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國文國語學科建設——寫在《國文國語教育論典》出版之際
本文選題:中國文字 切入點:教材建設 出處:《語文建設》2014年07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正1904年1月13日(光緒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清政府批準并頒布了由張百熙、榮慶、張之洞擬制的《奏定學堂章程》(世稱"癸卯學制")。自此,我國開始建立起嶄新的學制和獨立分設學科的教學體系。自清末實施新學制至新中國成立前夕,如此漫長的時期,我國的語言文字教育學科名稱,主要就是"國文"和"國語"。正值紀念新學制獨立設科110周年,語文出版社行將推出《國文國語教育論典》(下稱《論典》)。本文
[Abstract]:On January 13th 1904 (Guang Xu, November 26th, 29), the Qing government approved and promulgated the articles of Association of the Dingding School, which were written by Zhang Baoxi, Rongqing and Zhang Zhidong (known as "Gui Mao School system"). Since then, From the end of the Qing Dynasty to the eve of the founding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in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academic system and the eve of the founding of New China, the title of the subject of language and character education in China began to be established in such a long period. It is mainly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the national language". It is commemorating the 110th anniversary of the independent establishment of the new academic system, and the Chinese publishing house will launch the book "on the Chinese language Education" (hereinafter referred to as the "on the Dian").
【作者單位】: 上海商學院;
【分類號】:K25;G529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錦恩;簡論國語運動中白話文的推行——兼與趙慧峰先生商榷[J];民國檔案;2004年03期
2 曾永恒;徐雁;劉敏;;試論中國五四世界語運動[J];西昌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3 王海鵬;劉金鳳;;晚清教育改革與歷史教育的近代化[J];山東省農(nóng)業(yè)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6年03期
4 于逢春;劉民;;晚清政府對蒙古族的國語教育政策[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8年02期
5 王艷娟;;試論清末民初世界歷史知識在學校教育中的傳承[J];歷史教學問題;2008年05期
6 李劍;;論晚清時期傳教士西書編譯工作對洋務教育的促進[J];唐山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7 邵雍;;日本侵華期間對中國文科教科書的刪改[J];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6年04期
8 錢理群;五四新文化運動與中小學國文教育改革[J];中國現(xiàn)代文學研究叢刊;2003年03期
9 汪林茂;;工具理性思路下的清末文字改革運動[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10 王東杰;;一國兩文:清季切音字運動中“國民”與“國粹”的緊張(下)[J];學術月刊;2010年09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鄒振環(huán);;《華英初階》和晚清國人自編近代英語教科書的發(fā)軔[A];近代中國(第十五輯)[C];2005年
2 夏輝映;;論洋務運動時期西學的演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趙蕙蓉;;百年前北京中西文化的一場沖突對我們的啟示[A];北京歷史與現(xiàn)實研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89年
4 鄒振環(huán);;戊戌至辛亥時期西方近代地理學的輸入及其影響[A];近代中國(第十輯)[C];2000年
5 王寅;;十八旅醫(yī)訓隊第一課[A];老兵話當年(第三輯)[C];2002年
6 馬云山;;五四運動的再認識[A];中國東方文化研究會學術研究年會論文集[C];2005年
7 趙利棟;;1905年前后的科舉廢止、學堂與士紳階層[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4年卷[C];2004年
8 賈小葉;;督撫與晚清文化變革之決策[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國[C];2005年
9 金海;;日本殖民統(tǒng)治下的內(nèi)蒙古西部地區(qū)教育體系[A];蒙古史研究(第八輯)[C];2005年
10 畢苑;;清末民初的博物教科書與進化論的傳播[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9年卷[C];2011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孫成德;日本曾在中國修改教科書[N];中國檔案報;2001年
2 夏榆;1944雷燦南:愛中國而死難[N];南方周末;2007年
3 湖南大學岳麓書院 張晶萍;清末新式教育中的經(jīng)學教科書[N];光明日報;2008年
4 本報記者 趙乃林;珍藏記憶為歷史作證[N];遼寧日報;2008年
5 新華社記者 徐機玲 本報記者 顧兆農(nóng);憤怒批駁日本右翼教科書篡改歷史[N];人民日報;2001年
6 邱秋;廣安紫金精舍史話[N];廣安日報;2007年
7 平戰(zhàn)國;刪掉了南京大屠殺遇難人數(shù)[N];檢察日報;2003年
8 ;不能抹去的民族記憶[N];沈陽日報;2005年
9 黃健;奮起救亡 抵制日寇奴化教育[N];天津日報;2005年
10 黃軼;20世紀末“晚清文化研究熱”斷想[N];文藝報;2008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畢苑;中國近代教科書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
2 張仲民;閱讀、表達與集體心態(tài)[D];復旦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林羽;困厄中的變遷:清末的新式小學堂[D];華東師范大學;2006年
2 宋曉琛;《新青年》與五四時期的美學嬗變[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3 伏玲;蔡元培的科學思想探微[D];中南大學;2006年
4 李亦婷;外語培訓班與晚清上海社會(1862-1911)[D];上海社會科學院;2007年
5 龔德祥;清末十年直隸小學教育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7年
6 闞欣欣;民國前期中小學公民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7 潘玉舒;新式人格的塑造[D];暨南大學;2006年
8 劉振甲;1931-1945年日本在東北的奴化教育淺析[D];吉林大學;2008年
9 李超;清末文字改革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10 李物人;清末民初省級教育行政機構變革[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615331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6153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