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圣祖“康熙三十三年六月上諭”異文現(xiàn)象初探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姜緯堂;《岡志》所記的清初北京牛街回民區(qū)[J];民族研究;1984年04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道彬;;論凌廷堪與西學[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2年03期
2 章永俊;;清中后期京師學人的交游[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2年01期
3 葛劍雄;;中國家譜的總匯 家譜研究的津梁——《中國家譜總目》評介[J];安徽史學;2010年01期
4 方立軍;;試論嘉道年間西北邊疆史地學者的防務思想[J];安徽電子信息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7年06期
5 劉道勝,朱昌榮;明代徽州方志述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6 汪乾;;民族主義在中國的源起與成型[J];安徽工業(yè)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6期
7 章昕;;《宋元戲曲史》、《中國戲劇史長編》及《中國戲曲通史》著者治學方法之比較[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9年04期
8 薛寒冬;;林黛玉形象中的喜劇色彩[J];安徽文學(下半月);2011年12期
9 劉業(yè)興;陳緒敖;;試論黃宗羲民主啟蒙思想之歷史地位[J];安康師專學報;2006年04期
10 張保見;;王應麟撰著考[J];安康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9條
1 于翠玲;;媒介演變與文化傳播的獨特景觀——中國編輯出版史的認識價值[A];中國編輯研究(2007)[C];2007年
2 王雪萍;周媛;;試論兩淮鹽商在揚州學派形成中的作用[A];鹽文化研究論叢(第二輯)[C];2007年
3 王杰;;第十五章 明清之際的經(jīng)世實學思潮[A];實學文化與當代思潮[C];2002年
4 朱康有;;《明儒學案》中的“實學”意考[A];浙東學術與中國實學——浙東學派與中國實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5 朱曉鵬;;論黃宗羲政治思想的民主啟蒙性質[A];浙東學術與中國實學——浙東學派與中國實學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湯家厚;;徐霞客科學成就“受西方影響”的考辨[A];徐霞客研究(第17輯)[C];2008年
7 高馳;;中醫(yī)古籍偽書考辨[A];中華醫(yī)學會醫(yī)史學分會第十三屆一次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8 鄒小站;;略論明清間中國人對西學的迎拒[A];西方思想在近代中國[C];2005年
9 鄒小站;;華夷天下的崩潰與中國近代思想的變遷[A];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學術論壇2006年卷[C];2006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保傳;社會與學術:黃宗羲與明清學術思想史的轉型[D];西北大學;2010年
2 劉方玲;清朝前期帝王道統(tǒng)形象的建立[D];南開大學;2010年
3 張磊;唐甄政治批判思想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賈云娣;董其昌書畫禪實踐與理論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5 李曉方;縣志編纂與地方社會:明清《瑞金縣志》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1年
6 周常林;羅振玉與清末民初歷史文獻學[D];蘭州大學;2011年
7 陳應成;建國以來中國共產黨邊疆治理理論與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8 化曉方;西漢散文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9 徐振燕;任乃強的西南圖景[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劉海靜;20世紀前半期的清學史研究[D];上海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譚卓華;從桃花源到浣花溪——杜甫對陶淵明精神家園的守望[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2 呂宗敏;何秋濤《朔方備乘》研究[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3 陳麗;孟超然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4 曾寒冰;龔景瀚詩文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5 閻銘;明清士大夫與耶穌會士譯著[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6 楊延霞;論孟子的禮學思想[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7 蘭波;中國傳統(tǒng)相學及其近代化轉型[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8 魯婷;《禮記》對“禮”的人文詮釋[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9 李學才;千乘歐陽氏家族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1年
10 谷小溪;康熙時期《詩經(jīng)》文獻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黃正建;;重讀漢譯本《唐令拾遺》[J];中國史研究;2006年03期
2 韓健平;;傳說的神醫(yī):扁鵲[J];科學文化評論;2007年05期
3 戚桂宴;;“麻(夷土)非是”解[J];考古;1979年03期
4 陳金戈;;《魏書》校勘拾零[J];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3年04期
5 沙孟海;;配兒鉤包含擟考釋[J];考古;1983年04期
6 韓宏韜;;《新唐書》、《全唐文》所載《對<論語>問》辨誤[J];唐都學刊;2006年02期
7 胡鳴;;鄭玄校經(jīng)取向之分析——以鄭玄《論語注》“從古”為例[J];管子學刊;2006年02期
8 賀知章;;王先謙與畢沅《釋名》研究比較[J];延安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5期
9 潘榮生;;范文程“上攝政王啟”別本小議[J];歷史檔案;2009年02期
10 孫啟祥;;北魏《石門銘》異文和史事人物辨[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2條
1 英秀林;《冊府元龜》中的《三國志》異文研究[D];復旦大學;2010年
2 孫娜娜;《漢書》景yP本校讀札記[D];南京師范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58729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2587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