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顧炎武政治旅行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7-29 11:22

  本文關鍵詞:顧炎武政治旅行研究


  更多相關文章: 顧炎武 政治旅行 保國 保天下 夷夏之防


【摘要】: 本文以時間為線索,從顧炎武所處的時代背景及其一生的行跡入手,分析其出游的政治原因以及旅行中的政治抱負,闡釋他旅行的思想根源,以此來探析他政治旅行的特點。 中國自古就有旅行風尚,如帝王巡游、使節(jié)遠游、僧侶釋游、士人漫游等等,所有這些旅行都是社會屬性和個人屬性共同作用的結果。明末清初歷史格局的陵谷變遷,更加強化了政治和旅行的聯(lián)姻,在這一時期,眾多明遺民選擇了以游為隱的生存方式。顧炎武作為明遺民的典型代表,他的“游”有著特殊意蘊。他的旅行是在明清政權變革過程中,自我理想、政治抱負的實現過程,是個人價值取向再分配的過程。顧炎武的生命之旅歷經了少年文人、青年抗清、中年北游、晚年著述經世的四級階梯。青年時,顧炎武面對國破家亡的慘痛事實,毅然決然地參加了抗清隊伍,秘密轉戰(zhàn)于南方廣大地區(qū),為匡復故國四處奔波。抗清失敗后,炎武偽作商賈,行走于大江南北,仍然懷有復國之志。45歲時,他踏上了北游的歷程。北游十五年中,炎武考察探索興國路線,廣結仁人志士,著書立說。在這期間,他逐漸認識到復國無望,于是轉變思想,開始為“天下興亡”著想,可以說北游是顧炎武保國、保天下兩種政治使命相結合的旅程。垂暮之年,炎武已不再疲于奔波,而是以結交友人、立言興邦為重點,最后定居華陰,潛心研究學問,做到“文有益于天下”,以待后王。在半生的旅行中,除了山川探尋、結交志士、著述立說之外,炎武還通過祭陵、登山、拜廟、訪碑等活動,寄托遺民之志。 顧炎武一生輾轉,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意在撥亂滌污,法古用夏,啟多聞于后學,待一治于后王”。他以“游”陰結豪杰、圖謀再造,同時用旅行表達“吾輩”之志——“拯斯人于涂炭,為萬事開太平”。他的旅行是在特殊情況下,秉著“體國經野之心”、“濟世安民之識”,尋求經世致用的有補于國計民生的道理,與政治息息相關。顧炎武站在一個明朝遺民的立場上,從儒家“夷夏之防”的角度來看待社會現實,深深感到有“明道救世”的必要,而且這種思想貫穿顧炎武的旅行始終,更使他的旅行過程蒙上了一層政治色彩。因此,顧炎武的旅行在中國旅行史上,尤其是明遺民旅行中,有自己的特色,而其最大的特色就是一生的旅行與政治相通相贊,可謂明遺民旅行的典范。
【關鍵詞】:顧炎武 政治旅行 保國 保天下 夷夏之防
【學位授予單位】:曲阜師范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09
【分類號】:K249.2
【目錄】: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緒言8-10
  • 一、中國古代旅行與明遺民的生存方式10-16
  • 1、中國古代旅行風尚10-12
  • (1) 旅行與政治旅行10-11
  • (2) 中國古代早期的旅行活動11-12
  • (3) 明朝中后期的旅行12
  • 2、易代背景下的明遺民及其"游"的生存方式12-14
  • (1) 孤臣余緒易代之際的抉擇12-13
  • (2) 明遺民"游"的生存常態(tài)13-14
  • 3、政治旅行的典型——顧炎武14-16
  • (1) 顧炎武生平14-15
  • (2) 顧氏旅行的積淀——15-27歲15-16
  • (3) 顧氏旅行動向的轉折之年——32歲16
  • 二、顧炎武懷抱政治理想之旅——保國、保天下16-38
  • 1、"感四國之多虞"——顧炎武從軍保國之旅(33—35歲,1645——1647年)16-18
  • 2、"混跡同傭販"——大江南北旅行時期(36—45歲,1648——1657年)18-20
  • (1) 偽作商賈,離鄉(xiāng)出游18-19
  • (2) 與人為謀,共求大業(yè)19-20
  • 3、"丈夫志四方"——北游時期的活動(45—60歲,1657——1672年)20-27
  • (1) 山川恣搜尋20-23
  • (2) 糾合豪杰,互砥礪氣23-27
  • (3) 盛年游隱,潛心著述27
  • 4、"眷眷桑榆光"——顧炎武的垂暮之年(61—70歲,1673——1682年)27-34
  • (1) 驅車關塞,不覺逾年27-29
  • (2) 賢達摯友,篤于明智29-33
  • (3) 著書益多,以待后王33-34
  • 5、顧炎武走訪大江南北的其他活動34-38
  • (1) 拜謁陵墓34-36
  • (2) 登山壯志36-37
  • (3) 拜謁廟、祠、寺37
  • (4) 訪碑拓石37-38
  • 三、顧炎武政治旅行的思想根源——夷夏之防38-42
  • 1、清代以前中國歷史上"夷夏"觀念的演變38-39
  • 2、明清之際遺民的"夷夏之別"39-40
  • 3、顧炎武旅行的"華夷"之思40-42
  • 四、顧炎武政治旅行之特點42-43
  • 1、治國平天下的旅行實踐42
  • 2、游于物內——事功與旅行結合42
  • 3、高懷傲物之游作,盡顯遺民之志42-43
  • 結語43-45
  • 附表45-54
  • 參考文獻54-56
  • 在校期間的研究成果及發(fā)表的學術論文56-57
  • 致謝57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許丹;;顧炎武《金石文字記》治學方法論[J];新世紀圖書館;2011年08期

