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士風研究的新探索——《北宋士風演變的歷史考察》評介
[Abstract]:As an important social group in ancient China, the intellectuals'spiritual outlook and behavior are often marked by the times and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the cultural outlook of the times. Therefore, it is undoubtedly helpful to deepen the understanding of social systems, ideological and cultural issues in different times to study this group from the angle of "intellectuals' style". Since the 1990s, although the academic research on the literati and doctor stratum of Song Dynasty has been constantly emerging, there is still a lack of a comprehensive and systematic exposition of the literati style of Song Dynasty. The research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taged changes in the academic style of the Song Dynasty is still to be strengthened.
【作者單位】: 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分類號】:K244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牧原;魏晉士風:徑情直言[J];石油政工研究;2003年05期
2 孫勇前;;論明清士風日下之因由[J];蘭臺世界;2010年07期
3 黃弋;;北宋初期至中期的士風與文風[J];安徽文學(下半月);2007年12期
4 蕭平學;唐代國勢與士風轉變[J];南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6年02期
5 洛秦;爵士風格的形成(三)[J];音樂愛好者;2001年07期
6 洛秦;爵士風格的變遷(一)[J];音樂愛好者;2001年08期
7 彭先國;移民與近代湖南士風[J];湖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8 吳功正;六朝士風與美學[J];學習與探索;1994年03期
9 ;西安公路交通大學博士風采錄(三)[J];科技.人才.市場;1997年01期
10 劉興亮;;北宋士風之異動——以奔競、隱逸、政爭、奢靡等風氣為例[J];山西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李磊;;江左士風在陳朝的延續(xù)及其終結[A];魏晉南北朝史研究:回顧與探索——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九屆年會論文集[C];2007年
2 王少良;;宋代的酒文化與宋人的飲酒詞[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第四輯)[C];2010年
3 聞黎明;;聞一多被刺事件的歷史考察[A];聞一多研究集刊(紀念聞一多誕辰100周年)[C];2004年
4 張西京;;知識經(jīng)濟合理性的歷史考察[A];西部大開發(fā) 科教先行與可持續(xù)發(fā)展——中國科協(xié)2000年學術年會文集[C];2000年
5 徐敬龍;;商鞅法家思想的產(chǎn)生與建構[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第四輯)[C];2010年
6 郭沫若;;作者寄言[A];“我的郭沫若觀”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9年
7 張劍平;;郭沫若古史分期的研究方法及其對中國古代社會的認識[A];郭沫若與百年中國學術文化回望[C];2002年
8 葛志毅;;序:中國文化與士[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第三輯)[C];2008年
9 何勝冰;;韓非之術探研[A];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論集(第三輯)[C];2008年
10 汪天亮;黃榮斌;;香港問題的一段歷史考察(1979—1982)[A];百年滄桑論香港——江蘇省暨南京市各界舉行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199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張敬民;黨實踐先進性的歷史考察[N];新鄉(xiāng)日報;2005年
2 金炳鎬;我國“少數(shù)民族”概念的歷史考察[N];中國民族報;2002年
3 申振鈺;中華全國科學技術普及協(xié)會誕生[N];大眾科技報;2003年
4 申振鈺;參與科普工作是一項光榮義務[N];大眾科技報;2003年
5 申振鈺;“大躍進”對科普工作的影響[N];大眾科技報;2003年
6 申振鈺;科普工作穩(wěn)步發(fā)展[N];大眾科技報;2003年
7 申振鈺;城市農(nóng)村科普事業(yè)繁榮[N];大眾科技報;2003年
8 申振鈺;科普工作的一次低谷[N];大眾科技報;2003年
9 申振鈺;科普 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N];大眾科技報;2003年
10 申振鈺;科普工作的又一次崛起和繁榮[N];大眾科技報;2003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中玉;元代士風丕變下的畫學思想[D];中央美術學院;2010年
2 程世和;漢初士風與漢初文學[D];蘇州大學;2001年
3 喻學忠;晚宋士風研究[D];四川大學;2002年
4 李強;慶歷士風與文學[D];華東師范大學;2005年
5 張?zhí)m花;曹魏士風遞嬗與文學新變[D];浙江大學;2012年
6 黃之棟;強權祭壇上的文人與文學[D];浙江大學;2009年
7 于衛(wèi)青;巴勒斯坦難民問題的歷史考察[D];西北大學;2002年
8 蔣傳光;中國古代社會控制模式的歷史考察[D];中國政法大學;2003年
9 張再林;中唐——北宋士風與詞風研究[D];蘇州大學;2002年
10 王建國;東晉南遷士族與文學[D];復旦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吳寧;兩宋士風述論[D];暨南大學;2003年
2 王預震;論中國的市民社會:歷史考察與現(xiàn)實建構[D];蘇州大學;2003年
3 于志勇;建國以來我國農(nóng)民物質(zhì)利益實現(xiàn)狀況的歷史考察[D];吉林大學;2005年
4 劉長華;“甲寅派”文學價值觀的歷史考察和當下意義[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5 朱慶躍;改革開放以來黨內(nèi)監(jiān)督的歷史考察及其經(jīng)驗[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6 資檢春;改革開放以來黨內(nèi)民主建設的歷史考察及其經(jīng)驗[D];湖南師范大學;2005年
7 汪田豐;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時期的“三農(nóng)”問題研究[D];南昌大學;2005年
8 張秀明;兩岸四地和世界華人民間“保釣運動”的歷史考察與思考[D];首都師范大學;2005年
9 靳衛(wèi)敏;中國共產(chǎn)黨基本路線的歷史考察[D];河南大學;2008年
10 陳位志;1949年—1976年黨的領導體制的歷史考察和現(xiàn)實啟示[D];湘潭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18548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2185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