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國后的浙江學風變遷——以戴望為中心的研究
本文選題:戴望 + 理學; 參考:《史林》2015年02期
【摘要】:太平軍被鎮(zhèn)壓后,隨著湘軍的勝利,理學思潮盛行。浙江文人群體與此風氣頗有違背,個中代表尤以戴望為最。他痛詆宋儒如大敵,高倡公羊經(jīng)說,重拾沉寂百年的顏李之學,與俞樾、譚獻、趙之謙、孫詒讓、楊峴、凌霞等人多有共同的治學旨趣,在多個領域有密切交流。由他的學術歷程,亦可窺見晚清浙江學術發(fā)展之一斑。
[Abstract]:After the suppression of the Taiping Army, with the victory of the Xiang Army, the ideological trend of Neo-Confucianism prevailed. Zhejiang literati groups and this atmosphere quite contrary, the representative especially to Dai Wang as the most. He scorn Song's Confucianism as a great enemy, and Gao Chun-gongyang 's sutras say that he has regained the hundred years of silence of Yan and Li's study, and with Yu Yue, Tan Xian, Zhao Zhiqian, Sun Yirong, Yang Xian, Lingxia, and others have common academic interests and have close exchanges in many fields. From his academic course, can also see the late Qing Dynasty Zhejiang academic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浙江大學歷史系;
【分類號】:K25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7條
1 黃珊;;孔子改制與《論語》研究——劉逢祿至戴望的《論語》學[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2 孔祥驊;略論戴望的《論語》學[J];管子學刊;1999年04期
3 王學斌;;論清代《管子》?敝械膶W術傳承——以王念孫、陳奐、丁世涵、戴望為系譜的考察[J];管子學刊;2010年01期
4 王學斌;;經(jīng)世者之選擇:戴望與《顏氏學記》[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2年11期
5 羅雄飛;俞樾公羊思想發(fā)微[J];清史研究;2004年03期
6 朱淑君;戴望經(jīng)學述論[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S3期
7 張永平;戴望述略[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尹興國;淺論縱橫家[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6期
2 徐道彬;;徽州樸學成因的地域性解讀——以戴震為中心的考察[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3期
3 王應憲;;清代“實事求是”學風的復興與沉寂[J];安徽史學;2007年06期
4 雷戈;;中國思想史研究中的概念省思[J];安徽史學;2008年03期
5 金永健;;劉師培的文學史觀[J];安徽農(nóng)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6 李波;;清代莊子散文研究家劉鳳苞行年考[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7期
7 張元;;郭嵩燾“通其情,達其理”的外交思想——來自“中國中心論”的思考[J];安順學院學報;2008年02期
8 李帆;劉師培與北京大學[J];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06期
9 劉國軍,張桂珍;甲午戰(zhàn)前中國先進士大夫西政觀評析[J];北方論叢;2001年05期
10 鄭師渠;錢玄同與《劉申叔遺書》[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楊抱樸;;劉熙載行跡考[A];繁榮·和諧·振興——遼寧省哲學社會科學首屆學術年會獲獎成果文集[C];2007年
2 劉毓慶;;論明代“詩經(jīng)學”的歷史貢獻[A];先秦兩漢文學論集[C];2004年
3 王雪萍;周媛;;試論兩淮鹽商在揚州學派形成中的作用[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二輯)[C];2007年
4 樂愛國;;論朱一新對程朱理學的推崇[A];浙東學術與中國實學——浙東學派與中國實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易惠莉;;日本漢學家岡千仞與王韜——兼論1860~1870年代中日知識界的交流[A];近代中國(第十二輯)[C];2002年
6 易惠莉;;近代企業(yè)制度和企業(yè)家精神建立之困境——以招商局并購旗昌輪船公司為個案考察[A];近代中國(第二十輯)[C];2010年
7 李佑新;陳龍;;毛澤東的實事求是與湘學的經(jīng)世務實傳統(tǒng)[A];毛澤東研究總第3輯2008年第1輯[C];2008年
8 王中江;;進化主義與中國近代的保守、漸進與激進[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國[C];2005年
9 史革新;;晚清理學經(jīng)世思潮略議[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國[C];2005年
10 賈小葉;;1840~1900年間國人“夷夏之辨”觀念的演變[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7年卷)[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鄭林華;墨家思想與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李華;孟子與漢代《詩經(jīng)》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3 王成;晚清詩學的演變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宋立林;“儒家八派”的再“批判”[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5 馮一鳴;西漢用《詩》研究[D];北京大學;2011年
6 陸胤;近代學術的體制內(nèi)進路[D];北京大學;2011年
7 彭春凌;儒教轉型與文化新命[D];北京大學;2011年
8 連東;中國、印度與東南亞之間的鴉片“三角貿(mào)易”研究(1602-1917)[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9 敖福軍;梁啟超民族國家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甘生統(tǒng);皎然詩學淵源考論[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朝深;清代青島地區(qū)海商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2 王濤;清代山東小清河沿岸的河患與水利建設[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3 張海峰;清代山東商人北方商貿(mào)活動的歷史地理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龔潔;劉師培魏晉玄學研究述論[D];湘潭大學;2010年
5 張運元;章太炎與湖南省憲運動[D];湘潭大學;2010年
6 張姣美;明清以來的民間信仰與地方社會[D];湘潭大學;2010年
7 劉博;論維新時期的“群己和諧”思想[D];西北大學;2010年
8 王曉倩;論老子的無為思想與我國和諧社會的構建[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9 鮑樹柏;古代漢語樂器名源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10年
10 汪斌;宋恕的佛學思想[D];安徽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李志茗;;金陵書局考辨——以晚清同光時期為中心[J];史林;2011年06期
,本文編號:192645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926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