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杭州的藏傳佛教:寶成寺摩崖龕像調(diào)查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1-10-22 11:06
杭州寶成寺所存的摩崖造像龕極為重要。造像反映了元代藏傳佛教在漢地的傳播與藝術(shù)表現(xiàn)。本文記錄了作者對寶成寺三所摩崖造像龕的調(diào)查與研究,反映了學(xué)術(shù)界對此批遺跡的最新理解。
【文章來源】:美成在久. 2019,(04)
【文章頁數(shù)】:18 頁
【部分圖文】:
〕寶成寺摩崖造像龕平面與立面圖
51此龕的主尊麻曷葛剌高156厘米,頭大身短,四肢粗大,大腹圓鼓〔圖4〕。頭戴山形寶冠,冠面刻有卷云紋。冠之兩側(cè)各有兩條冠披,分別向上下飛揚。在寶冠之上,發(fā)如焰狀向上豎起,分為兩層虬卷。同時,在頭之下部兩側(cè)各有五縷頭發(fā),分向左右兩側(cè)。麻曷葛剌有長方形面相,五官寬大,額頭中部有突起〔13〕,凝眉瞪目,作忿怒相。唇上有髭,兩腮與頦下有虬髯。雙耳較大,有較大的圓形花狀耳珰。圓肩,雙手抱一人頭顱于胸前,以左手在下,頭顱之面〔圖3〕寶成寺第1龕麻曷葛剌像與二脅侍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作者攝于2005年〔圖4〕寶成寺第1龕麻曷葛剌像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左圖采自《西湖石窟藝術(shù)》,浙江人民出版社,1956年,圖版51;右圖為作者攝于2005年)
謔眨?雙腳掌外張。其項下飾有項飾,有三條短鏈垂下,腳面有腳鏈。上身著有短袖衣,裸露胸、腹、小臂。下身著齊膝短裙。身披帔帛,在頭后繞一圓環(huán),并在身體兩側(cè)向上飛卷,衣紋刻劃略具寫實感。他的腳下踏一仰臥之魔,身長108厘米,頭部向南。麻曷葛剌的右腳踏于臥魔的面部至胸部,左腳踏于臥魔的腹部與大腿上。臥魔有長發(fā),上身著右衽裝,下身著短裙。在麻曷葛剌及臥魔身下有一寶裝重瓣覆蓮臺,蓮瓣下有一串聯(lián)珠裝飾。麻曷葛剌身后有浮雕桃形身光,表面刻有火焰紋。左脅侍是騎獅脅侍像,高95厘米〔圖5〕。頭大,身材矮小,結(jié)跏趺坐于獅背之上,顯露雙足,身體略側(cè)向主尊一方。披發(fā),有發(fā)髻垂于頭后兩側(cè)。不戴冠,僅戴一箍。面呈橢圓形,五官寬大,凝眉,雙眼圓睜,唇上有髭,面相猙獰。兩耳寬大,耳垂下也有圓形花狀耳珰。雙臂彎曲,以右手向上握一三叉戟作下擲狀,三叉尖部扎有圓狀物,似人頭顱。左手于腹前捧一人頭顱,人面斜向上。上身著圓領(lǐng)寬袖衣,下身著長裙,衣紋刻劃寫實感不強。飾有項圈,項圈下掛有一獸首裝飾,獸首口銜一串念珠。另外,他的項下還掛有U形瓔珞,由人頭顱組成〔14〕,手腕處有聯(lián)珠手鐲。身下獅子向著主尊一側(cè)作行走狀,獅頭部已殘,仍可見項上卷曲的獅發(fā)。獅子的頭身比例也不協(xié)調(diào),頭部明顯較大。在獅背部覆有倒三角形人皮坐薦,下垂的角上掛一倒懸著的人頭顱,面部向外。獅子足下有一矮臺,矮臺外側(cè)下部另有一平面略呈橢圓形的矮臺,與主尊身下的覆蓮臺相接。在此矮臺外側(cè)一面,以及上面均有浮雕火焰紋,以象征該脅侍立于火焰之中。該像身后有圓拱形身光,表面浮雕火焰紋。與騎獅脅侍像對稱,麻曷葛剌的右側(cè)是騎象脅侍像,高98厘米〔圖6〕。該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杭州吳山寶成寺麻曷葛剌造像二脅侍身份獻疑[J]. 陳越,唐衛(wèi)萍. 杭州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 2016(06)
[2]杭州吳山元代寶成寺救八難摩崖造像考[J]. 賴天兵. 文博. 2016(05)
[3]杭州寶成寺元代大黑天造像考釋[J]. 周景崇. 新美術(shù). 2012(02)
[4]唐代菩提伽耶金剛座真容像的流布[J]. 肥田路美,李靜杰,清華大學(xué)藝術(shù)史論系. 敦煌研究. 2006(04)
[5]泉州三世佛造像再探[J]. 溫玉成. 敦煌研究. 2000(04)
[6]元代杭州佛教密宗造像之研究[J]. 王躍工. 新美術(shù). 1998(02)
[7]杭州寶成寺大黑天造像考[J]. 石青芳. 東南文化. 1997(02)
[8]內(nèi)蒙古赤峰沙子山元代壁畫墓[J]. 劉冰. 文物. 1992 (02)
