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學生團體研究(1945-1949)
發(fā)布時間:2017-12-27 12:03
本文關鍵詞:湖南學生團體研究(1945-1949) 出處:《湖南師范大學》2013年碩士論文 論文類型:學位論文
【摘要】:民國前期,湖南教育事業(yè)不斷發(fā)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日寇的侵凌重創(chuàng)了湖南教育,所幸因各校播遷尚能保存教育力量?谷諔(zhàn)爭勝利后,各校復員,湖南教育事業(yè)得以重振。繼而因國共紛爭,國內政治急劇變化,湖南教育陷于動蕩,三湘學子亦因此組織化地活躍于校內校外環(huán)境中。 本論文依據(jù)原始檔案報刊資料及今人論著,以1945-1949年為歷史斷限,考察了湖南中等以上學校學生聯(lián)合形成的學生自治會、學生社團、國共兩黨領導下的學生黨團等學生團體,對傳統(tǒng)學生群體研究中的第二條戰(zhàn)線或學生運動等過于“黨派化”的取向有所淡化,力圖還原這一時期湖南學生團體的真實全貌。 文章緒論部分依次論及選題緣起及意義,回顧學術界已有的研究成果,明確界定研究對象,介紹研究思路、方法和創(chuàng)新之處。正文分為三章:第一章由概述湖南學生界的抗日救亡運動到述評抗日戰(zhàn)爭勝利后湖南教育事業(yè)的恢復情況,繼之介紹國共內戰(zhàn)背景下的湖南社會狀況。第二章借助統(tǒng)計整理的數(shù)據(jù),對1945-1949年的湖南學生團體作出整體的量化考察,明確各類學生團體的數(shù)目、名稱、性質等方面內容;而后選取了長沙的湖南大學和衡陽的國立師范學院作為個案研究對象,就其學生團體的校園文體活動、社會服務及政治參與逐一梳理。第三章對國民黨及其政府的學生團體管理、中共對學生團體的引導組織分別考察,將國共政爭形勢下兩黨的學生團體工作進行了對比。結語部分揭示了湖南學生團體的地域特征:求和平、求民主的政治訴求融合于湖湘文化孕育的重視學思并重與知行統(tǒng)一,重視獨立思考與理性批判,強烈的正義感和向群性,這些構成了湖南學生團體的特色。學生群體有其特質,作為新時期的學生管理者應該基于實際情況鼓勵、引導學生實現(xiàn)自我認知,走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充分發(fā)揮青年學生的主動性、創(chuàng)造性,以助力他們在實踐中層次化多元化成長。
[Abstract]:In the early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in Hunan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The number hit Hunan education, fortunately for schools from still can save power of education. After the victory of the war of resistance against Japan, the schools were demobilized and the education of Hunan was reviving. Then from the civil disputes, domestic political changes sharply, Hunan education in turmoil, students also organized to Hunan so active in the school environment.
【學位授予單位】:湖南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G645.5;K266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張明;“五四”運動時期的湖南學聯(lián)[J];湖南教育學院學報;1997年03期
2 黃文保;;抗戰(zhàn)時期國立中正大學的學生社團特點研究[J];法制與社會;2009年26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陳莉;中國大學生組織發(fā)展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文梅;私立明德中學辦學實踐及對近代湖南的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2 儲德天;西南聯(lián)大知識分子共同體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34161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3416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