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練雙語者工作記憶中的反詞長效應(yīng)
本文關(guān)鍵詞:熟練雙語者工作記憶中的反詞長效應(yīng)
更多相關(guān)文章: 雙語者 工作記憶 詞長效應(yīng) 反詞長效應(yīng)
【摘要】:目的:采用及時回憶任務(wù),考察在第二語言條件下熟練雙語者工作記憶中的詞長效應(yīng)。方法:采用E-Prime軟件編程,3×3混合實驗設(shè)計,被試為熟練民漢雙語者。結(jié)果:詞頻為8和20條件下,被試對三字詞的回憶成績優(yōu)于單字詞,出現(xiàn)了反詞長效應(yīng);詞頻為30條件下,單字詞與三字詞的回憶成績沒有顯著差異。討論中用"全詞假說"及雙語"整合層次模型"對這一現(xiàn)象作了解釋。
【作者單位】: 新疆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心理系;新疆察布查爾縣第一中學;
【關(guān)鍵詞】: 雙語者 工作記憶 詞長效應(yīng) 反詞長效應(yīng)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新疆項目(13XJJC190001) 新疆師范大學2015年博士科技創(chuàng)新(XJ107621505) 新疆自治區(qū)普通高校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教師教育研究中心招標課題(XJEDU040512B06)、(XJEDU040515C0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地區(qū)基金項目(71563054)
【分類號】:B842.3
【正文快照】: 1前言工作記憶中的詞長效應(yīng)指在即時序列回憶任務(wù)中短單詞詞列的回憶成績優(yōu)于長單詞列,即長單詞列的短時記憶廣度不及短單詞(李畢琴,徐展,徐麗,2007)。這種詞長效應(yīng)不同于言語學習過程中的左右視野詞長效應(yīng)(CarolMichal,2004),也不同于用圖片命名法得到的詞長效應(yīng)(莊捷,周曉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龔少英,方富熹;雙語記憶表征的模型及相關(guān)研究述評[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4年01期
2 劉建平,巢傳宣;雙語存貯模型的研究[J];心理科學;2005年04期
3 盛瑞鑫;熱比古麗·白克力;郭桃梅;;熟練維-漢雙語者漢語語義的通達機制[J];心理學探新;2007年01期
4 李利;莫雷;;雙語記憶表征研究的新視角[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1期
5 李利;莫雷;王瑞明;;熟練中-英雙語者三語詞匯的語義通達[J];心理學報;2008年05期
6 祁志強;彭聘齡;許翔杰;柳恒超;;漢英雙語者語言產(chǎn)生與理解過程中的切換研究[J];心理科學;2009年02期
7 祁志強;彭聃齡;丁國盛;;不可預(yù)期條件下漢英雙語者的語言切換研究[J];心理科學;2010年05期
8 陳卓銘,林谷輝,,高素榮;雙語者腦的語言功能側(cè)化問題[J];心理學動態(tài);1995年04期
9 王敬欣;賈麗萍;何立媛;張闊;;漢-英雙語者圖片命名任務(wù)中的語碼切換代價[J];心理學探新;2014年02期
10 許麗玲;王穗蘋;;雙語者句子產(chǎn)生機制研究[J];華南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年02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祁志強;丁國盛;彭聃齡;;漢英雙語者語言產(chǎn)生與理解過程中的代碼切換[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李寧;;晚期中英雙語者詞匯語義組織的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3 崔占玲;張積家;;英-漢-藏雙語者字詞識別中語碼切換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4 李利;莫雷;王瑞明;;熟練中—英雙語者三語詞匯的語義通達[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5 吳少勤;陳熊鷹;;熟練雙語者的詞匯選擇機制:語言特異性還是語言獨立性?[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6 熱比古麗;;維吾爾族雙語者的非熟練第三語言的概念表征特征[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7 范夢;王瑞明;;中英雙語者語言理解轉(zhuǎn)換中詞匯加工過程的事件相關(guān)電位研究[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8 李正根;馮建新;范曉慶;;雙語者詞匯產(chǎn)生中詞匯通達的時間進程[A];增強心理學服務(wù)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9 陳超瑩;王瑞明;;非熟練雙語者的語言表征和加工:雙語者記憶不對稱映射的電生理證據(jù)[A];增強心理學服務(wù)社會的意識和功能——中國心理學會成立90周年紀念大會暨第十四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11年
10 楊燕萍;何婷;郭桃梅;;中—英雙語者用英語命名圖片的一致性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shù)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條
1 王悅 張積家 華南師范大學心理應(yīng)用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心理學系;優(yōu)勢與劣勢并存:雙語經(jīng)驗產(chǎn)生的認知效應(yīng)[N];中國社會科學報;2012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丁國盛;中英雙語者詞匯表征與加工的腦機制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2001年
2 楊閏榮;漢—英雙語者中英文詞匯加工的ERP對比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7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韓海賓;言語產(chǎn)生中藏—漢雙語者第二語言的激活時間進程[D];河北師范大學;2016年
2 常立佳;漢維雙語者心理旋轉(zhuǎn)能力的眼動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6年
3 劉敏;蒙漢雙語者沖突控制和反應(yīng)抑制的實驗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12年
4 劉玉;中—英雙語者的詞匯—概念記憶表征研究[D];西南大學;2013年
5 陳亞楠;漢維雙語者維吾爾語的語義記憶表征和通達模型實驗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3年
6 肖丹;晚期維—漢雙語者句法的表征[D];新疆師范大學;2013年
7 張炯玉;中—英雙語者概念表征與聯(lián)系的層級效應(yīng)[D];河北師范大學;2015年
8 曾維芳;中英雙語者詞匯語義在大腦兩半球的表征[D];南京師范大學;2005年
9 劉偉志;中英雙語者知識表征的認知心理學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4年
10 李慧惠;蒙古族雙語者雙語表征的語義啟動實驗研究[D];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2007年
本文編號:698089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6980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