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zhàn)前中日國交調(diào)整的最后嘗試與失敗——1937年日本兒玉經(jīng)濟使節(jié)團訪華研究
本文關鍵詞: 佐藤外交 兒玉謙次 張群 中日國交調(diào)整 出處:《史林》2014年04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作為對"佐藤外交"政策的實踐,1937年3月日本政府派出以經(jīng)濟界巨頭兒玉謙次為團長的訪華經(jīng)濟使節(jié)團。國民政府捕捉到了日本對華態(tài)度的變化,給予使團高規(guī)格的接待。關于國交調(diào)整等重要問題,蔣介石通過張群與兒玉進行了秘密交涉,雙方就華北問題乃國交調(diào)整上的最大障礙必須解決這一點達成了共識。然就這一問題的解決,張群主張以政治談判的形式、通盤解決的途徑,與兒玉主張以經(jīng)濟形式入手、漸進式解決的途徑之間,存在分歧。兒玉的主張更多體現(xiàn)了他對日本國內(nèi)政治空氣、尤其是軍部態(tài)度的顧慮。雖然兒玉使團訪華并未改變中日關系惡化的現(xiàn)狀,然而它確立了兩國解決華北問題之開端,日本政府也借此承認了國民政府幣制改革的成功。兒玉使團這種民間外交的模式,為戰(zhàn)時日本經(jīng)濟界開展對華民間外交工作起到先導作用。
[Abstract]:In March 1937, as a practice of Sato's foreign policy,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sent a visit to China, headed by economic magnate Yuqunzi. In March 1937, the government captured the change of Japan's attitude towards China. On important issues such as the readjustment of national exchange, Jiang Jieshi made secret negotiations with the child through Zhang Qun. The two sides reached a consensus that the North China issue is the biggest obstacle to the readjustment of the national economy. However, on the settlement of this issue, Zhang Qun advocated a comprehensive solution in the form of political negotiations. There ar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way of gradual settlement and the economic form of Yuyu. His opinion more embodies his political atmosphere in Japan. In particular, the military Department's attitude concerns. Although the visit to China has not changed the status quo of the deterioration of Sino-Japanese relations, it has established the beginning of a solution to the North China issu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The Japanese government took this opportunity to recognize the success of the reform of the national government's monetary system. The model of folk diplomacy, such as the Child and Jade Mission, played a leading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folk diplomacy to China by Japan's economic circles during the wartime.
【作者單位】: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
【分類號】:K26;D829.313
【正文快照】: 1936年的中日國交調(diào)整談判步入了困厄境地,然而1937年初兩國政局的變動,使之關系或可出現(xiàn)新的走向:中國方面,2月國民黨五屆三中全會召開,國共合作的政治基礎初步形成,雖然舉國抗日氣氛高漲,但國民政府明確表示對日爭取和平的通道并未閉絕;而日本方面,廣田弘毅內(nèi)閣辭職,陸軍大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熊沛彪;“九一八”事變后日本的對華“經(jīng)濟提攜”政策[J];世界歷史;1999年02期
2 熊沛彪;論“七七”事變前夕日本“佐藤外交”的實質(zhì)[J];南開學報;1998年04期
3 真之;;中日}搊嚀嶁諶氈綶J];世界知識;1937年03期
【共引文獻】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段永富;美國對偽滿洲國政策研究(1931-1941)[D];吉林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永安;訪日演出散記[J];東方藝術;1994年04期
2 ;世界宗教者和平會議日本委員會中國和平使節(jié)團參訪北京白云觀[J];中國道教;2002年06期
3 錢明;柳川義深,,舜水情長──日本柳川市使節(jié)團探訪朱舜水遺蹤側記[J];浙江學刊;1995年01期
4 胡黎;論巖倉使節(jié)團的歐美觀[J];長白學刊;2001年06期
5 李賀敏;日本日蓮宗第11次友好訪問使節(jié)團來訪[J];法音;2004年07期
6 大尺信,楊樹良;數(shù)のかぞぇかた(數(shù)的數(shù)法)[J];日語知識;1997年02期
7 ;HeMHOгO O ПeTPe Ⅰ[J];俄語學習;1994年02期
8 楊寶山;康熙年間清向土爾扈特的遣使——以所謂秘密使命說的再研討為主[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1997年04期
9 馮天瑜;日本幕府使團所見1862年之上海[J];近代史研究;1999年03期
10 佐藤長,鄧銳齡;明代西藏八大教王考(上)[J];西藏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7年03期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大韓民國駐華使館 經(jīng)濟參贊 樸錫煥;愿與中國共同開拓21世紀[N];國際商報;2000年
2 古平;勢頭與高度[N];人民日報;2000年
3 王曉秋;這段歷史為什么被湮沒[N];北京日報;2005年
4 陳超;日本出臺分階段制裁措施[N];科技日報;2003年
5 徐建平;立足改革 發(fā)揮優(yōu)勢 開創(chuàng)外事僑務新局面[N];人民代表報;2001年
6 ;在“中日友好旅游交流新聞發(fā)布會”上的講話[N];中國旅游報;2002年
7 本報記者 方祥生;從一萬到二百萬[N];光明日報;2002年
8 蓮文;韓貨走俏戰(zhàn)后伊拉克市場[N];中國商報;2004年
9 本報記者 張小蘭;對外文化交流的紅火舞臺[N];中國文化報;2003年
10 記者 益西加措;自治區(qū)領導與我國駐西歐使節(jié)赴藏考察團座談[N];西藏日報;200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廉松心;十八世紀中朝文化交流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4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慧;論高麗與宋的朝貢貿(mào)易[D];延邊大學;2002年
本文編號:149128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4912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