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墳產(chǎn)爭訟中的“民間調處”——以巴縣檔案為中心的考察
【部分圖文】:
俑?芄歡躍嚀灝訃?氖欠喬?備?齬??乃?法。但是,民間調處所起的重要作用也不可輕視,涉及墳產(chǎn)的爭訟被控官府后,官府通常會以批詞的形式指示差役和親鄰對案件進行調處,有時當親鄰得知案子被具控官府后也會主動進行調解,此時官府和民間產(chǎn)生互動,此階段便是黃宗智教授所謂的“第三領域”⑦。在本文所搜集的110件案子中,有18件由民間調解而結案,由此可以看出,親鄰(族鄰、約鄰、鄉(xiāng)保)的調處在墳產(chǎn)爭訟的解決中同樣具有重要作用。圖1巴縣檔案中110件墳產(chǎn)爭訟案件的最終救濟方式統(tǒng)計圖日本學者滋賀秀三先生將州縣的民事審判稱為“教諭式的調解”⑧。黃宗智教授通過對巴縣、寶坻以及淡新檔案進行統(tǒng)計后認為,只有占案件總數(shù)的5%確實是由知縣用法律以外的原則仲裁處理,當事人雙方都在各自的要求和利益上作了些退讓,州縣官極少從事調解。⑨從本文110件墳產(chǎn)爭訟的案件中,只有1個案例的記載顯示該案是由官府調解結案⑩,在其他案件的記載中基本看不出官府調解的記錄。此種情形表明,在清代的墳產(chǎn)爭訟中,官府本身很少進行調解結案,至少從巴縣檔案中基本上很少看到官府對案件進行調解的相關記載,此種情形也印證了黃宗智教授的上述觀點。二、墳產(chǎn)爭訟之初的“約鄰”調處廣義上理解,民間的調處應該應該包括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爭訟之初的約鄰理處,當墳產(chǎn)糾紛發(fā)生后“兩造”中的一方或雙方通常會邀集“約鄰”進行理處(理勘)。第二階段的調處是當約鄰調處失敗后,“兩造”中有一方會向官府提起訴訟,官府受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鄧建鵬;;清代州縣訟案的裁判方式研究──以“黃巖訴訟檔案”為考查對象[J];江蘇社會科學;2007年03期
2 李祝環(huán);中國傳統(tǒng)民事契約中的中人現(xiàn)象[J];法學研究;1997年06期
3 曹培;;清代州縣民事訴訟初探[J];中國法學;1984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亞明;杜萬松;;中國民事訴訟依“法”裁判辨正——從檔案統(tǒng)計的視角[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2期
2 王亞明;;多元糾紛解決機制的法文化探析[J];安徽大學法律評論;2006年02期
3 蔡曉榮;王國平;;晚清中國商業(yè)行會對洋商的“停交”抵制活動——基于經(jīng)濟和法律的視角[J];安徽史學;2006年05期
4 陳兆肆;;清代法律:實踐超越表達——以衙役群體運作班房為視角[J];安徽史學;2008年04期
5 張研;;清代縣以下行政區(qū)劃[J];安徽史學;2009年01期
6 張研;;對清代州縣佐貳、典史與巡檢轄屬之地的考察[J];安徽史學;2009年02期
7 鄭小春;;清代陋規(guī)及其對基層司法和地方民情的影響——從徽州訟費帳單談起[J];安徽史學;2009年02期
8 姚旸;;清代刑案律例與地方性法規(guī)關系探析[J];安徽史學;2009年03期
9 歲有生;;清代州縣衙門經(jīng)費[J];安徽史學;2009年05期
10 劉偉;;同光年間州縣官選任制度的嬗變[J];安徽史學;2010年01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尹偉琴;民國祭田法律制度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2 錢泳宏;清代夫妻相犯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鄭現(xiàn)喆;西方法在中韓兩國的移植和轉型及發(fā)展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張海斌;轉型社會中的鄉(xiāng)村自治與法治[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5 周勇進;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6 王忠春;清代無訟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王霞蔚;金元以降山西中東部地區(qū)的宗族與地方社會[D];南開大學;2010年
8 許穎;清代文官行政處分程序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9 張振國;清代文官選任制度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10 淡樂蓉;藏族“賠命價”習慣法研究[D];山東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卞曉偉;新時期我國農(nóng)村糾紛的多元化解決機制研究[D];華中農(nóng)業(yè)大學;2010年
2 李勛;中國法治變革下的價值觀沖突[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3 陳瑩;私力救濟的法經(jīng)濟學研究[D];華東政法大學;2010年
4 辛帥;習慣權利視角的生態(tài)補償研究[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5 彭斌;清代情理審判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6 李晶君;《欽定臺規(guī)》初探[D];湘潭大學;2010年
7 曾偉;《籌辦萍鄉(xiāng)鐵路公牘》整理與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8 聞以軍;遺失物法律制度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9 佘偉;婺源《保龍全書》的整理與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羅波;壯族當代鄉(xiāng)規(guī)民約與鄉(xiāng)村整合:以龍脊村為例[D];廣西民族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5條
1 孔學;《名公書判清明集》所引宋代法律條文述論[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2 王志強;;制定法在中國古代司法判決中的適用[J];法學研究;2006年05期
3 王志強;《名公書判清明集》法律思想初探[J];法學研究;1997年05期
4 張偉仁;;中國傳統(tǒng)的司法和法學[J];現(xiàn)代法學;2006年05期
5 王志強;南宋司法裁判中的價值取向——南宋書判初探[J];中國社會科學;1998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莉;胡松年;;明代徽州的民間調處及其演變——以文書資料為中心的考察[J];銅陵學院學報;2008年03期
2 劉道勝;;明清徽州的民間調處及其演變——以文書資料為中心的考察[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3 何鋒;;明代海上力量建設中的官民互動[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4 李麗琴;;明清賑恤中的官民互動及其現(xiàn)代價值[J];長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5 胡衛(wèi)偉,劉利平;明前期民間賑濟的初步考察[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6 徐斌;;明清戶長考釋——以鄂東地區(qū)為個案的考察[J];中國社會歷史評論;2009年00期
7 ;[J];;年期
8 ;[J];;年期
9 ;[J];;年期
10 ;[J];;年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條
1 李傳軍;歌謠俗語與兩漢魏晉南北朝社會[D];北京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286422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28642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