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共兩黨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作用比較研究——再論中國共產黨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本文關鍵詞:國共兩黨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作用比較研究——再論中國共產黨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更多相關文章: 抗日戰(zhàn)爭 中國共產黨 中流砥柱
【摘要】: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抗日的中流砥柱,是民族解放戰(zhàn)爭獲取完全勝利的首要條件。然而,部分人對這一結論持懷疑、質疑乃至否認態(tài)度。以全局角度、戰(zhàn)略高度、全民族的立場為標準,從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抗日戰(zhàn)略方針、抗日政治路線、抗日戰(zhàn)爭戰(zhàn)場等四個維度,系統(tǒng)地比較國共兩黨在抗日戰(zhàn)爭中的作用表現,可以得出"中國共產黨是抗日的中流砥柱"的結論。
【作者單位】: 復旦大學;
【關鍵詞】: 抗日戰(zhàn)爭 中國共產黨 中流砥柱
【分類號】:K265
【正文快照】: 聞麗(復旦大學,上海200433)——再論中國共產黨是抗日的中流砥柱中國共產黨作為中國抗日的中流砥柱,是民族解放戰(zhàn)爭獲取完全勝利的首要條件[1]。這本是不容置疑的歷史事實。然而,對此既定事實持質疑態(tài)度的爭論卻不絕于耳;近年來網絡上更是出籠了各種各樣的論調。受這些爭論和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3條
1 梁柱;中國共產黨是全民族抗戰(zhàn)的中流砥柱[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年08期
2 楊近平;;“中國抗日戰(zhàn)爭的中流砥柱”問題的教學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11年17期
3 劉寶東;從先進性視角看中國共產黨是抗日戰(zhàn)爭的中流砥柱[J];中共石家莊市委黨校學報;2005年09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邵景元,胡紅玉;優(yōu)才成長離不開自我教育——試析周恩來成才與他的自我教育[J];安徽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2 黃偉;;民族區(qū)域自治:實現民族平等的制度保證[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2期
3 秦立海;雅爾塔協(xié)定、中蘇條約與重慶談判[J];安徽史學;2004年06期
4 翟彥;;傳統(tǒng)農業(yè)對中國現代化進程的價值研究[J];安徽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9年01期
5 常林彬;促進科技進步 保持黨的先進性[J];安徽農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04期
6 文敏;李小芳;;試析周恩來經濟建設的和諧思想[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7年24期
7 李穎;陳獨秀大革命時期錯誤定性表述問題辨析[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01期
8 高盛源;余波;;大革命時期黨對農民的思想政治教育及其啟示[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09期
9 陳答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視閾中的抗日戰(zhàn)爭[J];安康學院學報;2011年02期
10 金林祥;;深入開展陶行知鄉(xiāng)村教育思想研究與實踐[J];愛滿天下;2004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施雪華;;改革開放30年中國共產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發(fā)展道路的理論探索[A];改革開放與理論創(chuàng)新——第二屆北京中青年社科理論人才“百人工程”學者論壇文集[C];2008年
2 陳信瓊;;新四軍與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政策[A];鐵軍精神研究——新四軍成立70周年紀念文集[C];2007年
3 李敦送;;毛澤東對中國社會主義建設道路的探索及其現實意義[A];當代中國研究所第三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4 傅伯言;曾麗雅;;在探索中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A];當代中國研究所第三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5 胡克夫;;試論新中國社會主義衛(wèi)生事業(yè)和防疫體系的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A];當代中國研究所第三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3年
6 張新華;;《論十大關系》的文本解讀及相關文獻的比較研究[A];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探索:第六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7 吳敏先;曹冬梅;;論毛澤東關于社會主義改造的正確抉擇和設想[A];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探索:第六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8 劉倉;;建國后毛澤東的科技戰(zhàn)略思想研究[A];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探索:第六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9 張穎;;毛澤東與建國之初的中英建交談判[A];毛澤東與中國社會主義建設規(guī)律的探索:第六屆國史學術年會論文集[C];2006年
10 孟慶春;;張學良抗日主張與行動中幾個關節(jié)點評析[A];江橋抗戰(zhàn)及近代中日關系研究(下)[C];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李慧勇;周恩來與“文革”后期中央行政體制的重新整合[D];南開大學;2010年
2 陳東;國民政府江西第五次剿共研究[D];南京大學;2010年
3 趙紅;抗戰(zhàn)時期國民政府政治體制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4 于文善;抗戰(zhàn)時期重慶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5 劉文玉;周恩來的人民觀研究[D];蘭州大學;2011年
6 段煉;從革命型到建設型的民主模式轉換[D];中共中央黨校;2011年
7 王明;延安時期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唐政;新中國建立以來解放和發(fā)展文化生產力的歷程及經驗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9 郭昌文;蔣介石對地方實力派的策略研究(1928-1936)[D];浙江大學;2011年
10 李根壽;中央蘇區(qū)時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研究[D];南昌大學;2011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梅學霞;論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的政治動員[D];哈爾濱工程大學;2009年
2 李翠杰;論和諧社會建構中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3 李愛紅;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思想政治工作的比較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4 崔志剛;中國共產黨人民觀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楊柳青;當代中國青年知識分子成才要素研究[D];河南師范大學;2010年
6 孫麗穎;解放戰(zhàn)爭時期中共征購土地政策探析[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7 余勁,
本文編號:100871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jxds/1008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