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學與書寫──略論春秋戰(zhàn)國之際文教機制變革的書寫史意義
本文關鍵詞:私學與書寫──略論春秋戰(zhàn)國之際文教機制變革的書寫史意義
【摘要】:春秋戰(zhàn)國之際官學與私學的演替是政治體制和社會指令發(fā)生重大演變的產物。作為春秋戰(zhàn)國之際書寫活動內外部規(guī)定性的中介環(huán)節(jié),私學的興起在漢語書寫史上具有重要意義和深遠影響,它在諸多層面改變了書寫活動的慣則:在文類層面,使政教書寫從職務性全面轉向個人性,從而直接催生了漢語學術,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政務性書寫的分化;在人的層面,影響了書寫者與書寫接受對象的結構關系;在物的層面,促進了通用化書寫載體的流行;在書寫方式層面,使書寫者獲得對文本編碼的更大自主權,同時使轉錄和編訂的書寫方式進一步發(fā)展。
【作者單位】: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
【關鍵詞】: 私學 政教寫作 書寫慣則 社會指令
【分類號】:K224
【正文快照】: 春秋后期以來,東周國家政治體制和社會指令的演變在文教機制上的一個重要反映就是私學興起,取日益式微的王官之學而代之。從春秋后期到西漢官學制度確立(以公元前124年漢武帝設太學為標志),在大約三、四百年的時間內,除秦朝可能有禁私學之舉外,中國文教體制一直以私學為主導。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5條
1 高培華;;第一部私學經典的誕生——《論語》編纂新探[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5期
2 張松輝;周曉露;;老子是首創(chuàng)私學的人[J];湖南師范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7年05期
3 何詩海;;“文體備于戰(zhàn)國”說平議[J];文學評論;2010年06期
4 王和;《左傳》的成書年代與編纂過程[J];中國史研究;2003年04期
5 傅道彬;;春秋時代的“文言”變革與文學繁榮[J];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06期
【共引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和;;《左傳》中后人附益的各種成分[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4期
2 陳曼娜;;春秋戰(zhàn)國時期文化消費初探[J];貴州社會科學;2011年06期
3 張愛林;;儒家文化與中國當代大學精神的塑造[J];福建醫(y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4 周良發(fā);;許紀霖的知識分子觀[J];湖南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1期
5 趙青;司漢武;;社會退行現象的病理學分析[J];長春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5期
6 丁宏武;王少杰;;“洪生”與“虱子”的對立統(tǒng)一——阮籍對禮法之士形象的經典塑造及其審美意蘊[J];寧夏師范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7 喬元正;;知識分子批判精神的歷史考察及當代啟示——兼論大學的權利性格[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14年03期
8 汪文學;;從《人物志》論漢晉學風之變遷[J];畢節(jié)學院學報;2014年02期
9 趙昌木;張偉;;教師來自哪里——教師身份譜系探析[J];北京社會科學;2014年08期
10 楊家海;;嵇康論體文特性研究[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4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2條
1 任翔;;《管子·弟子職》與稷下學宮學生在校教育[A];2014第九屆全國管子學術研討會交流論文集[C];2014年
2 向青;;探索西蘭卡普在家具設計中的繼承與發(fā)展[A];科學中國人(人文社科版)[C];201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柯鎮(zhèn)昌;戰(zhàn)國散文文體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2 熊江梅;六朝文體思想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1年
3 呂紅光;先秦漢魏晉南北朝文體觀的生成與發(fā)展[D];浙江大學;2010年
4 傅希亮;道德史觀與《左傳》文學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4年
5 呂逸新;漢代文體問題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6 王玲;《左傳》魯人形象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7 張華;漢代文學中的神話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8 張笑龍;錢穆對明清學術思想史的研究[D];南開大學;2013年
9 張野;漢晉間風俗觀念與政治實踐的互動[D];南開大學;2013年
10 鄒鐵夫;論爭與存在—文言的現代命運[D];南開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師璐露;《國語》語言藝術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黃明磊;《左傳》預言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3 任恒;春秋襄昭時代文學與文化活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4 叢月明;《尚書》語言的文學性分析[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1年
5 成佳妮;春秋晉國歷史文學研究[D];青島大學;2007年
6 譚廣濤;神秘與理性之間[D];四川大學;2007年
7 劉佳男;《左傳》成書年代問題的多視角考察[D];遼寧師范大學;2008年
8 張華;《史記》中的上古神話傳說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9年
9 孫麗麗;春秋時期詞匯研究[D];山東大學;2012年
10 井長海;《左傳》與口頭傳統(tǒng)[D];山東大學;2013年
【二級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趙貞信;《論語》究竟是誰編纂的[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1961年04期
2 賈慶超;曾子領纂《論語》說[J];東岳論叢;2003年01期
3 高培華;關于子夏的幾個問題——與《中國教育通史》作者商榷[J];教育研究;2004年08期
4 黃立振;《論語》源流及其注釋版本初探[J];孔子研究;1987年02期
5 高如辰;;《論語·先進》第二章考論[J];孔子研究;2009年05期
6 孫開泰;從《左傳》的史學思想看其作者[J];史學理論研究;1999年04期
7 高培華;;子夏為官與孔門武藝勇德考[J];史學月刊;2010年09期
8 詹子慶;論《左傳》的政治思想傾向[J];史學史研究;1983年04期
9 孔祥驊;;子夏氏“西河學派”再探[J];學術月刊;1987年07期
10 劉曉明;“語”“文”的離合與中國文學思維特征的演進[J];中國社會科學;2002年01期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楊師群;春秋戰(zhàn)國之際社會發(fā)展原因新探[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5年03期
2 康德文;論春秋戰(zhàn)國之際“孝”觀念的變遷[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97年04期
3 羅新慧;試論春秋戰(zhàn)國之際的士與儒士[J];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8年04期
4 楊紀榮;;試論春秋戰(zhàn)國之際士人“志于道”的超越品格[J];管子學刊;2011年04期
5 孫立群;;范蠡:從政治家到商圣[J];國學;2010年09期
6 趙逵夫;有關跖起義幾個問題的探討[J];甘肅社會科學;2004年04期
7 ;商圣范蠡的經商之道[J];大眾商務;2009年15期
8 劉紀興;;范蠡思想研究簡論[J];江漢論壇;2006年07期
9 饒龍隼;晚周言用制度的變遷[J];重慶教育學院學報;2003年04期
10 向德富;;論春秋戰(zhàn)國之際楚國對江漢平原的經濟開發(fā)[J];廣州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條
1 孟世凱;;從烹阿大夫看齊國的改革[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C];2004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4條
1 簡洪玲;春秋戰(zhàn)國之際(前481-前386)的社會變遷—學術史視野下的新考察[D];蘇州大學;2014年
2 繆曉敏;春秋戰(zhàn)國之際的士人[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3 鄒鵬;春秋戰(zhàn)國之際家—國政權體系的演變[D];四川大學;2005年
4 王琳;三晉名家初探[D];山西師范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91266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9126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