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文書中民間識字教材“雜字”研究
本文選題:太行山文書 + 雜字。 參考:《河北學刊》2014年06期
【摘要】:邯鄲學院所藏太行山文書中收錄有十種晚清民國時期的民間識字教材——"雜字",這些雜字提供了幾種新的版本,且種類豐富,幾乎囊括了明清雜字的所有形式,流通地區(qū)也比較集中,主要流行于今河北地區(qū)。目前學術界對于河北地區(qū)流通雜字關注較少,這批太行山文書中的雜字書籍正好可以彌補這方面的缺憾,不僅對研究清代民國時期河北地區(qū)的民間教育提供了第一手資料,而且對研究這一時期河北地區(qū)的農業(yè)、建筑、室內裝飾、飲食、服飾及出版發(fā)行狀況等亦具有重要的文獻資料價值。
[Abstract]:In the Taihang Mountain documents collected by Handan Institute, there are ten kinds of folk literacy textbooks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Republic of China-"miscellaneous characters". These miscellaneous characters provide several new versions, and they are rich in variety, and almost include all the forms of miscellaneous character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Circulation areas are also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mainly popular in the present Hebei region. At present, the academic circles pay less attention to the circulation of miscellaneous characters in Hebei region. The miscellaneous characters in the documents of Taihang Mountain can make up for the shortcomings in this respect, and not only provide first-hand information for the study of folk education in Hebei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in the Qing Dynasty. It is also of great value to the study of agriculture, architecture, interior decoration, food, clothing and publication in Hebei.
【作者單位】: 河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邯鄲學院地方文化研究院;
【基金】:2014年度邯鄲學院社會科學研究課題(太行山文書專項)重點項目《太行山所出雜字、書儀類文書研究》(14113)
【分類號】:K25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西敬亭;于桂英;;從《莊農日用雜字》看魯中的農作和民俗[J];民俗研究;1991年02期
2 王加華;趙春陽;;清中葉魯中鄉(xiāng)村民俗生活——以《莊農日用雜字》為中心的探討[J];民俗研究;2009年03期
3 張志公;;試談《新編對相四言》的來龍去脈[J];文物;1977年11期
4 王有英;民間識字課本中的教化意蘊——“雜字”與社會教化[J];西南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2期
5 潘杰;劉濤;;從《山西雜字》看山西人的做人準則[J];學園;2013年08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趙愛華;;千載黃粱夢,悠悠文士心——從“黃粱夢”故事看封建時代的文人理想[J];蒲松齡研究;2011年02期
2 陸軍;;古代羌藏盟誓習俗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7年04期
3 趙永忠;;論北宋對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4期
4 胡蓮玉;從《明悟禪師趕五戒》對《五戒禪師私紅蓮記》的改寫論馮夢龍的藝術成就[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3期
5 吳海濤;北宋時期汴河的歷史作用及其治理[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3期
6 張金銑;南漢史料史籍述評[J];安徽大學學報;2003年05期
7 張光輝;明代的首犯與從犯[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1期
8 莊華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開發(fā)及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9 吳曉萍;略論地緣政治與北宋外交[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3期
10 沈晉賢;從巫祝用“土”到以“土”為藥論——兼論馬王堆醫(yī)書巫祝用土[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珊珊;;北宋城市演進中的經濟影響[A];建筑歷史與理論第九輯(2008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選輯)[C];2008年
2 劉明杉;;明代前期祭瓷的種類、功能及地位[A];明史研究論叢(第十輯)[C];2012年
3 李凇;;跨過“虎溪”——從明憲宗《一團和氣圖》看中國宗教藝術的跨文化整合[A];北京論壇(2008)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文明的普遍價值和發(fā)展趨向:“藝術的超越與文明的發(fā)展”藝術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C];2008年
4 顧月琴;;中國古代識字教材的比較——雜字與“三百千”的不同之處[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4)——中國學科教學與課程教材史研究[C];2009年
5 姜鵬;;宋初文治導向與經筵緣起[A];傳統中國研究集刊(第七輯)[C];2009年
6 杜林淵;張小兵;;北宋時期陜北地區(qū)的農業(yè)發(fā)展[A];中外關系史論文集第17輯——“草原絲綢之路”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7 楊森;;民間所謂的和田“羊脂玉”和敦煌五代文獻中的“燕脂表玉”[A];“絲綢之路與龜茲中外文化交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8 吳海波;;清代私鹽立法問題探析[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五輯)[C];2010年
9 林金樹;;試論明代蘇松二府的重賦問題[A];明史研究論叢(第一輯)[C];1982年
