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時期來華日僧之比較研究
發(fā)布時間:2017-03-17 07:06
本文關(guān)鍵詞:唐宋時期來華日僧之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摘要】:唐宋時期來華僧侶在中日佛教交流中是起連接作用的紐帶,但是他們漂洋過海而來所產(chǎn)生的影響又絕不僅僅是紐帶的連接作用。他們來華學習佛理、尋求自渡,又由于其身份的特殊,在日本的政治及社會革新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中國的佛教在安史之亂前基本保持著穩(wěn)定的發(fā)展,雖然有時有限佛政策出臺,但主流仍是促進其發(fā)展。尤其是在武則天時達到一個頂峰。遣唐使的派遣是遣隋使的延續(xù),最早的學問僧來華是作為遣隋唐使團的固定組成部分。這時期來華的使節(jié)團帶有一定的政治目的,成員學問僧除了學習中國佛理外,還兼學習唐朝先進的政治、經(jīng)濟政策。 安史之亂后,中國佛教發(fā)展環(huán)境受到破壞,隨之遣唐使停派,中日之間的佛教交流從官方轉(zhuǎn)為民間,此時來華僧侶多為搭乘中國商船偷渡入境,數(shù)量較之盛唐大為減少。五代時吳越國積極推進同日本的文化交流,希望發(fā)展與日關(guān)系,雖然并未正式建交,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此階段中日佛教文化的交流,并因此留下了當時佛教經(jīng)籍自日本回流中國的記錄。 宋代中日也未曾正式建立外交關(guān)系,但因為宋代施行較為開放的對外政策,民間經(jīng)濟交往得以迅速發(fā)展,去往日本的宋商船增多,加之律宗禪宗在宋發(fā)展極好,新的佛理有助于促進當時日本政治、社會的新發(fā)展,而此時的日本政府在政治革新后也積極推進對外開放政策,使得搭乘宋商船來華的日僧開始迅速增加。 圓仁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與成尋的《參天臺五臺山記》并稱為日本僧侶旅華日記之雙璧。本文即以《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和《參天臺五臺山記》為例進行分析對比。在第二章用一個章節(jié)的篇幅來總結(jié)圓仁與成尋來華的背景、目的以及經(jīng)歷。因為來華時間的不同,兩人的經(jīng)歷也是截然不同,簡單以此兩例總結(jié)兩個朝代來華僧侶的不同雖然顯得單薄,但這是兩個特殊的例子,對于他們所屬的時代都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材料有限的情況下,以此為切入點進行分析,想來還是有說服力。 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融合中國的儒家文化、道家思想,以及中國民間各種思想,實現(xiàn)雜揉,形成了獨具特色的“中國式佛教”。佛教在日本的歷史改革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首先表現(xiàn)為很多的旅華返日僧侶在歸國后,不僅僅宣傳佛教,也充當著統(tǒng)治者的智囊團,對日本的政策制定、實施給出指導。其次,禪宗對于日本武士思想的建立與鞏固影響巨大,而這種精神一直持續(xù),影響至今。中國佛教文化經(jīng)由朝鮮半島傳入日本的同時,也將中國的文字、文化、藝術(shù)以及當時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技術(shù)、天文、地理、醫(yī)藥等科學一并傳入了日本。新的文化的涌入對于日本社會的發(fā)展影響深遠。 從來華僧侶的往來可以看出,正是兩千年來中日兩國僧侶間連續(xù)不斷的頻繁往來,結(jié)成了兩國友好交流的核心。
【關(guān)鍵詞】:學問僧 入宋僧 圓仁 成尋 求法 巡禮
【學位授予單位】:山東大學
【學位級別】:碩士
【學位授予年份】:2013
【分類號】:K242;K244
【目錄】:
- 目錄4-5
- CONTENTS5-6
- 摘要6-8
- ABSTRACT8-10
- 1. 緒論10-15
- 1.1 選題緣由與旨趣10
- 1.2 學術(shù)史的回顧10-13
- 1.3 以往研究的不足13
- 1.4 研究思路、方法與基本框架13-15
- 2. 唐宋時期日僧來華背景與目的的比較研究15-26
- 2.1 來華背景的比較15-20
- 2.2 來華目的的比較20-26
- 3. 唐宋時期日僧在華活動及其行跡比較26-35
- 3.1 唐時活動及其行跡:以《入唐求法巡禮行記》為依據(jù)26-31
- 3.2 宋時活動及其行跡:以《參天臺五臺山記》為依據(jù)31-35
- 4. 來華日僧歸國后作用比較35-49
- 4.1 歸國情況統(tǒng)計35-39
- 4.2 在日本政治制度改革中所起作用的比較39-41
- 4.3 對日本佛教發(fā)展影響的比較41-46
- 4.4 對日本人社會生活、生活方式影響的比較46-49
- 5. 結(jié)語49-51
- 參考文獻51-56
- 致謝56-57
- 學位論文評閱及答辯情況表57
【參考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鮮于煌;日本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對中國歷史記載的重要貢獻[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2 鮮于煌;論日本圓仁《入唐求法巡禮行記》對歷史細節(jié)的描寫[J];貴州文史叢刊;2000年02期
3 王勇;;最后一次遣唐使的特殊使命——以佚存日本的唐代文獻為例[J];甘肅社會科學;2010年05期
4 王宇;;求法與巡禮——從圓仁到Y(jié)]然的歷史轉(zhuǎn)變[J];佛教文化;2008年05期
5 韓f;南北朝隋唐時代東亞的“佛教外交”[J];佛學研究;1999年00期
6 高留成;唐宋時期日本來華留學僧之比較[J];河北學刊;2005年01期
7 林正秋;南宋杭州的中日佛教文化交流[J];杭州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2期
8 張體勇;;鑒真東渡與日僧西行——以《東征傳》與《天平之甍》中的人物形象為中心[J];濟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06期
9 張靜;;唐宋時期中日“漢籍環(huán)流”現(xiàn)象初探[J];學理論;2011年16期
10 王心喜;論日本遣隋使[J];歷史教學;2002年07期
本文關(guān)鍵詞:唐宋時期來華日僧之比較研究,由筆耕文化傳播整理發(fā)布。
,本文編號:25252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252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