2 耿加進;;試論王學對顧炎武的影響[J];長春師范學院學報;2011年07期

3 陳迅;;有多少責任不必當真[J];雜文選刊(上旬版);2011年07期

4 李寶紅;;半個亭林,“半之中又失其半焉”——胡適、錢穆對顧炎武學術思想的闡發(fā)[J];社會科學;2011年08期

5 段志強;;孔廟與憲政:政治視野中的顧炎武、黃宗羲、王夫之從祀孔廟事件[J];近代史研究;2011年04期

6 張佳;;杜詩仇注表微(上)[J];杜甫研究學刊;2011年03期

7 劉夢溪;;狂者精神在清朝的斂退[J];青春期健康;2011年06期

8 許剛;;宋學精神與漢學工夫——錢穆與張舜徽清代學術史研究之比較[J];齊魯學刊;2011年04期

9 楊廣虎;;終南有捷徑 翠華隱士多[J];西部大開發(fā);2011年05期

10 李世琦;鄧子平;;申涵光:一位久被遮蔽的文學大師[J];社會科學論壇;2011年08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小蕓;趙懷舟;錢超塵;;傅山手鈔《玄機口訣》顧炎武跋質疑[A];全國第十一屆中醫(yī)醫(yī)史文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2 南志秀;;顧炎武與富平[A];三秦文化研究會年錄論文集[C];2004年

3 牛兵占;;讀《霜紅龕集》序言領略傅山其人[A];全國第十一屆中醫(yī)醫(yī)史文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4 陳守實;;明史散論[A];明史研究論叢(第一輯)[C];1982年

5 黃永年;;“士先器識而后文藝”正義[A];唐史論叢(第四輯)[C];1988年

6 黃克武;;從追求正道到認同國族 明末至清末中國公私觀念的重整[A];《國學論衡》第三輯——甘肅中國傳統(tǒng)文化研究會學術論文集[C];2004年

7 何佑森;;第十一章 明末清初的實學[A];實學文化與當代思潮[C];2002年

8 趙宗正;;第十六章 清初經世致用思潮[A];實學文化與當代思潮[C];2002年

9 陳俱;;近代福州文化的崛起及其影響[A];閩都文化研究——“閩都文化研究”學術會議論文集(上)[C];2003年

10 黃海濤;;明清時期新儒學經濟倫理探析[A];孔學研究(第十二輯)——云南孔子學術研究會第十二次學術研討會暨第三屆會員代表大會論文集[C];2005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王子今;顧炎武的治官定律[N];學習時報;2005年

2 記者 柏東麗;曲沃縣舉行顧炎武講學處揭牌儀式[N];臨汾日報;2007年

3 劉固盛;顧炎武“明道救世”的經史之學[N];光明日報;2005年

4 記者 柏東麗;顧炎武學術思想研討會在曲沃縣召開[N];臨汾日報;2007年

5 田居儉;顧炎武治學的精品意識[N];光明日報;2006年

6 周天;顧炎武論官場風氣變化[N];檢察日報;2003年

7 南京曉莊學院副教授 邵建;匹夫有難 國家有責[N];中國經營報;2009年

8 孫寶平;魅力千燈推出文化生態(tài)雙旅游[N];國際商報;2005年

9 本報記者 孔曉寧 管志華;千燈古鎮(zhèn)探人文之光[N];人民日報海外版;2009年

10 來新夏;顧炎武與徐乾學[N];光明日報;2003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孫雪霄;顧炎武詩歌考論[D];山東大學;2011年

2 后智鋼;外國白銀內流中國問題探討(16-19世紀中葉)[D];復旦大學;2009年

3 王恩俊;復社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4 郭素紅;明代經學的發(fā)展[D];山東大學;2008年

5 賴玉芹;博學鴻儒與清初學術轉變[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6 房秀麗;李二曲理學思想研究[D];山東大學;2006年

7 孫赫男;《左氏會箋》研究[D];吉林大學;2006年

8 金永健;清代《左傳》考證研究[D];揚州大學;2009年

9 溫航亮;汪中思想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10 張家壯;明末清初杜詩學述論[D];福建師范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據庫 前10條

1 牛余寧;顧炎武政治旅行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9年

2 王延棟;顧炎武山東經歷考述[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3 寧兵;論顧炎武詩學思想的價值取向[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高天霞;顧炎武《音論》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10年

5 武少青;顧炎武旅游考論[D];上海師范大學;2007年

6 辛世芬;論顧炎武的金石學成就與貢獻[D];山東大學;2009年

7 潘世華;顧炎武《日知錄》中的實學思想[D];四川師范大學;2010年

8 任利偉;從《日知錄》看顧炎武歷史編纂思想[D];東北師范大學;2006年

9 宋天宇;顧炎武經世致用思想初探[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10 楊帆;顧炎武治理思想初探[D];蘇州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588959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588959.html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87340***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