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甘肅地區(qū)在蜀漢北伐戰(zhàn)略中的地位
[Abstract]:Since Zhuge Liang's Longzhong pair, Gansu has alway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Strategy of Shu Han Dynasty. After the loss of Jingzhou in Shu Han Dynasty, he could only send troops to the north from the northwest, and the importance of Gansu was increasing day by day. If Shu Han can obtain Gansu area, he can not only get high quality soldiers and good horses, but also threaten the Guanzhong area of Cao Wei militarily. Therefore, the study of the position of Gansu in the Northern Expedition Strategy of Shu Han Dynasty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for understanding the overall strategy of Shu Han Northern Expedition during the three Kingdoms period.
【作者單位】: 西北師范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基金】:2011年度甘肅省高等學校研究生導師科研項目“甘肅三國歷史文化旅游研究”(1101-17)階段性成果
【分類號】:K236.2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志斌;;諸葛亮北伐的爭議及其才能質疑[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2 黃曉陽;姜維論[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年01期
3 趙逵夫;;論“空城計”之有無與西城的地望[J];甘肅社會科學;2011年05期
4 胡以存;;諸葛亮北伐的戰(zhàn)略分析[J];黃石理工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5 徐日輝;;街亭考[J];蘭州大學學報;1983年03期
6 陳金鳳;從漢中到隴右——蜀漢戰(zhàn)略新論[J];萊陽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7 葉哲明;;重評蜀漢姜維北伐[J];蘭州大學學報;1987年01期
8 施光明;姜維簡論[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6年Z1期
9 徐日輝;;由三國軍事論諸葛亮斬馬謖[J];漢中師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8年01期
10 何靜;也談關于諸葛亮北伐的幾個問題[J];黔西南民族師專學報;2000年02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王承丹;徐文蕾;;試論蒲松齡筆下的三國人物[J];蒲松齡研究;2011年02期
2 吳賢哲;;七言古詩起源與產生問題考辨[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4期
3 王明前;;三國兩晉財政體系演變初探[J];阿壩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11年04期
4 莊華峰,王建明;安徽古代沿江圩田開發(fā)及其對生態(tài)環(huán)境的影響[J];安徽大學學報;2004年02期
5 汪高鑫;;論“通經致用”的經學傳統(tǒng)[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2期
6 王莉;;漢樂府挽歌歌辭考論[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7 孔祥軍;;曹操政治戰(zhàn)略核心研究——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為考察中心[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9年06期
8 王競;;王斱《四六話》與古代駢文理論的發(fā)展[J];安徽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年02期
9 石亞東;;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軍事經濟思想——以曹操、諸葛亮、袁準為例[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10 李德新;;唐代火災及防治措施[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羅凱;;御正與納言——兼論中書門下體制之源[A];述往而通古今,知史以明大道——第七屆北京大學史學論壇論文集[C];2011年
2 韓金花;王宗殿;王蘊蘊;沈斌;;華佗診斷學術思想研究[A];全國第十二次中醫(yī)診斷學術年會論文集[C];2011年
3 佟健華;;算學宗師趙爽的數(shù)學教育思想[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中國教育思想史與人物研究[C];2009年
4 陳立;;古代越南儒學教育評析[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7)——外國教育政策與制度改革史研究[C];2009年
5 徐嬋菲;姚智遠;;漢墓畫像神話人物的圖像作用及喪葬意義[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二屆年會論文集[C];2010年
6 秦臻;;四川渠縣新發(fā)現(xiàn)東漢石獸及相關問題[A];中國漢畫學會第十三屆年會論文集[C];2011年
7 胡曉明;;西晉后期嗣君之爭考論[A];漢唐社會經濟與海鹽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8 張德建;;明代隱逸思想的變遷[A];儒學與二十一世紀文化建設:首善文化的價值闡釋與世界傳播[C];2007年
9 張學智;;王夫之對明代嚴刑峻法的批判——以《尚書引義·舜典》為中心[A];國際儒學研究(第十七輯)[C];2010年
10 霍宏偉;;隋唐洛陽東城形制布局的演變[A];文化傳承與歷史記憶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孫永娟;毛詩鄭箋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邢培順;曹植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3 劉寶春;南朝東海徐氏家族文化與文學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0年
4 尉博博;春秋大都耦國政治現(xiàn)象剖析[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5 史兵;唐代長安城軍事防御體系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武波;元代法律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7 王小燕;魏晉隱士美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8 尹佳濤;歷史與現(xiàn)實之間的政治思考[D];南開大學;2010年
