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良心”到“主義”:惲代英與五四時期知識分子的社團組織困境
本文關鍵詞:從“良心”到“主義”:惲代英與五四時期知識分子的社團組織困境
【摘要】:五四時期,許多知識分子都期望通過建立社團,來達到更新自我和社會的目的,但其面臨的問題是如何將社團真正有效地組織起來。本文即以惲代英在五四時期的社團組織實踐為例來探討這一問題,力圖勾畫出一條從以"良心"為組織支撐,到以"主義"為組織支撐的線索,從而揭示五四時期知識分子組織意識的覺醒是其社團實踐困境的自然結(jié)果,并為解釋20世紀20年代初知識分子紛紛轉(zhuǎn)向"主義"的現(xiàn)象提供一個組織學的視角。
【作者單位】: 上海交通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關鍵詞】: 五四時期 惲代英 組織困境 良心 主義
【分類號】:K261.1
【正文快照】: 從晚清到 “五四” 前后,許多知識分子都期望通過建立社團,以組織化的方式來更新個人和社會,以求凝聚一盤散沙的中國社會,以對抗各種社會與政治的離心力。據(jù)統(tǒng)計,從1895 年至1899 年,全國有學會68 個,到戊戌政變后多星散; 從1899 年至1911 年,全國公開性的結(jié)社不下600 余(1)。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饒愛民;;對后五四時期《新青年》同人“分裂”問題的認識[J];船山學刊;2006年02期
2 沙健孫;;對五四時期兩個重要問題的認識[J];百年潮;2009年06期
3 柴文華;;對五四時期激進思潮的反思[J];學術界;2009年04期
4 朱志敏;劉俐娜;;五四時期知識分子生活概觀[J];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5 楊國榮;科學的泛化及其歷史意蘊——五四時期科學思潮再評價[J];哲學研究;1989年05期
6 錢理群;;試論五四時期“人的覺醒”[J];文學評論;1989年03期
7 朱漢國;五四時期國人向往社會主義的兩點啟示[J];高校理論戰(zhàn)線;1996年06期
8 徐勝萍;五四時期中國婦女地位的變遷[J];東北師大學報;2000年06期
9 劉國華;論五四時期知識分子對勞動問題的認識[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4期
10 張艷國;;五四時期評孔思潮研究述評[J];社會科學動態(tài);2000年1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沈傳亮;;五四時期知識分子的歷史文化心理分析[A];知識分子與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C];2007年
2 張靜芳;王建學;;五四時期文化格局論析[A];全國中外近現(xiàn)代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3 周建華;;五四時期的社會思潮與孫中山晚年思想的轉(zhuǎn)變[A];中國現(xiàn)代社會心理和社會思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4 孫麗;;五四時期羅素訪京及其影響[A];中國近現(xiàn)代史料專題研究[C];2011年
5 王鑫磊;;從“青年與老年”之爭看五四時期知識分子的思想代溝[A];生命、知識與文明:上海市社會科學界第七屆學術年會文集(2009年度)哲學·歷史·文學學科卷[C];2009年
6 王瑞蓮;丁愛英;;淺論五四時期的“民主”、“科學”與現(xiàn)代的“民主”、“科學”思想之異同[A];輝煌的歷程——紀念建國50周年學術研究文集[C];1999年
7 王岱英;;試論五四時期新詩中的愛國主義[A];《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第十三輯暨全國毛澤東文藝思想研究會50年來文藝發(fā)展道路與21世紀文藝發(fā)展走向?qū)W術年會論文集匯編[C];2000年
8 張靜芳;王建學;;五四時期東北新型知識分子群的出現(xiàn)與歷史作用[A];中國現(xiàn)代社會民眾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9 羅重一;;從五四時期的精神解放到當今的思想解放[A];輝煌的歷程——紀念建國50周年學術研究文集[C];1999年
10 李臘生;詹愛霞;;胡適與五四時期的文化轉(zhuǎn)型——以喪葬禮儀改革為例[A];知識分子與近現(xiàn)代中國社會[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7條
1 首都師范大學歷史系 梁景和;五四時期社會文化的嬗變[N];光明日報;2009年
2 特邀撰搞人 徐春艷;五四時期中東鐵路工人兩次大罷工[N];中國檔案報;2014年
3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所研究員 左玉河;重新認識五四時期陳獨秀的反孔批儒[N];團結(jié)報;2014年
4 惠州學院政法系歷史學教授 關威;五四時期關于改良生活習俗的論爭[N];團結(jié)報;2014年
5 高山;孔子及其學說在五四時期的命運[N];光明日報;2003年
6 陳漱渝;五四反傳統(tǒng)精神之我見[N];人民政協(xié)報;2009年
7 黃興濤 中國人民大學清史研究所所長;“概念史”視野與五四研究[N];中國社會科學院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張艷國;破與立的文化激流——五四時期孔子及其學說的歷史命運[D];華中師范大學;2001年
2 張勝利;中國五四時期自由主義[D];天津師范大學;2006年
3 段煉;世俗時代的意義探詢[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段煒;晚清至五四時期女性身體觀念考[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5 陳文彬;五四時期杜威來華講學與中國知識界的反應[D];復旦大學;2006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謝映;五四時期的道德革命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5年
2 姬文璐;五四時期知識分子革命化研究[D];山東大學;2015年
3 牟曉妮;五四時期社會主義論戰(zhàn)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11年
4 侯瑞銳;五四時期女性倫理思想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任雅潔;論五四時期的男女同校問題[D];河北師范大學;2004年
6 陳曉芳;五四時期女子現(xiàn)代教育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7年
7 夏浩;五四時期婚姻倫理思想探微[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江海燕;五四時期新型知識分子的女權思想研究[D];哈爾濱工業(yè)大學;2006年
9 蔣書同;五四時期湖南報刊述評[D];湖南師范大學;2001年
10 尹寶柱;五四時期結(jié)社風潮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1年
,本文編號:101296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0129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