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傳》對《漢語大詞典》始例之補正分析
本文選題:高僧傳 + 漢語大詞典; 參考:《理論月刊》2013年09期
【摘要】:《高僧傳》是記載自東漢永平至梁代天監(jiān)間的一部著名僧人傳記,在整個漢語史研究領域具有不可或缺的地位和巨大的研究價值。而《漢語大詞典》是眾多學者寫作和研究的重要參考文獻,對漢語詞匯發(fā)展有著重要作用。但是《漢語大詞典》中引用的詞條首例,有很多比實際用詞晚很多年,這必然會影響漢語詞匯學的研究。所以以梁代釋慧皎撰的《高僧傳》為例,對《漢語大詞典》中的始例進行補正,不僅對詞典的編纂和修訂起到一定作用,同時這也是《高僧傳》語料價值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
[Abstract]:The Biography of Senior Monks is a famous biography of monks from Yongping to Liang Dynasty in the Eastern Han Dynasty. It plays an indispensable role and has great research value in the research field of Chinese history. The Chinese Dictionary is an important reference for many scholars in their writing and research, and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vocabulary. However, many of the entries cited in the Chinese Dictionary are many years later than the actual words, which will inevitably affect the study of Chinese lexicology. Therefore, taking Liang Dai Shi Huijiao's biography of Senior Monk as an example, it not only plays a certain role in compiling and revising the dictionary, but also is an important embodiment of the value of the corpus of the Great Chinese Dictionary.
【作者單位】: 東北師范大學文學院;
【分類號】:K234.2;G256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高玉春;;釋靈裕生平思想研究[J];高校社科信息;2004年06期
2 岳維宗;;“焉得虎子”出于何時[J];歷史教學;1990年05期
3 楊小敏;;南朝隴右籍高僧佛教活動述評[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07年03期
4 王瑞來;;“燭影斧聲”與宋太祖之死[J];文史知識;2008年12期
5 楊繼光;;《萬歷野獲編》歷史名詞雜考[J];五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03期
6 謝政偉;;《齊民要術》札記四則[J];中國農史;2009年04期
7 杜斗城;李艷;;試論唐代高僧的史學修養(yǎng)[J];甘肅社會科學;2011年03期
8 楊繼光;;明代史料筆記詞語拾零(三)[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9 尚麗新;;高僧劉薩訶的傳說[J];文史知識;2006年05期
10 李智君;;五涼時期河隴禪法在東晉南朝的傳播[J];學術月刊;2010年10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辛德勇;;唐高僧籍貫及駐錫地分布[A];唐史論叢(第四輯)[C];1988年
2 陳玉女;;明代佛教區(qū)域發(fā)展路線之變遷——以高僧活動圈為主要觀察對象[A];明史研究(第10輯)[C];2007年
3 耿引曾;;東晉南朝時期外國僧人在我國的活動[A];中外關系史論叢(第四輯)[C];1992年
4 王仲犖;;唐和南海各國的經(jīng)濟文化交流[A];唐史論叢(第二輯)[C];1987年
5 周桓;;義凈前往南海諸國和印度的事跡及其貢獻——兼述古代中國與南海諸國的友好關系[A];河北省歷史學會第二屆年會論文選[C];1981年
6 徐曉望;;閩國時期的福州宗教[A];閩都文化研究——“閩都文化研究”學術會議論文集(下)[C];2003年
7 盧開萬;;貞觀以后唐政府在北方的限奴措施[A];唐史論叢(第四輯)[C];1988年
8 程愛勤;;論劉宋王朝與扶南王國交往的宗教動因[A];“東南亞民族關系”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03年
9 謝重光;;凈人新探[A];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6年
10 晉文;;淺談佛教在魏晉南北朝的傳播及影響[A];“六朝歷史文化與鎮(zhèn)江地域發(fā)展學術研討會”論文匯編[C];2010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3條
1 本版撰文 本報記者 蒲荔子 李培 實習生 吳培鋒;夢回宋朝:繁華之都[N];南方日報;2007年
2 孫機;唐代的胡人[N];中國文物報;2008年
3 古偉瀛;多方面的史學創(chuàng)新之作[N];南方周末;2007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6條
1 何孝榮;明代南京寺院研究[D];南開大學;1998年
2 陳艷玲;唐代城市居民的宗教生活:以佛教為中心[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3 錢汝平;蕭衍研究[D];四川大學;2007年
4 葛繼勇;《續(xù)日本紀》所載赴日唐人研究[D];浙江大學;2006年
5 吳福秀;《法苑珠林》分類思想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6 何凌霞;《三國志》專名研究[D];復旦大學;2009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戴綠紅;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各階層對佛教的態(tài)度與接受模型探析[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2 付莉;六—九世紀佛教慈善活動及其開展的基礎、特征與影響[D];天津師范大學;2007年
3 黃]威;從名士與名僧的交往看魏晉思想界[D];蘇州大學;2006年
4 李孔楠;明代僧人群體研究[D];青海師范大學;2009年
5 莊圓;東晉南朝時期尼僧社會生活的歷史考察[D];華東師范大學;2007年
6 姜愛紅;明代蒙古南下“擾邊”探析:1436~1464年[D];廈門大學;2007年
7 崔峰;北周民眾佛教信仰研究[D];蘭州大學;2006年
8 閔軍;武則天時期的宮廷佛事活動研究[D];西北大學;2006年
9 徐超群;試論佛教對南朝旅游的促進作用[D];浙江工商大學;2012年
10 李海燕;明代嘉靖、萬歷年間山人研究[D];暨南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197787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19778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