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懲治盜賊的法律規(guī)范研究
[Abstract]:Burglar was the key target of attack in Song Dynasty, and it has never been relaxed since Song Taizu's time. Influenced by the political basis of "civil politics", the historical tradition of thieves and the changes of legal forms, the legal norms of the whole Song Dynasty always attached importance to the attack on "thieves".
【作者單位】: 中共西安市臨潼區(qū)委黨校;
【分類號】:D929;D924;K244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郭東旭;論北宋“盜賊”重法[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2 王曉勇;略論北宋的“盜賊重法”制度[J];中州學刊;2002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永卉;;宋代豪橫的危害以及懲治[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年01期
2 高楠;王翠改;;我國古代法律文本中的嫁妝——以北宋仁宗和哲宗時代為中心[J];保定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3 鄭穎慧;;論宋代商品經(jīng)濟的新發(fā)展[J];保定學院學報;2009年05期
4 楊卉青;崔勇;;宋代土地契約法律制度[J];保定學院學報;2011年05期
5 魯忠;;論宋代“分權制衡”的司法傳統(tǒng)[J];太原城市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年10期
6 蔣衛(wèi)榮;;《慶元條法事類·文書門》中所涉文檔立法術語考釋[J];檔案學通訊;2008年02期
7 王美華;官方旌表與唐宋兩代孝悌行為的變異[J];東北師大學報;2003年02期
8 王志強;論清代條例中的地區(qū)性特別法[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00年02期
9 左平良;;我國永佃權融資制度的歷史考察及其當代啟示[J];法商研究;2010年04期
10 葉英萍;;中國古代民監(jiān)官之探討[J];法學雜志;2009年02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丁建軍;宋朝地方官員考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陳玉忠;宋代刑事審判權制約機制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3 武波;元代法律問題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4 朱文慧;南宋東南地區(qū)的民間糾紛及其解決途徑研究[D];暨南大學;2011年
5 田欣;宋代商人家庭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裴會濤;敕與北宋立法關系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7 董春林;南宋初期的冤獄與政治[D];上海師范大學;2011年
8 李偉峰;香火接續(xù):傳統(tǒng)社會的招贅婚姻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9 鄭牧民;中國傳統(tǒng)證據(jù)文化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10 王文書;宋代借貸業(yè)研究[D];河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龍蓉;宋代女性繼承制度探析[D];南昌大學;2010年
2 鄧曉飛;宋代商稅法律制度研究[D];南昌大學;2010年
3 陳明明;府際視角下的北宋縣政[D];西北大學;2011年
4 劉本棟;五代至北宋初期刑部制度研究[D];河南大學;2011年
5 劉莎;從法律層面看宋代婦女再嫁問題[D];吉林大學;2011年
6 宋香川;宋代城市的政府救濟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7 馬貴茹;理想與現(xiàn)實的矛盾選擇[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8 王碩;宋代證據(jù)種類與運用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0年
9 羅葉丹;元代訴訟的二元制及其當代啟示[D];中央民族大學;2011年
10 王盈;論宋代茶法的制定[D];復旦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李國鋒;;宋代債法的淵源及宋代債法發(fā)展的歷史動因[J];河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3期
2 雷家宏;;宋代“弓手”述論[J];晉陽學刊;1993年04期
3 鄭穎慧;;宋代刑訊制度及其實踐[J];保定學院學報;2009年01期
4 張文瑞;;宋代鄉(xiāng)村行政管理體制初論[J];株洲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年03期
