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疆權(quán)益的真實記錄——對南海周邊民族文化遺產(chǎn)的歷史考察
[Abstract]:The discovery and research of cultural heritage have brought important academic support to the construction of Belt and Road in the historical process of developing the road of sea in our country. Since the Han Dynasty, the national cultural heritage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has presented many real historical records of ancient Chinese nationalities and neighboring countries and regions, which is an effective evidence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of China's coastal areas. Also is our country sea silk road and the cultural commerce internationalization precious historical document. Of course, the prote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rights in the surrounding areas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till need the organic integration and cooperation of many social forces. Only when the economic, cultural, political, military and diplomatic fields develop in concert, the solution of the rights and interests in the South China Sea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and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Belt and Road" can be transformed from a beautiful ideal into a strong reality.
【作者單位】: 南京大學(xué)歷史學(xué)院;
【分類號】:G127
【相似文獻(xiàn)】
相關(guān)期刊論文 前10條
1 吳培植;;泉州海上絲綢之路與中外文化交流[J];絲綢之路;2014年10期
2 ;打造“海上絲綢之路”品牌 重振歷史文化名城雄風(fēng)——泉州新貌[J];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報;2002年06期
3 姜樾;;海上絲綢之路與海南島港口[J];廣東民族學(xué)院學(xué)報(社會科學(xué)版);1991年03期
4 陳艷;;線路遺產(chǎn)與“海上絲綢之路”個案研究——以海上絲綢之路(中國寧波段)為例[J];世界遺產(chǎn)論壇;2009年00期
5 洪三泰;;海上絲綢之路的靈魂[J];人民之聲;2004年02期
6 劉建軍;;海上絲綢之路海陸對接線的開辟及其現(xiàn)代意義——談賀州區(qū)域文化傳統(tǒng)現(xiàn)代化[J];賀州學(xué)院學(xué)報;2012年01期
7 許桂靈;司徒尚紀(jì);;廣州海上絲路與世界文化名城的建設(shè)[J];城市觀察;2011年03期
8 ;“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啟動[J];絲綢之路;2011年24期
9 鮑志成;林士民;;寧波“海上絲綢之路”學(xué)術(shù)研討會綜述[J];東方博物;2006年01期
10 劉根勤;陳超華;;廣州亞運會與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產(chǎn)業(yè)的開發(fā)策略研究[J];文化遺產(chǎn);2010年02期
相關(guān)會議論文 前4條
1 鐘來全;;中國—東盟博覽會“新海上絲綢之路”的開辟——談區(qū)域文化傳統(tǒng)在全球化進(jìn)程中的現(xiàn)代化[A];第三屆廣西青年學(xué)術(shù)年會論文集(社會科學(xué)篇)[C];2004年
2 吳幼雄;;試析泉州“海上絲綢之路”多元一體文化內(nèi)涵[A];閩南文化研究——第二屆閩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3年
3 施舟人;;“海上絲綢之路”與南音[A];閩南文化研究——第二屆閩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下)[C];2003年
4 何振良;;略論泉州“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chǎn)及其保護(hù)與開發(fā)[A];閩南文化研究——第二屆閩南文化研討會論文集(上)[C];2003年
相關(guān)重要報紙文章 前10條
1 記者 孫漪娜;“大運河與海上絲綢之路”論壇在寧波舉行[N];中國文物報;2010年
2 記者郭瀟雅;七城市聯(lián)合為“海上絲綢之路”申遺[N];中國社會科學(xué)報;2011年
3 記者 周承雪;“海上絲綢之路”申遺工作接受專家考評[N];北海日報;2012年
4 ;海上絲綢之路將“申遺”[N];中國文化報;2009年
5 陳青 徐學(xué)敏;我市將舉行“海上絲綢之路”文化節(jié)[N];寧波日報;2009年
6 記者 呂路陽;福州加入“海上絲綢之路”申遺隊伍[N];福州日報;2012年
7 王路;“海上絲綢之路”2010年有望申遺成功[N];寧波日報;2007年
8 李培;“南海Ⅰ號”申遺將延后[N];南方日報;2007年
9 黃海妍;廣州海上絲綢之路申報世界文化遺產(chǎn)[N];中國文化報;2008年
10 本報記者 馮海波;專家齊聚陽江縱論“海上敦煌”[N];廣東科技報;2011年
相關(guān)碩士學(xué)位論文 前1條
1 胡靈娟;廣州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保護(hù)機(jī)制研究[D];蘭州大學(xué);2015年
,本文編號:2380933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ydyl/2380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