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明清商人政治地位的變化
本文選題:明清商人 + 政治地位。 參考:《人民論壇》2013年29期
【摘要】:明清時期封建商品經濟獲得空前發(fā)展,新四民觀開始興起并得到廣泛傳播,商人的政治地位得以提升。晚清洋務運動的背景下出現的重商主義更是將商人作為振興洋務的重要力量,紳商這一特殊群體登上歷史舞臺,把商人階層的政治角色推向頂峰?墒,在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權力結構中,商人階層始終匍匐在強大的官權之下,無法成長為一支獨立的政治力量。
[Abstract]:During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ies, the feudal commodity economy developed unprecedentedly, the new view of the four people began to rise and was widely spread, and the political status of the merchants was raised. Mercantilism appeared in the background of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and the merchants were regarded as the important force to revitalize the Westernization Affairs. The gentry and merchants, as a special group, mounted the historical stage and pushed the political role of the merchant class to the top. However, in the power structure of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society, the merchant stratum was always prostrate under the powerful official power and could not grow into an independent political force.
【作者單位】: 景德鎮(zhèn)陶瓷學院人文社科學院;
【分類號】:D691;K248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谷利平;;“三言”中商人形象初探[J];重慶電子工程職業(yè)學院學報;2010年06期
2 許紀霖;;近代上海城市“權力的文化網絡”中的文化精英(1900—1937年)[J];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年06期
3 吳冰清;;略論清末武漢警政變遷[J];武漢交通職業(yè)學院學報;2009年02期
4 李堅;;19世紀潮州海陽縣的商業(yè)及商人活動[J];韓山師范學院學報;2013年01期
5 肖如平;;辛亥革命前后的浙江立憲派士紳[J];杭州文博;2012年01期
6 朱滸;;從賑務到洋務:江南紳商在洋務企業(yè)中的崛起[J];清史研究;2009年01期
7 王敏;;清末民初紳士研究綜述[J];青春歲月;2012年24期
8 王日根;陳瑤;;近年來中國近代社會演遷研究的學術反思[J];學術研究;2010年01期
9 王鴻志;;由“司”至“道”:清季勸業(yè)道之議設[J];學術研究;2010年11期
10 吳洪成;李占萍;;清末“新政”年間教育政策推行評述[J];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1年03期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茂勝;晚清至抗戰(zhàn)前士紳與江蘇農業(yè)近代化研究[D];南京農業(yè)大學;2011年
2 馬永明;論外部性與近代中國社會變遷——以香山籍歸僑為例[D];暨南大學;2004年
3 李勇軍;南京國民政府后期上海市商會研究(1945~1949)[D];華中師范大學;2007年
4 張茂元;近代中國機器繅絲技術應用與社會結構變遷[D];北京大學;2008年
5 阮清華;上海游民改造研究(1949-1958年)[D];復旦大學;2008年
6 肖宗志;候補文官群體與晚清政治[D];華中師范大學;2006年
7 張啟社;民國時期的漢口商人與商人資本(1912-1936)[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8 吳志國;近代中國抵制洋貨運動研究(1905-1937)[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9 李占萍;清末學校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學;2009年
10 劉彥波;晚清兩湖地區(qū)州縣行政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曉建;士紳、賦稅與社會風氣:清末江西社會管窺[D];南昌大學;2010年
2 李娜;清代、民國民間惜字信仰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1年
3 閆彩麗;清代晉商教育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4 賈利強;清末“第二次設廠高潮”研究[D];東華大學;2012年
5 劉睿竹;余治戲劇觀研究[D];山西師范大學;2012年
6 劉義強;街區(qū)社會公共領域的消逝:漢正街,,1949-1956[D];華中師范大學;2004年
7 張紅蕾;晚清士人的商戰(zhàn)觀念研究[D];吉林大學;2004年