[9]元代杭州的藏傳密教及其有關(guān)遺跡[J]. 宿白. 文物. 1990(10)
碩士論文
[1]杭州吳山寶成寺麻曷葛刺造像研究[D]. 楊曉海.中國美術(shù)學(xué)院 2013
本文編號:3450972
【文章來源】:美成在久. 2019,(04)
【文章頁數(shù)】:18 頁
【部分圖文】:
〕寶成寺摩崖造像龕平面與立面圖
51此龕的主尊麻曷葛剌高156厘米,頭大身短,四肢粗大,大腹圓鼓〔圖4〕。頭戴山形寶冠,冠面刻有卷云紋。冠之兩側(cè)各有兩條冠披,分別向上下飛揚。在寶冠之上,發(fā)如焰狀向上豎起,分為兩層虬卷。同時,在頭之下部兩側(cè)各有五縷頭發(fā),分向左右兩側(cè)。麻曷葛剌有長方形面相,五官寬大,額頭中部有突起〔13〕,凝眉瞪目,作忿怒相。唇上有髭,兩腮與頦下有虬髯。雙耳較大,有較大的圓形花狀耳珰。圓肩,雙手抱一人頭顱于胸前,以左手在下,頭顱之面〔圖3〕寶成寺第1龕麻曷葛剌像與二脅侍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作者攝于2005年〔圖4〕寶成寺第1龕麻曷葛剌像元至治二年(公元1322年)(左圖采自《西湖石窟藝術(shù)》,浙江人民出版社,1956年,圖版51;右圖為作者攝于2005年)
謔眨?雙腳掌外張。其項下飾有項飾,有三條短鏈垂下,腳面有腳鏈。上身著有短袖衣,裸露胸、腹、小臂。下身著齊膝短裙。身披帔帛,在頭后繞一圓環(huán),并在身體兩側(cè)向上飛卷,衣紋刻劃略具寫實感。他的腳下踏一仰臥之魔,身長108厘米,頭部向南。麻曷葛剌的右腳踏于臥魔的面部至胸部,左腳踏于臥魔的腹部與大腿上。臥魔有長發(fā),上身著右衽裝,下身著短裙。在麻曷葛剌及臥魔身下有一寶裝重瓣覆蓮臺,蓮瓣下有一串聯(lián)珠裝飾。麻曷葛剌身后有浮雕桃形身光,表面刻有火焰紋。左脅侍是騎獅脅侍像,高95厘米〔圖5〕。頭大,身材矮小,結(jié)跏趺坐于獅背之上,顯露雙足,身體略側(cè)向主尊一方。披發(fā),有發(fā)髻垂于頭后兩側(cè)。不戴冠,僅戴一箍。面呈橢圓形,五官寬大,凝眉,雙眼圓睜,唇上有髭,面相猙獰。兩耳寬大,耳垂下也有圓形花狀耳珰。雙臂彎曲,以右手向上握一三叉戟作下擲狀,三叉尖部扎有圓狀物,似人頭顱。左手于腹前捧一人頭顱,人面斜向上。上身著圓領(lǐng)寬袖衣,下身著長裙,衣紋刻劃寫實感不強。飾有項圈,項圈下掛有一獸首裝飾,獸首口銜一串念珠。另外,他的項下還掛有U形瓔珞,由人頭顱組成〔14〕,手腕處有聯(lián)珠手鐲。身下獅子向著主尊一側(cè)作行走狀,獅頭部已殘,仍可見項上卷曲的獅發(fā)。獅子的頭身比例也不協(xié)調(diào),頭部明顯較大。在獅背部覆有倒三角形人皮坐薦,下垂的角上掛一倒懸著的人頭顱,面部向外。獅子足下有一矮臺,矮臺外側(cè)下部另有一平面略呈橢圓形的矮臺,與主尊身下的覆蓮臺相接。在此矮臺外側(cè)一面,以及上面均有浮雕火焰紋,以象征該脅侍立于火焰之中。該像身后有圓拱形身光,表面浮雕火焰紋。與騎獅脅侍像對稱,麻曷葛剌的右側(cè)是騎象脅侍像,高98厘米〔圖6〕。該像?
【參考文獻】:
期刊論文
[1]杭州吳山寶成寺麻曷葛剌造像二脅侍身份獻疑[J]. 陳越,唐衛(wèi)萍. 杭州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 2016(06)
[2]杭州吳山元代寶成寺救八難摩崖造像考[J]. 賴天兵. 文博. 2016(05)
[3]杭州寶成寺元代大黑天造像考釋[J]. 周景崇. 新美術(shù). 2012(02)
[4]唐代菩提伽耶金剛座真容像的流布[J]. 肥田路美,李靜杰,清華大學(xué)藝術(shù)史論系. 敦煌研究. 2006(04)
[5]泉州三世佛造像再探[J]. 溫玉成. 敦煌研究. 2000(04)
[6]元代杭州佛教密宗造像之研究[J]. 王躍工. 新美術(shù). 1998(02)
[7]杭州寶成寺大黑天造像考[J]. 石青芳. 東南文化. 1997(02)
[8]內(nèi)蒙古赤峰沙子山元代壁畫墓[J]. 劉冰. 文物. 1992 (02)
[9]元代杭州的藏傳密教及其有關(guān)遺跡[J]. 宿白. 文物. 1990(10)
碩士論文
[1]杭州吳山寶成寺麻曷葛刺造像研究[D]. 楊曉海.中國美術(shù)學(xué)院 2013
本文編號:345097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34509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