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背景下東北地區(qū)民營經濟發(fā)展問題研究
本文選題:一帶一路 + 東北振興 ; 參考:《經濟縱橫》2017年01期
【摘要】:"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為"東北亞開發(fā)之窗"的我國東北地區(qū)帶來新一輪發(fā)展機遇,對于促進東北地區(qū)經濟結構轉型、發(fā)展新興產業(yè)、發(fā)掘民營經濟的巨大經濟潛力、突破東北地區(qū)經濟發(fā)展瓶頸有著重要意義。目前,東北地區(qū)民營經濟面臨有效投資嚴重不足、制度供給不到位、民營企業(yè)對外開放技術創(chuàng)新能力不強、缺乏市場核心競爭力、專業(yè)分工協(xié)作性差等問題。為此,東北地區(qū)民營經濟需要借助地緣優(yōu)勢,盡快融入"一帶一路"建設中。政府應進一步加大力度支持民營經濟發(fā)展,加快打造東北地區(qū)對外合作大通道、大平臺。企業(yè)應內外兼修進行制度創(chuàng)新,提升對外合作水平和能力,開拓對外合作新途徑,為新一輪東北振興和發(fā)展提供新動能。
[Abstract]:The construction of "Belt and Road" brings a new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for Northeast China, which is the window of Northeast Asia development. It can promote the economic structure transformation of Northeast China, develop new industries and explore the huge economic potential of private economy.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break through the bottleneck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Northeast China.At present, the private economy in Northeast China is faced with some problems, such as serious shortage of effective investment, inadequate supply of system, weak technical innovation ability of private enterprises opening to the outside world, lack of market core competitiveness, poor specialization and cooperation, and so on.Therefore, the private economy in Northeast China needs to be integrated into Belt and Road construction with the help of geographical advantages.The government should further increase its efforts to support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economy and speed up the establishment of a large channel and platform for foreign cooperation in Northeast China.The enterprise should carry on the system innovation inside and outside, improve the foreign cooperation level and ability, open up the new way of the foreign cooperation, and provide the new kinetic energy for the new round of northeast rejuvenation and development.
【作者單位】: 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
【分類號】:F276.5
【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2條
1 李振林;齊洪華;王艷;;東北振興背景下民營資本與制造業(yè)發(fā)展研究[J];沈陽干部學刊;2016年03期
2 楊東亮;趙振全;;東北經濟失速的投資性根源[J];東北亞論壇;2015年05期
【共引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何春;;東北經濟失速的政策性因素——基于“東北振興”政策效果的再考察[J];經濟體制改革;2017年01期
2 國家發(fā)展和改革委員會經濟體制與管理研究所課題組;李紅娟;劉現(xiàn)偉;;“一帶一路”背景下東北地區(qū)民營經濟發(fā)展問題研究[J];經濟縱橫;2017年01期
3 于婷婷;宋玉祥;浩飛龍;李秋雨;朱邦耀;;東北地區(qū)人口結構對經濟增長的影響[J];經濟地理;2016年10期
4 楊玲;張新平;;人口年齡結構、人口遷移與東北經濟增長[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huán)境;2016年09期
5 楊東亮;;東北流出流入人口的城市居留意愿比較研究[J];人口學刊;2016年05期
6 張炳輝;楊東亮;;新一輪東北振興視角下的哈長城市群產業(yè)協(xié)同發(fā)展研究[J];學習與探索;2016年07期
7 黃群慧;石穎;;東北三省工業(yè)經濟下行的原因分析及對策建議[J];學習與探索;2016年07期
8 李世軒;;“一帶一路”戰(zhàn)略實施的民生意義研究——以黑龍江省為例[J];經濟研究導刊;2016年17期
9 劉曉光;時英;;東北應走出“單一經濟結構困局”[J];宏觀經濟管理;2016年06期
10 胡仁霞;李曉樂;;“一帶一路”與東北經濟的轉型發(fā)展[J];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年03期
【二級參考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于東明;齊洪華;;企業(yè)及企業(yè)集團形成與發(fā)展新論——企業(yè)擴張過程中的梭形理論研究[J];經濟問題;2015年07期
2 韓福文;何軍;王猛;;沈陽老工業(yè)城市工業(yè)遺產整體保護模式探討[J];商業(yè)研究;2014年04期
3 趙德海;賈曉琳;;黑龍江省“八大經濟區(qū)建設”市場化發(fā)展研究[J];商業(yè)研究;2013年07期
4 楊東亮;;東北振興政策實踐效果評價與政策啟示——基于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的全國比較[J];東北亞論壇;2011年05期
5 陳守東;楊東亮;;我國財政支出不確定性對居民消費影響的實證研究[J];數(shù)量經濟技術經濟研究;2009年09期
6 陳守東;楊東亮;趙曉力;;區(qū)域金融發(fā)展與區(qū)域經濟增長——基于中國數(shù)據(jù)的實證分析[J];財貿經濟;2008年02期
7 魏后凱;;東北振興政策的效果評價及調整思路[J];社會科學輯刊;2008年01期
8 常建坤;李時椿;;發(fā)達國家創(chuàng)業(yè)活動和創(chuàng)業(yè)教育的借鑒與啟示[J];山西財經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版);2007年03期
9 郭慶旺;賈俊雪;;地方政府行為、投資沖動與宏觀經濟穩(wěn)定[J];管理世界;2006年05期
10 周黎安;晉升博弈中政府官員的激勵與合作——兼論我國地方保護主義和重復建設問題長期存在的原因[J];經濟研究;2004年06期
【相似文獻】
相關期刊論文 前10條
1 ;世行專家為東北振興獻計獻策[J];國際人才交流;2004年03期
2 李東雷 ,李彥峰 ,范玉英;振興東北政府應如何作為[J];經濟論壇;2004年06期
3 ;專家談東北振興[J];國際融資;2004年04期
4 郭一先 ,劉芳 ,魏書傳;東北振興,向“老”告別[J];金融經濟;2004年05期
5 王宏濾 ,潘偉;東北振興銀行:運營暫停,爭奪不停[J];南風窗;2004年16期
6 熊文;梁欽;;打響新“遼沈戰(zhàn)役”——看東北振興戰(zhàn)略[J];每周電腦報;2004年14期
7 孫英威;東北振興 要高效益 不要高消耗[J];今日國土;2005年Z2期
8 袁元,苗俊杰;東北振興攜手東北亞[J];w攣胖蕓,
本文編號:1753104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ydyl/1753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