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国产午夜亚洲专区-少妇人妻综合久久蜜臀-国产成人户外露出视频在线-国产91传媒一区二区三区

災荒、制度、民生—清代山西災荒與地方社會經濟研究

發(fā)布時間:2020-08-03 18:57
【摘要】:山西位于黃土高原東部,華北大平原的西側,山地和丘陵面積約占全省的80%以上,平原面積不足20%,農業(yè)生產條件十分惡劣,耕地品質低下,致使很多農民終歲辛勤勞作,也收獲歉薄。據學者研究,清朝山西旱地畝產高的可達到1石多,普遍為8——9斗、5——6斗,晉北高寒地和其它山區(qū),多數(shù)3——4斗,也有1——2斗?傮w而言,農業(yè)生產條件不如直隸、河南,產量亦較偏低。同時,受制于復雜的地理環(huán)境與政治因素,清代山西交通不便,因此,外地糧食無法暢通流通,山西糧價頗高。可以說,清代山西民眾生活在非常不利的環(huán)境中。正因此,自然災害給予山西很大的危害。 據統(tǒng)計,清朝山西共出現(xiàn)三個災害高峰期,分別在康熙朝、乾隆朝與光緒朝,頻繁出現(xiàn)的各類自然災害在對農業(yè)生產、商業(yè)貿易與手工業(yè)帶來巨大危害的同時,對人口也產生了不利影響。首先,造成了大量勞動力的缺失;其次,災荒使人口品質趨于劣化,表現(xiàn)在身體素質與道德品質兩方面;最后,災荒致使女性成為被買賣的主要對象,雖然“男尊女卑”是這一現(xiàn)象出現(xiàn)的重要原因,但女性本身具有的勞動價值才是其成為被買賣重點的根本所在。 災荒不僅對民眾的生產、生活產生不利影響,更關系到國家的治亂興衰,因此歷朝歷代統(tǒng)治者對荒政無不重視,清朝亦不例外;恼䞍热葜饕譃闉那、災中、災后三類: 災前包括備荒、勸民節(jié)約與查家業(yè)民口三項。備荒主要指常平倉、社倉、義倉的三倉建設,還有一時一地出現(xiàn)的恤儒倉與河南漕倉,政府在勸民節(jié)約事項上,一方面廣發(fā)告示,對民眾進行宣傳教育,另一方面通過禁燒鍋、禁賭博的措施落實“節(jié)約”之實;為避免辦賑審戶中出現(xiàn)冒濫、遺漏,規(guī)定在編查保甲時,按上中下三等注明各戶家業(yè)情況,災荒來臨時,合之煙戶冊,則可避免上述弊端; 災中分為報災、勘災和放賑兩等項。官府對于報災、勘災、放賑等有著詳細明確的制度規(guī)定,在賑濟過程中,官員也基本能按照規(guī)定辦理賑務。但由于災區(qū)實際情況的不同,因此,不拘泥于成例,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貫穿賑務始終。同時,由于倉糧儲備不足,會對賑務不利,因此購買糧食,保證糧食供應也就成為一項重點工作。清朝山西地方政府通過選派商人購買、發(fā)放糧食的方法,保證賑務的順利開展。采用這種方法,一面避免了因商人的逐利性而帶來的災區(qū)糧價無法迅速回落;另一方面,商人落實購買、運輸、發(fā)放等全部事項,官府只負責出糧價與監(jiān)督商人,極大地節(jié)約了行政成本;災后主要包含減負、扶持與復墾。 從政策層面上看,政府考慮的已頗為周到,但農民視田地為陷阱的現(xiàn)象不斷出現(xiàn),其原因主要在于,田賦是國家主要收入來源。因此,一切制度都是圍繞田賦制度建立,其中也包括荒政制度,所以政府首要考慮的是保證田賦收入。這使得荒政制度具有極大的局限性,體現(xiàn)在災后田賦蠲免額度有限、官員放棄申請減免田賦努力、里甲賠納制度三方面。它們嚴重削弱了官方救災的效果。 正是由于荒政制度的缺陷,清代山西民眾采用了多種多樣的方式以求規(guī)避災荒帶來的危害,主要包括:災前——多元職業(yè)選擇,不僅進行農業(yè)生產,也積極的經商、從事手工業(yè)。而在農業(yè)生產中,廣泛種植經濟作物,以求獲得最大經濟效益;通過商業(yè)流通,獲得土地、牲畜、生產工具以保證生產的順利開展;民間積極開展植樹造林與森林保護,起到保持水土、減少災害的重要作用;通過對河水、泉水、洪水、井灌的利用,保障農業(yè)生產;災中,富民通過平糶、工賑等手段幫助貧民抵御災荒;災后,富民通過貸給籽種、幫民代完田賦等措施助災民發(fā)展生產。伴隨著時代變化,一種新型民間救災方式——義賑登上了歷史舞臺,其在組織、募捐等方面更為可為有效、透明,極大地彌補了官方的財力不足,但究其本質而言,與政府一貫鼓勵民間資本進入救災體系中的思路是一致的。 雖然官方與民間采取多重方式避災、救災,但民眾并未能從災難中完全脫離,因此向神靈尋求精神上的慰藉。各地也出現(xiàn)了大量祠廟。此類敬天聽天的行為,并非被動的聽之由之,其中包含有強調人事作為與道德修養(yǎng)的雙重因素。
【學位授予單位】:南開大學
【學位級別】:博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2
【分類號】:D632.5;K24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文海;;進一步加深和拓展清代災荒史研究[J];安徽大學學報;2005年06期

