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熙豐新政”教育改革對宋代的影響
本文選題:王安石 切入點:教育改革 出處:《蘭臺世界》2014年1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北宋時期,王安石為了挽救當時由于積貧積弱造成"內(nèi)憂外患"的局面,實現(xiàn)"富國強兵"的目的,在神宗皇帝的支持下對政治、經(jīng)濟、軍事以及教育上做了一系列改革,被稱為"熙豐新政"。
[Abstract]:In the Northern Song Dynasty, Wang Anshi, with the support of Emperor Shenzong, made a series of reforms in politics, economy, military, and education in order to save the situa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troubles" caused by the accumulation of poverty and weakness, and to achieve the goal of "enriching the country and strengthening the armed forces." It is called the "Xifeng New deal".
【作者單位】: 赤峰學院初等教育學院;
【分類號】:K244;G529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3條
1 賈艷紅;;王安石人才思想及其對當前教育改革的啟示[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年06期
2 張道祥;王安石的教育改革及現(xiàn)代啟示[J];樂山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02期
3 呂朝煈,焦喜榮;王安石以“人才”為中心的教育改革及啟示[J];天水行政學院學報;2001年06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彭曉譜;;北宋教育家王安石與“熙寧興學”運動[J];蘭臺世界;2014年06期
2 陳玲;張昭芬;;論王安石的人才教育思想[J];現(xiàn)代企業(yè)教育;2007年24期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6條
1 劉寧;王安石人才教育思想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7年
2 徐開艷;北宋學校升級制度的興衰[D];四川師范大學;2008年
3 吳小晉;熙寧興學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07年
4 王麗娜;王安石人才思想研究[D];中國政法大學;2009年
5 魏嬌嬌;王安石社會教化思想研究[D];河南大學;2009年
6 吳黎;宋代三次宰相興學及其現(xiàn)代啟示[D];華中師范大學;2009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范兆雄;工業(yè)經(jīng)濟、知識經(jīng)濟與教育改革[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0年01期
2 何炳章;歷史性的貢獻—學習《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zhì)教育的決定》[J];安徽大學學報;2001年01期
3 楊杰;清末教育改革簡論[J];滄桑;2001年03期
4 車光洙;研究教育改革的開創(chuàng)之作——讀《創(chuàng)新教育與軟發(fā)明》[J];東疆學刊;2001年01期
5 吳廣江,趙承福;雙序結合整體教育改革及其本質(zhì)特征[J];山東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2年01期
6 王長純;1978—2002年中國教育改革的四次浪潮[J];首都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2年04期
7 張豈之;關于教育改革的幾點思考[J];華夏文化;2003年03期
8 馮生堯,謝瑤妮;教育改革中教師的行為發(fā)展[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4年01期
9 李晶;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高校素質(zhì)教育[J];美與時代;2004年02期
10 盧建筠;中國教育改革范式演進之研究[J];湛江師范學院學報;2005年04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曾小英;;世界性儒學復興與當前我國教育改革[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21)——中外教育史比較研究(含比較教育等)[C];2009年
2 陳宇;;我國教育改革出現(xiàn)新曙光[A];2010年宏觀經(jīng)濟與改革走勢座談會內(nèi)容匯編[C];2010年
3 譚玉華;畢業(yè)才;;深化教育改革,加強素質(zhì)教育[A];新世紀 新思考[C];1999年
4 丁洪偉;趙東風;余江;;教育改革是關系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事[A];全國光學、光電和電子類專業(yè)教學經(jīng)驗交流、研討會專集[C];2002年
5 馬國芳;;地方政府在建設和諧社會中如何發(fā)揮主導作用探討——云南省突出重點擴大試點推進云南教育改革發(fā)展工作[A];中國行政管理學會2005年年會暨“政府行政能力建設與構建和諧社會”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6 田漢族;;中國教育改革深化階段面臨的問題及其化解——基于成本分析視角[A];2005年中國教育經(jīng)濟學年會會議論文集[C];2005年
7 洪仁進;;和諧教育的理念與實踐:以當前臺灣教育改革為核心的探討[A];和諧社會:社會公正與風險管理——2005學術前沿論壇論文集(下卷)[C];2005年
8 ;幾位專家對教育改革的看法[A];2006年中國宏觀經(jīng)濟與改革走勢座談會內(nèi)容匯編[C];2006年
9 瞿麥生;;教育改革要有邏輯戰(zhàn)略眼光[A];中國管理科學文獻[C];2008年
10 劉存庫;;教育改革之我見[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五卷)[C];2013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方益波;教育改革的方向在哪里[N];中國改革報;2005年
2 南京市第一中學 蔡肇基;教育改革,不是拆房重建[N];成才導報.教育周刊;2006年
3 本報記者 雷發(fā)坤;全面推進彝州教育改革與發(fā)展[N];楚雄日報(漢);2006年
4 記者 羅霞 陳云芬;乘勢而上推進教育改革發(fā)展再上新臺階[N];云南日報;2006年
5 記者 王廷堯 李沙青;全省教育改革與發(fā)展表彰大會舉行[N];云南日報;2006年
6 周健工;推動教育改革:中國企業(yè)的責任與利益[N];第一財經(jīng)日報;2008年
7 張翔華 許廉明;深化教育改革 推進科教事業(yè)全面發(fā)展[N];云南經(jīng)濟日報;2008年
8 李倫;學界為教育改革建言獻策[N];寧波日報;2009年
9 項賢明;用科學發(fā)展觀指導教育改革和發(fā)展[N];學習時報;2009年
10 記者 許含宇;扎實推進全市教育改革發(fā)展[N];福州日報;2009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9條
1 朱麗;教育改革代價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8年
2 李雅君;俄羅斯教育改革模式的歷史文化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0年
3 彭慧艷;輿論視野下的教育改革[D];安徽大學;2013年
4 陳霞;基于課程標準的教育改革[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5 戴一中;臺灣師資培育變革與當時社會背景之研究[D];蘇州大學;2008年
6 段素菊;20世紀80年代以來的美國公共基礎教育改革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4年
7 龐超;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以來瑞典基礎教育改革的價值取向研究[D];西南大學;2012年
8 張永祥;知識觀視野下的我國當前基礎教育改革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9年
9 張妹芝;促進平等,追求卓越[D];河北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高燕;論美國20世紀50、60年代的教育改革[D];內(nèi)蒙古大學;2008年
2 官明娟;九十年代美國克林頓的教育改革[D];山東師范大學;2009年
3 施曉林;評析現(xiàn)代美國第二次教育改革[D];云南師范大學;2007年
4 戴林;新世紀日本的教育改革[D];湖南大學;2008年
5 段伯升;成長電影中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對中國學校教育改革的啟示[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6 王菲;現(xiàn)代化進程中的教育改革[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7 李康;政府引導民眾參與教育改革的機制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3年
8 湯月榮;家庭在中美教育改革中作用和地位的比較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9 單玉梅;洋務運動教育改革與明治維新教育改革之比較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05年
10 石春玉;芬蘭的教育成功之路及對我國教育改革的啟示[D];山東師范大學;2005年
,本文編號:1651696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1651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