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唐時期“河渭漕挽”運輸系統(tǒng)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3-04-04 23:36
渭河作為黃河水系的主要支流,自西向東,在橫向上貫穿了整個關中平原的腹地,至潼關匯入黃河,一并連接成了一條連接東西的黃金水道,從而為居住在這里的先民們提供了水上往來之便利;而在此基礎上,隨著社會生產(chǎn)水平的不斷提高,尤以交通、運輸條件日益改善,遂使得大規(guī)模的物流運輸變?yōu)榭赡。始自“泛舟之役”所?早在先秦時期就已有漕轉(zhuǎn)行運;及至漢代初年,為極力勸說高祖下定決心“都關中”,張良亦諫言可以“河渭漕挽,西給京師”,是為后來歷代統(tǒng)治者所沿襲的建國方略。繼其后,伴隨著西漢王朝版圖的日益擴張與中央集權(quán)統(tǒng)治的不斷強化,國用靡費,尤以巨額的糧食需求成為問題之關鍵;為此,漢武帝不得不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用于開鑿漕渠、疏通航道,又通過大規(guī)模的配套設施(倉庾、碼頭等)建設,初步構(gòu)建成了一套較完整的運輸系統(tǒng),亦使關中本土的交通狀況得到改觀。同樣地,崛起于關隴地區(qū)的隋、唐兩朝亦面臨著較為相似的情況,亟需要重新恢復“河渭漕挽”的運輸連線;因而,重疏漕渠的建議被屢次提及,更有不斷嘗試修鑿砥柱的想法,可謂是想盡辦法;最終,借助于統(tǒng)一國家的組織與協(xié)調(diào),將“船漕車轉(zhuǎn)”的效率發(fā)揮到極致,在長達數(shù)千里的河渭沿線上形成了綿延不絕...
【文章頁數(shù)】:9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緣起
1.2 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思路與方法
1.4 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
1.4.1 研究內(nèi)容
1.4.2 預期的成果
1.4.3 可能的創(chuàng)新之處
第二章 引渭穿渠起長安
2.1 “河渭漕挽”之策的提出
2.2 西漢前期的國家財政狀況
2.3 引渭穿渠
2.3.1 長安諸渠
2.3.2 霸上支渠
2.3.3 渭中直渠
2.3.4 渭汭入河
2.4 “以船漕車轉(zhuǎn)”的運輸方式
2.5 轉(zhuǎn)運倉儲的布局
2.5.1 “內(nèi)圍”倉儲集群
2.5.2 “外圍”倉儲集群
2.6 關于西漢漕運實際的討論
第三章 隋唐漕運系統(tǒng)的構(gòu)建
3.1 隋初重疏漢渠舊跡
3.2 唐代前期的困境與改變
3.3 關內(nèi)漕渠運輸?shù)幕謴?br> 3.3.1 修興城堰引水
3.3.2 開辟廣運潭碼頭
3.3.3 直渠沿線的倉庾
3.4 三門峽漕運與轉(zhuǎn)載線路
3.5 唐代中后期的漕運變化
3.6 小結(jié)
第四章 “底柱隘”對三門峽漕運的影響
4.1 “底柱隘”與“鐫廣”治河
4.2 “砥柱山崩”導致“壅河”
4.3 “底柱隘”對運輸效率的限制
4.4 輔助線路的開辟
4.5 小結(jié)
第五章 專題討論1:關中漕渠與河道擺動
5.1 隋唐漕渠線路的繪圖
5.2 有關“渭水奪漕”的補證
第六章 專題討論2:唐代關中漕運對于畜力的使用情況
6.1 漕運對耕牛的占用
6.2 替代畜力的選擇
6.3 不成功的調(diào)節(jié)措施
6.4 余論
第七章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科研成果
本文編號:3782275
【文章頁數(shù)】:94 頁
【學位級別】:碩士
【文章目錄】: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緣起
1.2 研究現(xiàn)狀
1.3 研究思路與方法
1.4 研究的創(chuàng)新之處
1.4.1 研究內(nèi)容
1.4.2 預期的成果
1.4.3 可能的創(chuàng)新之處
第二章 引渭穿渠起長安
2.1 “河渭漕挽”之策的提出
2.2 西漢前期的國家財政狀況
2.3 引渭穿渠
2.3.1 長安諸渠
2.3.2 霸上支渠
2.3.3 渭中直渠
2.3.4 渭汭入河
2.4 “以船漕車轉(zhuǎn)”的運輸方式
2.5 轉(zhuǎn)運倉儲的布局
2.5.1 “內(nèi)圍”倉儲集群
2.5.2 “外圍”倉儲集群
2.6 關于西漢漕運實際的討論
第三章 隋唐漕運系統(tǒng)的構(gòu)建
3.1 隋初重疏漢渠舊跡
3.2 唐代前期的困境與改變
3.3 關內(nèi)漕渠運輸?shù)幕謴?br> 3.3.1 修興城堰引水
3.3.2 開辟廣運潭碼頭
3.3.3 直渠沿線的倉庾
3.4 三門峽漕運與轉(zhuǎn)載線路
3.5 唐代中后期的漕運變化
3.6 小結(jié)
第四章 “底柱隘”對三門峽漕運的影響
4.1 “底柱隘”與“鐫廣”治河
4.2 “砥柱山崩”導致“壅河”
4.3 “底柱隘”對運輸效率的限制
4.4 輔助線路的開辟
4.5 小結(jié)
第五章 專題討論1:關中漕渠與河道擺動
5.1 隋唐漕渠線路的繪圖
5.2 有關“渭水奪漕”的補證
第六章 專題討論2:唐代關中漕運對于畜力的使用情況
6.1 漕運對耕牛的占用
6.2 替代畜力的選擇
6.3 不成功的調(diào)節(jié)措施
6.4 余論
第七章 結(jié)論
參考文獻
致謝
攻讀學位期間科研成果
本文編號:378227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3782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