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初期公罪刑罰適用利弊考究
本文選題:公罪 切入點:刑罰 出處:《蘭臺世界》2014年1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中國古代法律制度中比較有特色的部分是區(qū)分了公罪和私罪。明代首次將"文武官犯公罪"和"文武官犯私罪"確定為律,并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增加相關的例,同時對刑法的適用也逐漸嚴酷,這給明代后期帶來了深遠的影響。
[Abstract]:The distinctive part of the ancient Chinese legal system is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public crime and private crime. In the Ming Dynasty, "the civil attache committed the public crime" and "the civil attache committed the private crime" were first defined as the law, and with the passage of time, there were more and more relevant examples. At the same time, the application of criminal law is gradually harsh, which brought profound influence to the late Ming Dynasty.
【作者單位】: 四川省社會科學院;
【分類號】:D929;K248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徐祖瀾;;明代“以法治腐”的文化解釋[J];北方論叢;2010年01期
2 江雪松;;朱元璋的司法理念新探[J];滁州學院學報;2007年01期
3 陳晨捷;;孔子德論再探討——兼與孫熙國先生商榷[J];東岳論叢;2009年02期
4 李龍;朱兵強;;論辛亥革命中的司法變革[J];湖北社會科學;2011年09期
5 商麗杰;王素明;;明朝酷刑初探[J];文史博覽;2006年10期
6 武樹臣;;秦“改法為律”原因考[J];法學家;2011年02期
7 王志濤;;論我國的取保候審制度[J];法制與經(jīng)濟(下旬);2010年08期
8 殷秀峰;;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的中國化及創(chuàng)新[J];法制與經(jīng)濟(中旬刊);2011年03期
9 趙海宇;;從明初重典治吏反思今日反腐倡廉[J];法制與社會;2009年05期
10 張式杰;;荀子對孟子法律思想的繼承和發(fā)展及現(xiàn)代意義[J];法制與社會;2009年07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萬明;;明代詔令文書研究——以洪武朝為中心的初步考察[A];明史研究論叢(第八輯)——明代詔令文書研究專輯[C];2010年
相關博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胡克誠;明代江南逋賦治理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年
2 張品澤;人本精神與刑事程序[D];中國政法大學;2005年
3 江繼海;明代官吏職務犯罪研究[D];東北師范大學;2005年
4 袁兆春;孔氏家族宗族法及其法定特權研究[D];華東政法學院;2005年
5 龍大軒;漢代律章句學考論[D];西南政法大學;2006年
6 荊月新;民國末期中央立法權的思想與文本研究(1947—1949)[D];華東政法大學;2008年
7 謝冬慧;南京國民政府時期民事審判制度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08年
8 汪榮;經(jīng)學刑德觀與漢代法律研究[D];西南政法大學;2008年
9 楊立杰;民初民事訴訟法制現(xiàn)代化研究(1912-1928)[D];重慶大學;2008年
10 田振洪;漢唐時期的損害賠償制度[D];中國政法大學;2008年
相關碩士學位論文 前10條
1 張小嶺;論荀子的犯罪學思想[D];湘潭大學;2010年
2 蓋雪蓮;中國古代存留養(yǎng)親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2011年
3 高鵬華;關于信訪法律制度若干問題的研究[D];內蒙古大學;2011年
4 馬金奎;試論明代的鄉(xiāng)村社會控制[D];遼寧師范大學;2011年
5 孟小潔;清代法律公布制度的局限與革新[D];復旦大學;2011年
6 徐佳;明初基層社會糾紛解決制度[D];西南政法大學;2011年
7 李小美;宋代獄政管理制度及實施狀況[D];山東大學;2011年
8 邵苗;海瑞法律思想初探[D];湘潭大學;2011年
9 于志勇;墨子法律思想研究[D];中南民族大學;2010年
10 王帥帥;我國偵查階段取保候審制度的實證與比較研究[D];上海交通大學;2011年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彭炳金;論唐代官吏職務連坐法律制度[J];人文雜志;2004年05期
2 鞏富文;北宋的“法官責任制”[J];文史雜志;1993年04期
3 張世超;秦簡中的“同居”與有關法律[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9年03期
4 苗書梅;宋代黜降官敘復之法[J];河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0年03期
5 柏樺;從歷史檔案看清代對州縣官吏的懲處制度[J];北方論叢;1994年04期
6 艾永明;清朝行政處分制度研究[J];江蘇社會科學;2004年02期
7 齊濤;論唐代流放制度[J];人文雜志;1990年03期
8 程天芹;;宋代對官員處罰的制度性規(guī)定[J];蘭州學刊;2008年01期
9 石冬梅;;論唐后期對官員贓罪的處理[J];保定學院學報;2009年03期
10 季懷銀;宋代法官責任制度初探[J];中州學刊;1993年01期
相關會議論文 前1條
1 柏樺;;明代州縣官吏懲處規(guī)制芻議[A];明史研究第4輯——慶賀王毓銓先生85華誕暨從事學術研究60周年專輯[C];1994年
相關重要報紙文章 前2條
1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研究員 王曾瑜;“公罪不可無,私罪不可有”[N];北京日報;2010年
2 西南大學歷史文化學院 陳一容;清代官員問責制度[N];光明日報;2008年
,本文編號:1585495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1585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