9 宋新娟;中醫(yī)傳統(tǒng)圖式符號審美及應用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10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平;方干及其詩歌論稿[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2 趙立光;“說岳”題材小說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金鑫;王充《論衡》與東漢文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張靖;西漢昭宣時期樂府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5 李桂峰;傳統(tǒng)民本思想的理論品質與現(xiàn)代轉型研究[D];廣西師范學院;2010年
6 陳超;秦漢黃河中下游地區(qū)作物病蟲災害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7 雷曉偉;漢代“物勒工名”制度的考古學研究[D];鄭州大學;2010年
8 方浩然;韓愈道德思想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9 劉昌頂;以人為本的哲學視角研究[D];哈爾濱工程大學;2010年
10 董軍;杭州靈隱景區(qū)的空間解析[D];浙江農林大學;2010年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崇琛;諸葛亮為何不納魏延之計[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2期
2 李殿元;;從“興復漢室”到奪取涼州——諸葛亮“北伐”新論[J];成都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03期
3 田耕滋;諸葛亮伐魏不是“以攻為守”──兼論諸葛亮北伐的思想基礎[J];漢中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1997年01期
4 胡以存;;孔明何以不納魏延奇計?[J];陜西理工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2期
5 丁;;“隆中對”戰(zhàn)略定位得失談[J];決策探索;1997年11期
6 朱子彥;呂磊;;論漢魏之際羌胡化的涼州軍事集團[J];軍事歷史研究;2007年03期
7 陳金鳳;從漢中到隴右——蜀漢戰(zhàn)略新論[J];萊陽農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8 李學林,蘇蔓;論毛澤東對諸葛亮的科學評價[J];毛澤東思想研究;2002年05期
9 葉哲明;;重評蜀漢姜維北伐[J];蘭州大學學報;1987年01期
10 何靜;也談關于諸葛亮北伐的幾個問題[J];黔西南民族師專學報;2000年02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秀峰 ,段煉 ,吳青;三國時期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諸葛亮[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74年04期
2 王文彬;;諸葛亮[J];歷史教學;1981年12期
3 ;諸葛亮北伐曹魏四過甘肅[J];黨的建設;2009年04期
4 ;“草船借箭”的主角不是諸葛亮[J];文史天地;2011年05期
5 ;論諸葛亮統(tǒng)一、前進的法家路線[J];齊魯學刊;1975年03期
6 顧文棟;;諸葛亮不諫劉備伐吳的究竟[J];貴州文史叢刊;1989年03期
7 張銳強;魏延的悲劇[J];領導文萃;2002年04期
8 施光明;略論隴右地區(qū)在蜀魏抗衡中的地位和影響[J];甘肅社會科學;1988年06期
9 尹韻公;諸葛亮首次北伐新議[J];軍事歷史;2003年03期
10 李紹先;;蜀漢后期的三位“賢相”[J];文史雜志;2008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蕭志才;;諸葛亮 “澹泊明志,寧靜致遠”的養(yǎng)生哲理[A];百家談養(yǎng)生[C];2009年
2 鄒云濤;;試論三國時期南北均勢的形成及其破壞[A];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4年
3 黃新亞;;諸葛亮揮淚斬馬謖鉤沉[A];儒學與二十世紀中國文化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7年
4 吳毅;;試論諸葛亮的法治思想[A];討論“三個代表”哲學思考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5 趙現(xiàn)海;;明初甘肅建鎮(zhèn)與總兵官權力、管轄地域之考察——以敕文為中心[A];明史研究論叢(第八輯)——明代詔令文書研究專輯[C];2010年
6 楊彥彬;;試析元末至北元初期甘肅地區(qū)的分省設置——以三件黑城出土文書為中心[A];西夏學(第四輯)[C];2009年
7 薛瑞澤;;論蜀漢時期的戰(zhàn)略城池[A];中國古都研究(第十九輯)——中國古都學會2002年年會暨長江上游城市文明起源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2年
8 錢超塵;;董奉考[A];全國醫(yī)史文獻學科建設發(fā)展創(chuàng)新研討會論文集[C];2010年
9 陳連慶;;魏晉時期鹽鐵事業(yè)的恢復和發(fā)展[A];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6年
10 李文才;;試論魏晉南朝太子舍人、中舍人職掌的發(fā)展與變化[A];“六朝歷史文化與鎮(zhèn)江地域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周俊紅 孫作政;諸葛亮與人口統(tǒng)計調查[N];中國信息報;2008年
2 吳光范;諸葛亮與滇池及其它[N];云南日報;2005年
3 張春文;諸葛亮:滇西滇南不老的傳說[N];中國民族報;2005年
4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 梁滿倉;諸葛亮廉政思想及其道德根源[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0年
5 記者 陸劍于 報道組 趙雪微 鐘建芬;劉伯溫走進“百家講壇”[N];溫州日報;2008年
6 姜光斗;從諸葛亮的《誡子書》談起[N];團結報;2000年
7 辛軒;八卦城[N];天水日報;2006年
8 王重陽;五虎將的終結[N];電腦商報;2007年
9 遼寧省高級人民法院副院長 左連璧;“蜀中四相”皆廉潔[N];中國紀檢監(jiān)察報;2010年
10 中央電視臺品牌顧問,,著名品牌戰(zhàn)略專家,品牌競爭力學派創(chuàng)始人 李光斗;諸葛亮是成功求職的典范[N];經濟視點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黎仕明;清代甘肅城市發(fā)展與社會變遷[D];四川大學;2007年
2 何凌霞;《三國志》專名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3 賈偉;明清時期河湟地區(qū)民族人口研究[D];蘭州大學;2012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韓威;三國時期蜀漢政權文獻探賾[D];西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汪婕;三國時期軍隊后勤保障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11年
3 鞏鐳;漢末三國時期疾病研究[D];鄭州大學;2011年
4 賈海鵬;三國時期吳蜀兩國人才的地理分布及其政治影響[D];湖南師范大學;2012年
5 姚建平;論三國時期的軍事交通[D];江西師范大學;2004年
6 牛艷紅;順、康年間江蘇和甘肅賦役征收特點探析[D];遼寧大學;2012年
7 朱方玉;論三國時期某些職官的職能變化與各國君主的用人方式[D];華南師范大學;2007年
8 范文瓊;重評諸葛亮的歷史功過[D];華中師范大學;2005年
9 楊召;略論陳壽《三國志》對曹魏及司馬氏的忯護[D];鄭州大學;2007年
10 黃鸝;蜀漢政權荊襄人才研究[D];湖北大學;2012年
本文編號:247719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24771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