成國[N];佛山日報;2013年
6 周龍;讓政策性離婚遠離生活[N];光明日報;2013年
7 原外交部禮賓司參贊 馬保奉;尊老、讓座之中西差異[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3年
8 趙卓昀;非洲國家?guī)缀鯖]有養(yǎng)老院[N];北京日報;2007年
9 崔亞平;俄羅斯青年的婚戀觀[N];中國社會報;2006年
10 劉林;破鏡重圓亦溫馨[N];廣東科技報;2000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馬威;北方蒙漢邊際地區(qū)的輪養(yǎng)制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05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7條
1 安麗莉;宿舍勞動體制中的家庭觀念[D];沈陽師范大學(xué);2013年
2 鄭丹丹;俄漢民間故事中的家庭觀念對比研究[D];哈爾濱理工大學(xué);2015年
3 盧曉娜;女性婚戀家庭觀念的變遷[D];安徽大學(xué);2012年
4 徐斐;中俄語言文化中的傳統(tǒng)家庭觀念對比[D];北京第二外國語學(xué)院;2012年
5 王書吟;二十世紀(jì)二三十年代上海地區(qū)奶媽群體的歷史考察[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3年
6 趙紅霞;秦漢家庭觀念的變遷[D];河南大學(xué);2012年
7 羅紅波;觀念現(xiàn)代化與民族發(fā)展[D];中央民族大學(xué);2012年
,本文編號:19518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951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