2 楊劍利;近代華北地區(qū)的溺女習俗[J];北京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4期

3 李永宸,賴文;1894年香港鼠疫考[J];中華中醫(yī)藥雜志;2005年01期

4 趙建群;清代“溺女之風”述論[J];福建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3年04期

5 李三謀;清代晉北農業(yè)概述[J];古今農業(yè);1998年01期

6 李三謀;晚清山西種植罌粟的嚴重后果[J];古今農業(yè);2000年03期

7 汪志國;20世紀80年代以來生態(tài)環(huán)境史研究綜述[J];古今農業(yè);2005年03期

8 趙曉華;;“丁戊奇荒”中的社會秩序——以地方志為中心的考察[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9 徐永志;近代溺女之風盛行探析[J];近代史研究;1992年05期

10 龔關;近代華北集市的發(fā)展[J];近代史研究;200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鄧小南;;追求用水秩序的努力——從前近代洪洞的水資源管理看“民間”與“官方”(討論稿)[A];區(qū)域社會史比較研究中青年學者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2004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張崇旺;明清時期自然災害與江淮地區(qū)社會經濟的互動研究[D];廈門大學;2004年

2 張祥穩(wěn);清代乾隆時期自然災害與荒政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07年

3 于志勇;明清內蒙古中西部的自然災害與救災措施[D];內蒙古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鄧玉娜;清代河南的糧食貿易及其對城鎮(zhèn)化的影響[D];陜西師范大學;2003年

2 蔡虹;《申報》與晚清災荒救濟[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牛玉軍;近代綏遠地區(qū)的鴉片煙禍[D];內蒙古大學;2007年

4 劉海濤;光緒十七年—十八年綏遠地區(qū)災荒的社會史分析[D];內蒙古大學;2007年

5 吳孟顯;近代晉南農村市場的發(fā)展與社會變遷(1860-1949)[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2780058

資料下載
論文發(fā)表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2780058.html

上一篇:察罕更嘎堅贊生平研究  
下一篇:從“血手

Copyright(c)文論論文網All Rights Reserved | 網站地圖 |

版權申明:資料由用戶e01c2***提供,本站僅收錄摘要或目錄,作者需要刪除請E-mail郵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