8 董柏林;鄉(xiāng)野精英與教化威權[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9 潘越;20世紀初中國商人資助留學初探[D];暨南大學;2008年
10 趙莎;省港大罷工時期的廣州四商會[D];暨南大學;2008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曹守亮;;比較方法與中國資本主義萌芽問題研究——與楊師群先生商榷[J];浙江社會科學;2006年01期
2 朱和平;北朝時期官僚經商的歷史考察[J];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1年03期
3 張明富,朱文學;明清商人的經營方式及特點[J];松遼學刊(社會科學版);1998年01期
4 陳學文;明清商人經營規(guī)范與職業(yè)道德的趨同[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9年01期
5 劉訓華;唐順憲朝文士參政意識與政治地位[J];柳州師專學報;2004年01期
6 侯杰;明清時期的商人與儒家思想觀念[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0年05期
7 吳錚強;;唐宋時期科舉制度的變革與社會結構之演變[J];社會學研究;2008年02期
8 段自成;寧貫曉;;梁啟超國際視野下的康乾盛世[J];平頂山學院學報;2006年01期
9 韓國磐;;東晉南朝的門生義故[J];社會科學戰(zhàn)線;1980年02期
10 晉文;論《春秋》《詩》《孝經》《禮》在漢代政治地位的轉移[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992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劉馳;;北魏末期的戰(zhàn)亂與士族旁支的興起[A];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二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6年
2 黃永年;;唐肅宗即位前的政治地位和肅代兩朝中樞政局[A];唐史研究會論文集[C];1980年
3 范金民;;明代政治變遷下的南京經濟[A];明史研究第9輯[C];2005年
4 胡如雷;;門閥士族興衰的根本原因及士族在唐代的地位和作用[A];唐史論叢(第三輯)[C];1987年
5 王社教;;明清時期太原城市的發(fā)展[A];中國古都研究(第二十輯)——中國古都學會2003年年會暨紀念太原建成2500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3年
6 王元軍;;從敦煌唐寫經卷子看唐代的寫經書法[A];唐史論叢(第六輯)[C];1995年
7 薛平拴;;論唐代商人階層的政治意識與自衛(wèi)意識[A];唐史論叢(第十輯)[C];2008年
8 葭森健介;;門閥“貴族”支配及“清”的理念[A];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第三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92年
9 朱大渭;;魏晉南北朝階級結構試析[A];中國魏晉南北朝史學會成立大會暨首屆學術討論會論文集[C];1984年
10 戰(zhàn)繼發(fā);;明朝前期學官制度述論[A];明史研究第3輯[C];199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閻步克;論中國古代官制的品位與官階[N];光明日報;2000年
2 侯楊方;皇帝與功臣的囚徒困境[N];21世紀經濟報道;2007年
3 孟巧穎;小中見大而要領畢現[N];光明日報;2008年
4 李渡;“能為亂而不能為變”[N];學習時報;2006年
5 傅璇琮;晚唐之翰林學士[N];光明日報;2008年
6 甘琦 吳思;《萬歷十五年》有什么缺陷?[N];北京日報;2001年
7 王趁意;日本三角緣神獸鏡考(三)[N];中國文物報;2005年
8 杜貴晨;“燕許大手筆” 官高詩亦高[N];中國文化報;2005年
9 木子;曹操的理財治國思想[N];財會信報;2008年
10 蔡仁照;從秦國軍功制度看榮譽激勵[N];解放軍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5條
1 許鐵;明清商人會館的經濟學分析[D];遼寧大學;2012年
2 楊龍;北魏政權中的漢族士人研究[D];吉林大學;2010年
3 李森;龍興寺歷史與窖藏佛教造像研究[D];山東大學;2005年
4 田欣;宋代商人家庭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1年
5 曾加;張家山漢簡法律思想研究[D];西北大學;2005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郭鳳娟;南朝吳郡陸氏研究[D];山東大學;2008年
2 申立增;清代州縣佐貳雜職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6年
3 齊英;清代喀喇沁塔布囊研究[D];內蒙古師范大學;2009年
4 王化雨;保守勢力集團與北宋前期政治[D];四川大學;2004年
5 趙燕;漢魏六朝潁川庾氏家族與文學[D];廈門大學;2007年
6 竹溪;周代農民專題研究[D];蘇州大學;2010年
7 牟學林;隋唐江東士族入仕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7年
8 郭霞;先秦衛(wèi)國興衰歷史研究[D];河南大學;2006年
9 唐穆君;兩漢公主考述[D];西北大學;2008年
10 劉春玲;遼代漢族官僚集團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本文編號:189693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1896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