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世紀末居澳葡人議事機構成立的背景分析
本文選題:澳門 切入點:葡萄牙人 出處:《暨南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年05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議事會成立乃澳門歷史上的重大事件。近年來,國內學界有一種傾向,認為1582年兩廣總督陳瑞召見居澳葡人首領與主教,代表明廷宣布葡人居澳合法化,從而促使議事會成立。事實上,早在16世紀70年代,廣東政府接納葡商繳交的地租銀,并在蓮花莖上建立關閘,葡人在澳的租居地位即已確立。議事會成立的根本原因是,葡西合并后,居澳葡人為了防范西班牙人侵蝕其在遠東的貿易利益與傳教特權,整合了居澳的宗教與商人組織,從而建立起一個統(tǒng)一對外的議事機構。
[Abstract]: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uncil of Representatives was a major event in the history of Macao.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tendency among domestic scholars to hold that in 1582 Chen Rui, Governor of Canton and Canton, summoned the leaders and bishops of the Portuguese people living in Macao to legalize Portuguese settlements in Macao on behalf of the Ming Dynasty. In fact, as early as the 1670s, the Guangdong government accepted the land rent silver paid by Portuguese businessmen and set up a gate on the lotus stem. The Portuguese people's status of renting in Australia was established. The fundamental reason for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uncil was that, After the integration of Portugal and Spain, in order to prevent the Spanish from eroding their trade interests and preaching privileges in the far East, the Portuguese incorporated the religious and business organizations in Australia, thus establishing a unified foreign deliberative organization.
【作者單位】: 暨南大學中國文化史籍研究所;
【分類號】:D829.552;K248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條
1 陳文源;;16世紀末澳門葡商人共同體的成立與運作[J];中國經濟史研究;201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白亞仁;略論李澄中《艮齋筆記》及其與《聊齋志異》的共同題材[J];蒲松齡研究;2000年01期
2 陳才訓;;論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說創(chuàng)作的炫才意識[J];蒲松齡研究;2009年04期
3 陳才訓;時世平;;《剪燈余話》:“薇垣高議”——論李昌祺的庶吉士教育及其小說創(chuàng)作的風教意識[J];蒲松齡研究;2012年01期
4 劉斌;;明代“土達”及其歸宿[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8年04期
5 朱仰東;;“郭孝子尋親”本事再考[J];阿壩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1年02期
6 周志斌;;明清時期江蘇農業(yè)中的雇傭勞動狀況[J];安徽農業(yè)科學;2009年29期
7 于志勇;;內蒙古中西部地區(qū)歷史文化期的氣候變遷與沙化[J];安徽農業(yè)科學;2011年12期
8 陳聯(lián);明清時期的蕪湖榷關[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1期
9 李琳琦;明清徽州的蒙養(yǎng)教育述論[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10 陶明選,李勇;程演生《天啟黃山大獄記》述評[J];安徽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0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0條
1 孟修;;土木之變與庚戌之變比較研究——朝貢體制框架下的明蒙關系新探[A];《中國長城博物館》2011年第2期[C];2012年
2 金國平;吳志良;;“火者亞三”生平考略——傳說與事實[A];明史研究論叢(第十輯)[C];2012年
3 梁爾銘;;明代鄉(xiāng)試考官的選取制度[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4 楊增強;;碑志所見明清時期商洛的地方教育[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14)——中國地方教育史研究(含民族教育等)[C];2009年
5 姚阿玲;;現(xiàn)實與非現(xiàn)實——中日男同性戀作品的比較[A];福建省外國語文學會2009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6 李青唐;;《水滸》“殺嫂”故事的溯源與演繹[A];水滸爭鳴(第十一輯)[C];2009年
7 萬明;;16—17世紀中葉澳門對海上絲綢之路的歷史貢獻[A];中西初識二編——明清之際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8 王川;;明代市舶太監(jiān)的歷史作用[A];中西初識二編——明清之際中國和西方國家的文化交流之二[C];2000年
9 朱亞非;;明初以德睦鄰與勸和息爭[A];中外關系史論文集第14輯——新視野下的中外關系史[C];2008年
