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時期中國物本位幣制思想的發(fā)展演變與實踐
本文選題:民國 切入點:物本位 出處:《甘肅社會科學(xué)》2015年03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民國時期,中國出現(xiàn)了諸多關(guān)于貨幣的新理論,其中,"以物為本"的貨幣理論成為重要一派。從民國初年的孫中山,到其追隨者廖仲愷、朱執(zhí)信,都傾向于發(fā)展物本位的貨幣制度,而20世紀(jì)30年代主政山西的閻錫山,更是明確系統(tǒng)地提出了以物產(chǎn)證券論為核心的物本位貨幣發(fā)行及管理理論。這一系列思想的發(fā)展構(gòu)成了民國貨幣制度特殊的思想演變歷史。作為理論中的少數(shù)派,物本位在中國唯一得以系統(tǒng)實施的實例僅為閻錫山二次主政時的山西一地,這又成為民國中國地方經(jīng)濟史中一個特殊的標(biāo)本。從歷史的角度對民國時期有代表性的物本位思想和觀點進行梳理,并對山西物本位貨幣制度實績進行分析。
[Abstract]: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re were many new theories about currency in China. Among them, the "material-oriented" monetary theory became an important school. From Sun Zhongshan in the early years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o its followers Liao Zhongkai and Zhu Zhixin, Both tend to develop a material-based monetary system, and in 1930s Yan Xishan, who ruled Shanxi, Moreover, the theory of the issuance and management of the property standard currency with the core of the property securities theory is put forward clearly and systematically. The development of this series of thoughts constitutes the history of the special thought evolution of the monetary system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s a minority in the theory, it is the minority in the theory. The only example where the property standard has been systematically implemented in China is only one place in Shanxi, where Yan Xishan took the second government. This is a special specimen in the history of the local econom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From the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this paper combs the thought and viewpoint of the representative property standard in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and analyzes the actual achievements of the monetary system of Shanxi property standard.
【作者單位】: 山西大學(xué)經(jīng)濟與工商管理學(xué)院;山西大學(xué)晉商學(xué)研究所;
【分類號】:K258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高強;清末革命派尊黃現(xiàn)象述論[J];安徽史學(xué);2001年04期
2 李國環(huán);孫中山發(fā)展農(nóng)業(yè)和振興實業(yè)的經(jīng)濟思想述評[J];安徽史學(xué);2002年03期
3 李里峰;代性及其限度:民國文官考試制度平議[J];安徽史學(xué);2004年05期
4 操申斌;近代中國大同思想的比較研究及其啟示[J];安徽史學(xué);2005年06期
5 陶季邑;;辛亥革命時期資產(chǎn)階級革命派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J];安徽史學(xué);2011年04期
6 王尤清;;民國前期南北地緣話語與政治演進[J];安徽史學(xué);2012年02期
7 陶季邑;;孫中山晚年才將其“大同主義”與“共產(chǎn)主義”等同起來[J];安徽史學(xué);2012年03期
8 羅衍軍;;孫中山土地利用思想探討[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xué);2010年08期
9 蔣玉珉;劉振宏;;孫中山合作主義研究[J];安徽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09年06期
10 張娟;;弱勢行動集團主導(dǎo)下的政制創(chuàng)新——辛亥革命的歷史制度主義解讀[J];安徽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05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0條
1 黃宇和;;山在虛無縹緲間:孫逸仙民生主義倫敦探源[A];北京論壇(2005)文明的和諧與共同繁榮——全球化視野中亞洲的機遇與發(fā)展:“歷史變化:實際的、被表現(xiàn)的和想象的”歷史分論壇論文或摘要集(下)[C];2005年
2 劉海峰;;“科舉,非惡制也”——兼談教育史研究中的知今通古問題[A];紀(jì)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3 姚會元;;孫中山的金融理論與實踐[A];紀(jì)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中國錢幣》2011年第一期增刊[C];2011年
4 齊衛(wèi)平;;孫中山向西方尋找真理途程的歷史考察[A];近代中國(第二輯)[C];1991年
5 李一翔;;孫中山的合作思想與國民黨的合作運動[A];近代中國(第十一輯)[C];2001年
6 郭太風(fēng);;辛亥革命與民族主義鋒芒的轉(zhuǎn)向[A];近代中國(第十四輯)[C];2004年
7 秦和平;;關(guān)于蔣介石與20世紀(jì)30年代西南三省禁煙運動關(guān)系的認識[A];近代中國(第十五輯)[C];2005年
8 梁繼超;肖海鳳;;孫中山在20世紀(jì)中國的歷史地位[A];“辛亥革命與20世紀(jì)中華民族振興”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9 章仲華;;試論孫中山先生和平統(tǒng)一的思想和實踐[A];“辛亥革命與20世紀(jì)中華民族振興”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10 唐德中;;力謀中國之統(tǒng)一——孫中山祖國統(tǒng)一思想論析[A];“辛亥革命與20世紀(jì)中華民族振興”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1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徐少輝;上海金融中心法制變遷及決策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xué);2010年
2 郭勝利;民國政府西北民族政策研究[D];蘭州大學(xué);2010年
3 劉榮臻;國民政府時期的北京社會救助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xué);2011年
4 陳延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11年
5 何建國;領(lǐng)袖著作與意識形態(tài):孫中山著作的出版與傳播研究(1919—1949)[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1年
6 彭春凌;儒教轉(zhuǎn)型與文化新命[D];北京大學(xué);2011年
7 丁健;民初農(nóng)商部研究(1912-1916)[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11年
8 魯法芹;《東方雜志》與社會主義思潮在中國的傳播[D];山東大學(xué);2011年
9 楊芳;平等原則在少數(shù)民族人權(quán)保障中的適用研究[D];復(fù)旦大學(xué);2011年
10 孫自儉;民國時期鐵路工人群體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12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新生;中學(xué)歷史教學(xué)中世界意識的培養(yǎng)[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10年
2 張春志;民國文官撫恤制度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xué);2010年
3 楊緒遷;莫理循與中國參加一戰(zhàn)的關(guān)系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10年
4 秦奮;清朝晚期至民國中期福州女子教育研究(1850-1937)[D];福建師范大學(xué);2010年
5 邵琴芬;論民國時期教會大學(xué)的道德教育[D];杭州師范大學(xué);2010年
6 劉本森;急進與保守·劇變與不變[D];山東師范大學(xué);2011年
7 王倩;系統(tǒng)視域下孫中山“振興中華”思想的整體性[D];太原理工大學(xué);2011年
8 何新;辛亥革命與民初政治參與的擴大[D];沈陽師范大學(xué);2011年
9 常孩;袁世凱統(tǒng)治時期政治會議述略[D];吉林大學(xué);2011年
10 張琳;和諧發(fā)展觀視域下殘疾人社會保障制度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xué);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汪壽成,張玲;論記帳本位幣的選擇和變更[J];湖北大學(xué)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2001年05期
2 ;[J];;年期
3 ;[J];;年期
4 ;[J];;年期
5 ;[J];;年期
6 ;[J];;年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劉芳芳;外幣分賬制核算的賬表銜接及實務(wù)處理[N];財會信報;2009年
2 武建東;中國金融全球化必由之路:人民幣成為國際本位幣[N];東方早報;2007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金皓陽;基于黃金貨幣屬性的金價變動研究[D];浙江大學(xué);2013年
,本文編號:160867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608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