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末中央與地方交接禮儀探析
本文選題:唐代 + 中央; 參考:《蘭臺世界》2014年09期
【摘要】:在唐后期藩鎮(zhèn)割據(jù)下,不僅行政中平添節(jié)度觀察使等道一級行政長官,也因此使中央地方關系復雜化。本文將主要圍繞節(jié)度刺史的入覲朝參、拜官中謝和納錢儀節(jié)等略敘一二,以增廣唐末中央與地方交接禮儀所見。
[Abstract]:In the late Tang Dynasty, under the separation of towns, not only did the observation of the administrative level make the first chief executive, but als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central and local authorities complicated. This article will mainly focus on the section of the history of the pilgrimage, worship officials Xie and Nachan Yi Festival, and so on,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late Tang Dynasty and local ceremony of the handover of views.
【作者單位】: 柳州鐵道職業(yè)技術學院;
【分類號】:K242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4條
1 張曉龍;;古代禮儀進入戲劇形體教學之探索[J];大舞臺(雙月號);2009年01期
2 趙萍君;;古代漢語教學法初探[J];牡丹江大學學報;2009年07期
3 張曉龍;;中國古代禮儀文化的內(nèi)涵及其在影視劇中的運用[J];戲劇文學;2009年04期
4 張愛麾;王煒民;;近三十年來鹵簿制度研究綜述[J];陰山學刊;2013年02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8條
1 張曉龍;表演專業(yè)中的中國古代禮儀文化教育[D];東北師范大學;2008年
2 梁艷麗;論西漢婦女的政治參與[D];內(nèi)蒙古大學;2008年
3 李俊杰;《唐律》中的侵害皇權罪及相關問題[D];青海師范大學;2009年
4 于楊;我國禮儀文化產(chǎn)業(yè)問題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09年
5 宋超;東岳泰山與宗法文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0年
6 呂欣欣;唐詩中的扇意象研究[D];暨南大學;2012年
7 付婷;隋代巡行制度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8 亢靈芝;漢代太子教育初探[D];陜西師范大學;2013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玉興;;從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看唐代縣尉的來源與遷轉(zhuǎn)途徑——兼論縣尉的兼任與差出及對縣政的影響[J];甘肅社會科學;2007年02期
2 張衛(wèi)東;;唐代刺史選授制度論析[J];求索;2009年06期
3 朱德軍;;略論唐代中原藩鎮(zhèn)的演變及其表現(xiàn)[J];洛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年04期
4 夏炎;;唐代刺史的軍事職掌與州級軍事職能[J];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5 姬永亮;;唐代度量衡制作與管理探索[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6年04期
6 趙玉平;;唐代敦煌地區(qū)“雩禮”考述[J];蘭臺世界;2009年10期
7 陳麗,鄭學檬;中晚唐時期中央財政地方化傾向探析[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2期
8 張艷云;從敦煌《放妻書》看唐代婚姻中的和離制度[J];敦煌研究;1999年02期
9 旭翁;;形神兼?zhèn)?呼之欲出——唐代著名人物畫家周[J];北京工人;1999年02期
10 平川;唐代的狀元并不受重視[J];湖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郭聲波;;唐代河西九曲羈縻府州及相關問題研究[A];中國邊疆考古學術討論會論文摘要[C];2005年
2 杜永毅;;唐代詩人賀知章故里考——故里在蕭山史家橋村[A];公共文化服務與圖書館實踐的創(chuàng)新——浙江省圖書館學會第十次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3 彭瓊英;;唐代都市娛樂文化與都市文體的發(fā)展[A];湖南省城市文化研究會第六屆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11年
4 馮金忠;;唐代河朔藩鎮(zhèn)武職僚佐的遷轉(zhuǎn)流動——以與中央朝官間的流動為中心[A];董仲舒與河北歷史文化研究[C];2007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8條
1 言實;唐代的醫(yī)藥機構與“醫(yī)科大學”[N];中國醫(yī)藥報;2000年
2 葉世昌;唐代的信用立法[N];國際金融報;2002年
3 張峽;石島灣 唐代對外開放的窗口[N];中國海洋報;2000年
4 李舉綱;昭陵六駿:唐代浮雕傳世之作[N];中國藝術報;2001年
5 王長豐;唐代后宮“湯印大寧”玉印考識(下)[N];中國文物報;2001年
6 陸蔚;唐代云南的儒學傳播[N];云南日報;2001年
7 記者 董振國;博山 顏文姜祠被確定為唐代木建筑[N];新華每日電訊;2001年
8 熊元正;大理國的京都大理城[N];云南日報;2001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羅小紅;唐代家禮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2 李青淼;唐代鹽業(yè)地理[D];北京大學;2008年
3 陳艷玲;唐代城市居民的宗教生活:以佛教為中心[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4 張勃;唐代節(jié)日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5 李維才;唐代糧食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11年
6 趙喜惠;唐代中外藝術交流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2年
7 趙仁龍;唐代宦游文士之南方生態(tài)意象研究[D];南開大學;2012年
8 梁瑞;唐代流貶官研究[D];浙江大學;2011年
9 胡海桃;唐代女性理想人格研究[D];中共中央黨校;2013年
10 宋娟;唐代政府對商品經(jīng)濟的干預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馬志立;唐代勛官制度若干問題研究[D];武漢大學;2005年
2 李謀娜;唐代士兵生活相關問題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3 白茹冰;論唐代牡丹的引種、推廣與興盛[D];陜西師范大學;2005年
4 曲洋;唐代山東士族家庭文化研究[D];曲阜師范大學;2006年
5 侯濤;唐代外交使節(jié)略論[D];陜西師范大學;2008年
6 李偉;唐代連坐制度初探[D];山西大學;2006年
7 趙娟寧;唐代婦女與道教[D];陜西師范大學;2006年
8 袁芳馨;唐代長安城治安管理制度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09年
9 詹靈杰;唐代考課制度與吏治關系[D];安徽大學;2007年
10 解天斐;論唐代考課制度[D];山東大學;2009年
,本文編號:186444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18644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