10 林金樹;;試論明代蘇松二府的重賦問題[A];明史研究論叢(第一輯)[C];1982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王淑英;多元文化空間中的湫神信仰儀式及其口頭傳統(tǒng)[D];西北民族大學;2010年
2 周勇進;清代地方道制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3 駱昭東;從全球經濟發(fā)展的視角看明清對外貿易政策的成敗[D];南開大學;2010年
4 王小燕;魏晉隱士美學研究[D];南開大學;2010年
5 謝華;《長物志》造園思想研究[D];武漢理工大學;2010年
6 鄒春生;王化和儒化:9-18世紀贛閩粵邊區(qū)的社會變遷和客家族群文化的形成[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7 戴天放;鄱陽湖流域農業(yè)環(huán)境變遷與生態(tài)農業(yè)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0年
8 王鐵華;主人的居處:“看”視域的古典園林文化研究[D];中央美術學院;2011年
9 吳為民;漢語性別詞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10 宋佳;經方50味藥物在明代13位醫(yī)家中的用量規(guī)律研究[D];北京中醫(yī)藥大學;2011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迎芬;樂亭大鼓的民俗性探究[D];河北大學;2009年
2 楊國;試論倪瓚“聊以自娛”的繪畫美學思想[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3 賈文芝;萬歷朝的市民運動[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0年
4 林忠彬;淺析明代皇族宗室犯罪問題[D];遼寧師范大學;2010年
5 李雅蘭;歸有光文學散論[D];湘潭大學;2010年
6 劉飛;陳維崧詩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7 要琦;李東陽法律思想初探[D];湘潭大學;2010年
8 劉文英;文征明詩歌研究[D];湘潭大學;2010年
9 黃漫遠;明中后期儒學平民化進程中書院教師角色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10 吳慧華;明代江西縣級財政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0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鄭德華;;清初遷海時期澳門考略(1661—1683)[J];學術研究;1988年04期
2 龐乃明;;明人佛郎機觀初探[J];蘭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年01期
3 佚名;;一位葡萄牙人眼中的明末社會[J];現(xiàn)代人才;2007年02期
4 林家勁;;十六世紀馬來群島人民反抗葡萄牙殖民者的斗爭[J];中山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63年03期
5 史建華;;16世紀前期葡萄牙人借居澳門始末[J];合肥教育學院學報;1999年04期
6 愛·卡伊丹斯基;;明王朝的最后特使——卜彌格傳(續(xù))[J];東歐;1997年01期
7 何苗苗;;明清戰(zhàn)爭中的“外籍軍團”[J];環(huán)球軍事;2007年21期
8 廖大珂;廖大珂;;朱紈事件與東亞海上貿易體系的形成[J];文史哲;2009年02期
9 錢國梁;陶喻之;;蜈蚣船[J];航海;1986年05期
10 吳孟雪;;明清歐人對來華通道的探尋(二)[J];文史知識;1996年03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4條
1 金國平;吳志良;;“火者亞三”生平考略——傳說與事實[A];明史研究論叢(第十輯)[C];2012年
2 萬明;;明朝政府對澳門的管理述論[A];明史研究第6輯[C];1999年
3 黃慶華;;“助剿海盜得賜澳門”之說探源——兼述葡萄牙人謀求澳門主權[A];明史研究第9輯[C];2005年
4 許兆昌;;上古華夏區(qū)域國際體系的演變[A];史海偵跡——慶祝孟世凱先生七十歲文集[C];2005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3條
1 清水縣六中 樊坤;如何正確看待明成祖朱棣[N];甘肅日報;2009年
2 省博物館 李林翰;反映清末地方自治的執(zhí)照[N];聯(lián)合日報;2009年
3 武漢大學歷史學院 李曉燕;明末清初閉關政策之我見[N];光明日報;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3條
1 劉強;海商帝國:鄭氏集團的官商關系及其起源,,1625-1683[D];南開大學;2012年
2 肖應云;明清西方傳教士的漢語學習與文化交流(1582-1795)[D];暨南大學;2010年
3 吳倩華;16-18世紀入華耶穌會士中國地理研究考述[D];浙江大學;2013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陳子建;葡萄牙人入居澳門問題研究[D];山東大學;2007年
2 康寧;明中后期下澳通夷問題及其司法實踐[D];西南大學;2011年
3 張健;論朱紈事件[D];廈門大學;2007年
4 王婷;西方傳教士與早期中葡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5 張麗婷;全球視野下的明代漳州海外貿易[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6 黃鶯;外國人眼中的鄭成功[D];福建師范大學;2011年
7 李雷;論西方傳教士在《中俄尼布楚條約》簽訂過程中的作用[D];外交學院;2012年
8 劉運強;明代海南島海盜活動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13年
9 陳鑫磊;鼎革之變中朱明政權與耶穌會士的軍事政治合作[D];寧波大學;2011年
10 胡晨;明朝嘉靖時代的“海上王國”—汪直及其東亞海上貿易網絡研究(1540-1560)[D];中國海洋大學;2010年
本文編號:165064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16506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