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時期朝鮮地理稱謂之長白山與白頭山
發(fā)布時間:2021-11-21 16:59
明代朝鮮地理稱謂中的"白頭山"指今天的長白山,但是所稱"長白山"不一定指今天的長白山,可能指朝鮮半島第二高峰咸鏡北道冠帽峰(位于鏡城以西,海拔2541米),后者列入咸鏡道三大名山,其地位遠高于尚在女真地面的白頭山(今長白山)。到了清代,特別是經(jīng)過康熙五十一年穆克登定界,白頭山的地位超過了冠帽峰(朝鮮稱之為長白山),不但具有了朝鮮王朝發(fā)祥的象征意義,還產(chǎn)生了朝鮮北道山脈均從白頭山起脈的山系認識,韓國學者稱之為"白頭大干"。在穆克登定界時,朝鮮尚未管控的地區(qū),位于惠山以北、茂山以西、今長白山以南及冠帽峰以北。其中,冠帽峰雖然是今咸鏡山脈的主峰,但是朝鮮王朝地理稱謂中的"長白山",并不指包括整個咸鏡山脈、赴戰(zhàn)嶺山脈在內(nèi)的大山系,它也不是穆克登定界時的朝鮮北界。
【文章來源】:清史研究.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本文編號:3509889
【文章來源】:清史研究. 2019,(0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頁數(shù)】:10 頁
本文編號:35098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35098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