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元和三年制舉科場案——兼論牛李黨爭之發(fā)端與影響
本文關(guān)鍵詞: 制舉考試 科場案 李吉甫 宦官 牛李黨爭 出處:《人文雜志》2015年08期 論文類型:期刊論文
【摘要】:元和三年制舉科場案是唐代科舉考試中最大的一次科場案,引發(fā)了牛李黨爭。筆者認為史書中所謂的"權(quán)幸"實乃吐突承璀,并非李吉甫。牛僧孺對策比較委婉,此次科場案并非由其"苦詆"時政引起,而是朝中抵制削藩勢力和倒宰相李吉甫勢力,借題發(fā)揮,迫使李吉甫罷相,貶謫考官、復(fù)試官。舉人牛僧孺、李宗閔等也因此聲名鵲起,后來依附于李逢吉、蕭仿等朝中反對削藩勢力,位至宰相,并聚集了一批多為科舉出身的政見相同者形成牛黨,在仕進和藩鎮(zhèn)問題上,與李德裕為首的李黨相互抵牾數(shù)十年,直接影響了政局穩(wěn)定與皇權(quán)的鞏固。
[Abstract]:The case of the Yuan and three years system was the biggest one in the imperial examination of the Tang Dynasty, which caused the dispute between Niu and Li. The author thinks that the so-called "power and fortune" in the history books is really a sudden succession. It is not Li Jifu. Niu Seng-ru 's countermeasures are more euphemistic. The Kechang case was not caused by his "bitter scorn" of the current political situation, but instead he resisted the power of cutting the vassal forces and the downfall of the prime minister, Li Jifu, and took advantage of the question to force Li Jifu to strike out the minister. Relegated examiners, re-examiners. Raise Niu Sanru, Li Zongmin and other fame also rose to fame, and later attached to Li Fengji, Xiao imitation and other anti-vassal forces in the prime minister. Moreover, a group of like-minded people from imperial examinations formed a bull party. On the issue of official advancement and the town of San Francisco, they conflicted with the Li party led by Li Deyu for decades, which directly affected the political stability and the consolidation of imperial power.
【作者單位】: 首都師范大學(xué)歷史學(xué)院;
【基金】:2013年國家社會科學(xué)基金項目:“唐代制舉考試與社會變遷研究”(13BZS029) 北京市教育委員會2013年度社科計劃資助重點項目“唐五代童蒙教育研究”(SZ201310028014)
【分類號】:K242
【正文快照】: 中唐是唐代制舉考試的頂峰,也是中朝和內(nèi)朝斗爭最為激烈的時期,1作為參加制舉考試的主體,通常是一些優(yōu)秀的基層官吏,即所謂的“子大夫”,對宦官專政阻塞仕途極為不滿,渴望朝廷革新。因此,這些參加制舉考試的舉人,在制舉對策時對宦官專政、藩鎮(zhèn)割據(jù)、相權(quán)邊緣化等問題,往往是冒
【參考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3條
1 周浩;;新輯牛僧孺賢良策文考釋[J];唐史論叢;2015年01期
2 韓W磐;唐朝的科舉制度與朋黨之爭[J];廈門大學(xué)學(xué)報(文史版);1954年01期
3 程奇立;元和制舉案辨正——兼與岑仲勉、傅璇琮先生商榷[J];煙臺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90年01期
【共引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張榮強;;南朝的臺傳機構(gòu)[J];北京師范大學(xué)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2009年06期
2 楊潔;;高昌王國貿(mào)易史研究綜述[J];敦煌學(xué)輯刊;2009年01期
3 趙晨昕;;敦煌本《記室備要》“西院直公”考[J];敦煌學(xué)輯刊;2012年01期
4 姜伯勤;;論敦煌“守莊農(nóng)作”型外莊與“合種”制經(jīng)營[J];敦煌研究;2006年06期
5 邰朋飛;;唐代城主相關(guān)問題考——以敦煌吐魯番出土文獻為中心[J];敦煌研究;2010年02期
6 杜文玉;;關(guān)于唐內(nèi)諸司使與威遠軍使研究的幾個問題[J];河北學(xué)刊;2011年03期
7 李貴;20世紀牛李黨爭研究述評[J];廊坊師專學(xué)報;2000年03期
