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自由的維度:五四時期知識青年離婚問題透視

發(fā)布時間:2018-02-25 20:25

  本文關(guān)鍵詞: 五四前后 離婚 自由 知識青年 出處:《安徽史學(xué)》2017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離婚自由是五四時期婚姻自由理念的題中應(yīng)有之義。在知識分子的構(gòu)想中,離婚自由是打破婚姻桎梏,防止兩性錯誤結(jié)合的良策,是男女共享的權(quán)利。但由于社會發(fā)展的滯后,這一理念卻被男性知識分子充分利用,女性的離婚較為被動。女性由于社會壓力和自身條件所限,不僅缺乏提出離婚的勇氣,給男性主動離婚也造成了壓力。因此,在新舊交替的歷史時期,無論男女離婚都非易事,尤其是舊女性更承受了無窮的痛苦。為解決離婚困境,知識界積極獻言獻策,試圖從根本上限制離婚率的攀升。離婚自由觀念的構(gòu)建與其實踐困境,是轉(zhuǎn)型時期中國社會矛盾的縮影。
[Abstract]:The freedom of divorce is a proper part of the concept of freedom of marriage during the May 4th Movement. In the conception of intellectuals, freedom of divorce is a good way to break the shackles of marriage and prevent the wrong union of both sexes, and it is a right shared by men and women. But due to the lag of social development, However, this concept has been fully utilized by male intellectuals, and women's divorce is more passive. Because of social pressure and their own conditions, women not only lack the courage to file for divorce, but also create pressure on men to divorce themselves on their own initiative. In the historical period of the new and the old, divorce of men and women is not easy, especially the old women have suffered so much. In order to solve the dilemma of divorce, the intellectual circles actively offer advice and advice. This paper attempts to limit the rise of divorce rate fundamentally.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oncept of freedom of divorce and its practical predicament are the epitome of the social contradictions in the transitional period of China.
【作者單位】: 河北民族師范學(xué)院馬克思主義學(xué)院;
【基金】: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20世紀(jì)中國婚姻史研究”(15ZDB050)的階段性成果 河北民族師范學(xué)院博士科研啟動項目“五四前后知識青年離婚問題研究”(DR201603)的結(jié)項成果
【分類號】:K261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沈傳亮;五四時期知識分子的歷史文化心理分析[J];北京黨史;2004年03期

2 饒愛民;;對后五四時期《新青年》同人“分裂”問題的認識[J];船山學(xué)刊;2006年02期

3 沙健孫;;對五四時期兩個重要問題的認識[J];百年潮;2009年06期

4 柴文華;;對五四時期激進思潮的反思[J];學(xué)術(shù)界;2009年04期

5 朱志敏;劉俐娜;;五四時期知識分子生活概觀[J];北京電子科技學(xué)院學(xué)報;2009年03期

6 朱漢國;五四時期國人向往社會主義的兩點啟示[J];高校理論戰(zhàn)線;1996年06期

7 劉國華;論五四時期知識分子對勞動問題的認識[J];黃岡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2000年04期

8 張艷國;;五四時期評孔思潮研究述評[J];社會科學(xué)動態(tài);2000年12期

9 曲廣華;五四時期社團的整體特征——從與戊戌學(xué)會之比較談起[J];北方論叢;2001年03期

10 王靜;五四時期知識分子對社會風(fēng)俗演進的貢獻[J];北京黨史;2001年03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9條

1 沈傳亮;;五四時期知識分子的歷史文化心理分析[A];知識分子與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C];2007年

2 張靜芳;王建學(xué);;五四時期文化格局論析[A];全國中外近現(xiàn)代文化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周建華;;五四時期的社會思潮與孫中山晚年思想的轉(zhuǎn)變[A];中國現(xiàn)代社會心理和社會思潮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孫麗;;五四時期羅素訪京及其影響[A];中國近現(xiàn)代史料專題研究[C];2011年

5 王瑞蓮;丁愛英;;淺論五四時期的“民主”、“科學(xué)”與現(xiàn)代的“民主”、“科學(xué)”思想之異同[A];輝煌的歷程——紀(jì)念建國50周年學(xué)術(shù)研究文集[C];1999年

6 張靜芳;王建學(xué);;五四時期東北新型知識分子群的出現(xiàn)與歷史作用[A];中國現(xiàn)代社會民眾學(xué)術(shù)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7 羅重一;;從五四時期的精神解放到當(dāng)今的思想解放[A];輝煌的歷程——紀(jì)念建國50周年學(xué)術(shù)研究文集[C];1999年

8 李臘生;詹愛霞;;胡適與五四時期的文化轉(zhuǎn)型——以喪葬禮儀改革為例[A];知識分子與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C];2007年

9 王鵬程;;“問題與主義”論爭——沖突中的友誼與分道剖析[A];知識分子與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C];2007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4條

1 特邀撰搞人 徐春艷;五四時期中東鐵路工人兩次大罷工[N];中國檔案報;2014年

2 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左玉河;重新認識五四時期陳獨秀的反孔批儒[N];團結(jié)報;2014年

3 惠州學(xué)院政法系歷史學(xué)教授 關(guān)威;五四時期關(guān)于改良生活習(xí)俗的論爭[N];團結(jié)報;2014年

4 黃興濤 中國人民大學(xué)清史研究所所長;“概念史”視野與五四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xué)院報;2009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4條

1 張艷國;破與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時期孔子及其學(xué)說的歷史命運[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01年

2 張勝利;中國五四時期自由主義[D];天津師范大學(xué);2006年

3 段煉;世俗時代的意義探詢[D];華東師范大學(xué);2010年

4 陳文彬;五四時期杜威來華講學(xué)與中國知識界的反應(yīng)[D];復(fù)旦大學(xué);2006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謝映;五四時期的道德革命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xué);2015年

2 姬文璐;五四時期知識分子革命化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15年

3 王朋雨;五四時期馬克思主義社團研究[D];東北石油大學(xué);2015年

4 雒麗;五四時期“廢督裁兵”思潮研究[D];湘潭大學(xué);2015年

5 唐琪;五四時期《國民》雜志研究[D];湖南大學(xué);2016年

6 鄭蕾;五四時期中國先進分子選擇社會主義研究[D];長春理工大學(xué);2016年

7 甄偉;五四時期政治文化探析[D];河北師范大學(xué);2016年

8 牟曉妮;五四時期社會主義論戰(zhàn)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xué);2011年

9 任雅潔;論五四時期的男女同校問題[D];河北師范大學(xué);2004年

10 陳曉芳;五四時期女子現(xiàn)代教育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xué);2007年



本文編號:1535057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535057.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wǎng)All Rights Reserved | 網(wǎng)站地圖 |

版權(quán)申明:資料由用戶4d9c8***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