5 鄭迎光;;宋代地方治安巡邏制度探析[J];河南社會科學;2007年02期
6 邢琳;;宋代知縣、縣令的職能[J];文史知識;2008年06期
7 孔涇源;;關于宋代的田賦稅率和農(nóng)民負擔問題[J];中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84年03期
8 王育民;;《宋代戶口》稽疑[J];上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5年01期
9 陶緒;北宋差役與鄉(xiāng)村下戶——兼析“下戶半曾差作役”[J];湖南城市學院學報;1991年02期
10 劉樹友;;從《夷堅志》看宋代城市下層居民[J];固原師專學報;1991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周興濤;;宋代的武學博士[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2 楊文新;;宋代狀元宰相梁克家述評[A];朱熹理學與晉江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7年
3 宮長為;;說“喪荒”——《周禮》官聯(lián)內(nèi)容考辨之三[A];史海偵跡——慶祝孟世凱先生七十歲文集[C];2005年
4 姜鵬;;宋初文治導向與經(jīng)筵緣起[A];傳統(tǒng)中國研究集刊(第七輯)[C];2009年
5 程龍剛;;宋代四川卓筒井研究[A];漢唐社會經(jīng)濟與海鹽文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8年
6 陳寶良;;明代的保甲與火甲[A];明史研究第3輯[C];1993年
7 于光度;;臨安與中都的城市管理體制[A];中國古都研究(第八輯)——中國古都學會第八屆年會論文集[C];1990年
8 胡滄澤;;董仲舒調(diào)節(jié)貧富的主張[A];董仲舒思想學術研討會專刊[C];2004年
9 胡滄澤;;董仲舒調(diào)節(jié)貧富的主張及其歷史地位[A];董子思想初探——董仲舒思想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4年
10 范中義;;王守仁的軍事思想[A];明史研究第9輯[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朱玉寶;宋代的官、職分離制度[N];中國人事報;2001年
2 汪黎明;從宋代釀酒業(yè)看瓷器生產(chǎn)[N];中國文物報;2002年
3 何憲景;宋代懲貪“教而后行”[N];檢察日報;2001年
4 莊華峰 宋 標;宋代的社會救濟事業(yè) [N];光明日報;2002年
5 莊華峰;宋代長江流域的雕版印刷業(yè)[N];光明日報;2000年
6 張希清;“恩由主上”:進一步加強中央集權[N];文匯報;2002年
7 阿羅;東漢直臣范滂[N];駐馬店日報;2009年
8 唐清毓;魏晉南北朝的酒[N];安慶日報;2005年
9 金鐵鋒;臺諫兩制 相輔相成[N];中國人事報;2001年
10 楊豫文;太清宮與老君臺[N];中國文物報;200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鐘杰;宋代縣尉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2 廖寅;宋代兩湖地區(qū)民間強勢力量與地域秩序[D];武漢大學;2005年
3 王福鑫;宋代旅游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4 劉縉;宋代正規(guī)軍軍事訓練初探[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5 魏華仙;宋代消費經(jīng)濟若干問題研究[D];河北大學;2005年
6 高楠;宋代民間財產(chǎn)糾紛與訴訟研究[D];河北大學;2005年
7 譚景玉;宋代鄉(xiāng)村行政組織及其運轉(zhuǎn)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8 王曉龍;宋代提點刑獄司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9 陳志英;宋代物權關系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10 魏峰;宋代遷徙官僚家族研究[D];浙江大學;2007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旭寧;宋代巡檢制度研究[D];河南大學;2006年
2 李堅;宋代贛粵邊區(qū)地域社會變遷—以動亂為中心的考察[D];南昌大學;2007年
3 馬永娟;宋代舉告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5年
4 鹿軍;宋代縣級公吏職務犯罪考察[D];河北大學;2005年
5 劉慧;宋代兩浙地區(qū)景觀資源與旅游活動研究[D];河南大學;2005年
6 何亞莉;商品經(jīng)濟發(fā)展與宋代福建社會結(jié)構(gòu)變遷[D];上海師范大學;2005年
7 黃敏捷;宋代江南市鎮(zhèn)初探[D];華南師范大學;2005年
8 苗玉勤;試論宋代婦女的地位及其社會作用[D];鄭州大學;2005年
9 弋楊;宋代江西書院及其發(fā)展的社會環(huán)境[D];四川大學;2005年
10 胡坤;宋代辟舉制度研究[D];河北大學;2006年
,本文編號:2183627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2183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