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場遺恨——蕭友梅文科舉人、七品小京官考
本文選題:游試 切入點:蕭友梅 出處:《中國音樂學》2015年01期
【摘要】:對蕭友梅的研究,碩果累累,但迷局諸多,其中之一:蕭青年時代參加過的清廷"考事",是"頂級"抑或"次級"、詳細日期、屆次?眾說紛紜。由此導致一系列疑問:蕭經(jīng)歷的"廷試"、"‘學部’級考試"(下稱"部試")、"文科舉人"、"七品小京官"之參試及被授予的精準時刻、有何相應程序……等,不清;文章在對蕭氏參加考試的"級別"、"時間"、"屆次"、"程序"進行考證的同時,對清末針對"游學畢業(yè)生考試"(下稱"游試")的"屆次",提出"新分法";文章"重中之重"在對蕭氏參試之"考題"、"考場情形"的披露與相應考證。
[Abstract]:The research on Xiao Youmei has been fruitful, but there are many puzzles. One of them is that the "examination" of the Qing government, which Xiao participated in as a young man, is it "top" or "secondary", with detailed dates and grades? There are different opinions. This leads to a series of questions: what are the corresponding procedures for Xiao's experience of "Tingting-test", "Department of Learning" examinat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Ministry Test", "Liberal Arts examination", "Seven small Beijing officials" and the precise time awarded to them), etc. At the same time, the article makes textual research on Xiao's "grade", "time", "session" and "procedure". In the end of Qing Dynasty,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a "new method" in view of the "traveling graduates' examinat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traveling examination"), and the articl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the disclosure of the "examination questions" and "the situation of the examination room" and the corresponding textual research.
【作者單位】: 中國藝術(shù)研究院音樂研究所;
【分類號】:K252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7條
1 林中澤;羅馬全盛期的道德危機[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2期
2 葉志如;清未選送考取留學生辦法章程[J];歷史檔案;1989年01期
3 ;宣統(tǒng)二年歸國留學生史料[J];歷史檔案;1997年02期
4 左松濤;;清末中央設置學務處史實考[J];歷史檔案;2010年02期
5 孫海;;蕭友梅留德史料新探[J];音樂研究;2007年01期
6 黃旭東;汪樸;;蕭友梅留日年份、回國日期及參加清廷考試時間考辨——舊資料重讀與新史料初探[J];音樂研究;2007年03期
7 劉曉琴;晚清歸國留英生的獎勵與任用(下)[J];徐州師范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馬陵合;論甲午前借債筑路的開啟及其困境——兼評李鴻章的鐵路外債觀[J];安徽史學;2002年01期
2 程紅;從晚清鐵路爭議看淮系集團的政治運作[J];安徽史學;2004年05期
3 房列曙;;論孫中山的文官考試思想[J];安徽史學;2006年06期
4 秦熠;;鐵路與淮河流域中下游地區(qū)社會變遷(1908-1937)[J];安徽史學;2008年03期
5 蘇全有;;論清末的省界觀念[J];安徽史學;2009年01期
6 邰順雷;錢文華;;民初民營鐵路政策調(diào)整述論[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0年01期
7 陳九如;劉銘傳與臺灣鐵路近代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8 馬陵合;文明排外與贖路情結(jié)[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3年03期
9 房列曙;民國時期高校考試制度的歷史考察[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4年03期
10 孫自儉;晚清鐵路政策的官辦與商辦之爭[J];安慶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6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徐晨;盛宣懷近代化思想與官督商辦模式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2 潘崇;清末五大臣出洋考察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岳立松;晚清狹邪書寫與京滬性別文化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楊文海;壬戌學制研究[D];南京大學;2011年
5 何建國;領袖著作與意識形態(tài):孫中山著作的出版與傳播研究(1919—1949)[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陸胤;近代學術(shù)的體制內(nèi)進路[D];北京大學;2011年
7 孫澤兵;黨政領導干部競爭性選拔考試制度創(chuàng)新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8 丁健;民初農(nóng)商部研究(1912-1916)[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君;“存在之由”與“變遷之故”[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10 段海龍;京綏鐵路研究(1905-1937)[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U,
本文編號:168460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684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