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背后的困境:計劃經(jīng)濟時代上海友誼商店考察
發(fā)布時間:2018-03-17 14:07
本文選題:友誼商店 切入點:上海 出處:《黨史研究與教學》2014年01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在計劃經(jīng)濟時期,作為物資供應短缺時代的特殊產(chǎn)物,效仿蘇東社會主義國家而成立的友誼商店同樣也存在于中國大陸。盡管頭頂國營商店的招牌,但由于其涉外性質(zhì)以及服務對象一度只限于外國人、華僑和高級干部,因而友誼商店以其"封閉性"和濃厚的政治色彩而在普通民眾的印象中十分神秘。事實上,對于友誼商店經(jīng)營狀況和發(fā)展變化的考察,有助于了解斯大林經(jīng)濟模式在中國的衍生物的命運。從這一點來說,友誼商店也是計劃經(jīng)濟時期中國國民經(jīng)濟的一個縮影。
[Abstract]:In the planned economy period, as a special product of the era of shortage of supplies, friendship stores established by emulating the socialist countries of the Soviet Union and East Europe also existed in mainland China. However, because of its foreign-related nature and its service to foreigners, overseas Chinese and senior cadres, the Friendship Store is very mysterious in the impression of ordinary people because of its "closeness" and strong political color. In fact, It is helpful to understand the fate of Stalin's economic model in China. From this point, Friendship Store is also a microcosm of China's national economy during the planned economy.
【作者單位】: 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
【分類號】:F729;K27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蔣智威,萬艷敏;上海服裝市場零售賣場演變規(guī)律研究[J];東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年04期
2 張小欣;;波動與穩(wěn)定:1957—1977年的中國僑匯政策[J];東南亞研究;2012年04期
3 吳瑩;;衣食住行中的上海商標設計[J];公共藝術(shù);2013年06期
4 萬曉宏;;試析當代美國華人參與選舉政治的方式[J];華僑華人歷史研究;2006年01期
5 王春英;;戰(zhàn)后“經(jīng)濟漢奸”審判:以上海新新公司李澤案為例[J];歷史研究;2008年02期
6 葛濤;聲音記錄下的社會變遷——20世紀初葉至1937年的上海唱片業(yè)[J];史林;2004年06期
7 葛濤;;“百代”浮沉——近代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盛衰紀[J];史林;2008年05期
8 應芳舟;;上!爸燧崛贰笨肌缘胤街緸橹行腫J];寧波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0年01期
9 吳紅麗;;廣州博物館館藏象牙煙盒紀略[J];商業(yè)文化(下半月);2012年02期
10 孫建國;;論新中國成立初期內(nèi)遷工廠特點及對河南經(jīng)濟的影響[J];中共黨史研究;2009年12期
相關(guān)博士學位論文 前4條
1 羅俊,
本文編號:162507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6250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