10 魏濤;;張載“以禮為教“思想淵源探析[A];中國寶雞張載關學與東亞文明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馬銀華;文化視野中的北宋齊魯詩壇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孫菊霞;創(chuàng)傷敘事與寫作治療[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4 周燕來;南宋兩淮地區(qū)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西北大學;2010年
5 姜寧;《春秋》義疏學研究(南北朝—唐初)[D];南開大學;2010年
6 王小燕;魏晉隱士美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佟大群;清代文獻辨?zhèn)螌W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趙愛華;亂世與古小說[D];南開大學;2010年
9 宮海峰;元代制度中的若干蒙古文化因素考察[D];南京大學;2010年
10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軼芳;葉夢得及其詞研究[D];河北大學;2007年
2 彭慧蓉;中國射箭文化的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10年
3 宋浩;論岳飛歷史地位的變遷[D];湘潭大學;2010年
4 魏姍;晚唐“二曹”詩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5 黃艷春;胡宿及其詩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馬英菊;范成大《石湖詞》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7 諸葛瑞強;包拯司法思想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8 李成學;呂夷簡評傳[D];湘潭大學;2010年
9 楊;;《爾雅》詞語與《漢語大詞典》訂補[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陳兵;《容齋隨筆》的民俗材料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8條
1 王其和,譚景玉;《莊農日用雜字》方言語詞匯釋[J];蒲松齡研究;2001年02期
2 王其和;《莊農日用雜字》方言語詞補釋[J];蒲松齡研究;2005年01期
3 西敬亭;于桂英;;從《莊農日用雜字》看魯中的農作和民俗[J];民俗研究;1991年02期
4 于桂英;西敬亭;;《莊農日用雜字》注釋[J];民俗研究;1991年02期
5 趙世瑜;明清時期江南廟會與華北廟會的幾點比較[J];史學集刊;1995年01期
6 雷頤;“日常生活”與歷史研究[J];史學理論研究;2000年03期
7 李令福;論華北平原二年三熟輪作制的形成時間及其作物組合[J];陜西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5年04期
8 王建革;近代華北的農業(yè)特點與生活周期[J];中國農史;2003年03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周長山;河北地區(qū)漢代城市的歷史考察[J];中國歷史地理論叢;2005年02期
2 楊月君;王東波;;論河北在隋朝的歷史地位[J];河北經貿大學學報(綜合版);2007年02期
3 葛仁考;申擁軍;;元代河北地區(qū)研究綜述[J];歷史教學(高校版);2008年06期
4 王仁磊;;試論河北地區(qū)對北魏統一北方的農業(yè)與軍事貢獻[J];農業(yè)考古;2009年04期
5 郭志安;張春生;;略論黃河水患影響下北宋河北地區(qū)的人口遷移[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6 梁瑞敏;趙志偉;;清末民初河北地區(qū)皮革行業(yè)芻論[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5期
7 賈熟村;;馮玉祥集團與河北地區(qū)關系探研[J];河北學刊;2012年04期
8 郭志安;李京龍;;略論北宋黃河水患下的河北水環(huán)境變遷[J];保定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9 孟憲實;略論唐前期河北地區(qū)的軍事問題[J];中國史研究;2003年03期
10 王文濤;;兩漢河北地區(qū)的交通及其對城市的影響[J];南都學壇;2011年06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2條
1 叢斌;;中國(河北地區(qū))漢族人群D1S80(pMCT 118)位點多態(tài)性的研究[A];第五次全國法醫(yī)學術交流會論文集[C];1996年
2 喬芳;;河北地區(qū)漢族人群RhD陰性表型及其基因多態(tài)性研究[A];中國輸血協會第五屆輸血大會論文專集(摘要篇)[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祝雪娟 通訊員 郝勁秀;北京河北企業(yè)商會首次為河北地區(qū)舉辦招商活動[N];河北經濟日報;2006年
2 林雨;WS709上沖2000關口又如何[N];期貨日報;2007年
3 賈冠隆;鋼坯、生鐵價格繼續(xù)小幅上揚[N];中國冶金報;2006年
4 賈冠隆 王瑞軍;鋼坯小幅回升 生鐵平穩(wěn)運行[N];中國冶金報;2006年
5 賈冠隆;鋼坯生鐵價格小幅上揚[N];中國冶金報;2007年
6 韓勇;焦炭市場保持上揚態(tài)勢[N];中國冶金報;2007年
7 曉敏;近期國內甲醛市場轉弱[N];現代物流報;2006年
8 孫艷麗;河北地區(qū)鋼坯價格持續(xù)走低[N];現代物流報;2006年
9 協會;多渠道提高搪瓷產品社會形象[N];消費日報;2010年
10 李皓;需求釋放緩慢帶鋼后市恐難樂觀[N];世界金屬導報;201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郝紅暖;清代民國河北地區(qū)慈善組織的歷史演變與空間運作(1644-1937)[D];暨南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孫權;北魏河北地區(qū)研究[D];山西大學;2009年
2 郭慧忠;清代河北地區(qū)的煤礦業(yè)[D];東北師范大學;2013年
3 王仁磊;試論河北地區(qū)在北魏前期政局中的地位與影響[D];鄭州大學;2006年
4 韓荃;河北地區(qū)救災食品研究(1912-1966)[D];河北師范大學;2013年
5 柳晶;民國時期河北地區(qū)流民問題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2年
6 楊博;河北地區(qū)所見先秦時期有銘兵器調查與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7 張增萍;1922年至1932年河北省匪患及其成因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2年
8 南洋;明清河北官辦養(yǎng)濟機構述論[D];內蒙古大學;2012年
9 張微;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河北地區(qū)乞丐問題研究(1927-1937)[D];河北師范大學;2014年
,本文編號:19043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9043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