8 趙文坦;金元之際漢人世侯的興起與政治動向[J];南開學(xué)報;2000年06期
9 楊恩玉;;蕭梁部曲制的特征探析[J];理論學(xué)刊;2011年11期
10 孟憲實;中央、地方的矛盾與長安三年括戶[J];歷史研究;2001年04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3條
1 王晶;;中古時期一個中層家族的演生史稿——以敦煌的王氏為例[A];歷史學(xué)的省思與展望——第三屆清華青年史學(xué)論壇論文集[C];2013年
2 杜文玉;;唐大明宮內(nèi)的幾處建筑物的方位與職能——以殿中內(nèi)省、翰林院、學(xué)士院、金吾仗院、望仙觀為中心[A];唐史論叢(第十九輯)[C];2014年
3 陳習(xí)剛;;吐魯番唐代軍事文書研究述論[A];唐史論叢(第十九輯)[C];2014年
相關(guān)博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劉明輝;魏晉士人政治心態(tài)類型研究[D];南開大學(xué);2010年
2 王孫盈政;唐代后期的尚書省研究[D];浙江大學(xué);2011年
3 張成福;唐宋農(nóng)民比較研究[D];山東大學(xué);2011年
4 王策;金雞梁所出木牘、封檢及相關(guān)問題研究[D];蘭州大學(xué);2011年
5 趙晨昕;唐代宦官權(quán)力的制度解析[D];首都師范大學(xué);2012年
6 徐潔;金代祭禮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12年
7 孫孝偉;金朝宰相制度研究[D];吉林大學(xué);2012年
8 尹建東;兩漢魏晉南北朝時期關(guān)東豪族研究[D];四川大學(xué);2002年
9 吳海燕;魏晉南北朝鄉(xiāng)村社會及其變遷研究[D];鄭州大學(xué);2003年
10 姜密;宋代“系官田產(chǎn)”研究[D];廈門大學(xué);2003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0條
1 趙晶;唐代五坊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xué);2011年
2 陳小遠;《文苑英華》判文研究[D];北京大學(xué);2011年
3 蒙海亮;周隋總管府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11年
4 萬廣;唐德順憲三朝中樞體制若干問題探研[D];山東大學(xué);2011年
5 馬旭東;北魏牧政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xué);2011年
6 李旺達;北朝武川集團研究[D];山西大學(xué);2011年
7 李軍;五代使職官考述[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01年
8 衛(wèi)永鋒;唐前朝(618—763年)和親研究[D];四川大學(xué);2002年
9 翟桂金;北魏國家賤民階層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xué);2002年
10 涂緒謀;論唐后期朋黨之爭的體制根源[D];四川師范大學(xué);2005年
【相似文獻】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鞠巖;;制舉并未促成唐代隱逸風(fēng)尚[J];文學(xué)遺產(chǎn);2010年05期
2 劉恩惠;唐代制舉初探[J];松遼學(xué)刊(社會科學(xué)版);1984年03期
3 張偉民;;宋代制舉考述[J];聊城師范學(xué)院學(xué)報(哲學(xué)社會科學(xué)版);1990年01期
4 查正賢;;論制舉與唐代隱逸風(fēng)尚的關(guān)系[J];文學(xué)遺產(chǎn);2009年05期
5 董文靜;;制舉的發(fā)展與唐代選官制度的完善[J];江蘇社會科學(xué);2009年05期
6 楊西云;;試析唐代制舉的變化及其停開[J];史學(xué)月刊;2010年07期
7 滕春紅;龐飛;;唐代制舉是否結(jié)束于大和二年述論[J];揚州大學(xué)學(xué)報(人文社會科學(xué)版);2011年01期
8 滕漢洋;;白居易與元和元年制舉考論[J];理論界;2012年01期
9 徐樂軍;;唐大和二年后制舉存廢問題探究[J];天中學(xué)刊;2010年04期
10 葛翠玲;唐代“制舉”、“殿試”辨[J];唐都學(xué)刊;1995年06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1條
1 黃明光;;古代科舉制度下社會自學(xué)的啟示[A];紀念《教育史研究》創(chuàng)刊二十周年論文集(3)——中國教育制度史研究[C];2009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條
1 周耀華;唐代“考”制漫談[N];中國人事報;2004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李竹青;唐代殿試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xué);2009年
,本文編號:1469320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zggdslw/14693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