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依戀與兒童問題行為的相關:師生關系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本文關鍵詞:親子依戀與兒童問題行為的相關:師生關系的調(diào)節(jié)作用
【摘要】:目的:親子依戀和師生關系是造成兒童發(fā)展和心理病理問題的重要因素,本研究旨在探討二者對于兒童問題行為的作用。方法:東莞市某兩所小學704名兒童及其母親和教師參加了研究。兒童報告了親子依戀和師生關系,教師和家長分別評定了兒童的問題行為。結果:①親子依戀和師生關系均與兒童問題行為呈顯著負相關;②師生關系可以調(diào)節(jié)親子依戀和兒童問題行為的關系,在高師生關系條件下,親子依戀可以顯著減少兒童問題行為,但在低師生關系條件下二者不再關聯(lián)。結論:師生關系可以增強親子依戀對兒童問題行為的預測作用。
【作者單位】: 東莞市虎門外語學校;中山大學心理學系;
【關鍵詞】: 親子依戀 師生關系 問題行為
【基金】: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兒童青少年情緒智力的發(fā)展與促進”(項目號:14JJD190003)資助
【分類號】:B844.1
【正文快照】: 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依戀關系在兒童發(fā)展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在嬰兒時期,孩子會主動接近父母,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需求給予了適當?shù)姆磻?那么孩子就會和父母之間形成健康的親子依戀關系,有助于兒童對世界的探索[1]。安全的親子依戀關系可以預測兒童的良好發(fā)展,比如校園生活的較好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徐琴美;徐慧穎;王婷;;高中生問題行為的學生-家長-教師三視角研究[J];中國臨床心理學雜志;2008年01期
2 張光珍;梁宗保;陳會昌;張萍;;2~11歲兒童問題行為的穩(wěn)定性與變化[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2008年02期
3 魏玲;陳岱煒;;中學生問題行為的影響因素與干預對策[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09年02期
4 伍佳玲;蘇虹;何莉;趙科O;常微微;徐志偉;陳明春;孫業(yè)桓;;農(nóng)村中小學生問題行為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公共衛(wèi)生;2010年06期
5 岳永華;張光珍;陳會昌;梁宗保;陳欣銀;;兒童的依戀類型與其問題行為的關系[J];心理科學;2010年02期
6 陳家勝;陳紅香;;兒童問題行為研究的回顧與展望[J];焦作師范高等?茖W校學報;2010年04期
7 陳淑梅;崔美蘭;張青;;兒童問題行為論述[J];才智;2011年22期
8 劉俊升;趙燕;;童年中期受欺負與問題行為之關系:一項兩年縱向研究[J];心理科學;2013年03期
9 孫煜明;試談兒童的問題行為[J];南京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1982年04期
10 左其沛;略論過失型問題行為[J];心理發(fā)展與教育;1985年03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趙富才;;大學生的問題行為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2 品格研究協(xié)作組;;學生的問題行為與品格形成[A];中國心理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及建會60周年學術會議(全國第四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上)[C];1981年
3 張瑩瑩;張文娟;張文新;;兒童中期外化問題行為的特點及其與同伴地位的關系[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4 康艷芬;;被收養(yǎng)兒童問題行為在園干預的個案研究[A];第二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9年
5 但菲;王紅艷;;幼兒問題行為的分析與矯治—心理學視野下的剖析[A];首屆中青年心理衛(wèi)生學者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6 陳新生;;農(nóng)村初中“問題行為”學生的心理剖析及轉(zhuǎn)化對策[A];江蘇省教育學會2006年年會論文集(文科專輯)[C];2006年
7 魏玲;連榕;;教師對中學生問題行為的認知與應對方式研究[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8 紀林芹;張文新;;兒童外化問題行為的發(fā)展模式、軌跡與穩(wěn)定性[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9 高雯;陳會昌;;父母分歧對7歲兒童問題行為的預測[A];第十一屆全國心理學學術會議論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喻承甫;張衛(wèi);;累積情境風險與初中生問題行為的關系:一個有調(diào)節(jié)的中介模型[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特約記者 周兆鈞 記者 余傳詩;我國首次公布學齡前兒童十大問題行為[N];光明日報;2004年
2 胡德榮;學齡前兒童有十大問題行為[N];健康報;2004年
3 高航 馮立中;合肥列出幼兒十大問題行為[N];健康報;2004年
4 莫源秋;問題行為與心理需要[N];家庭醫(yī)生報;2003年
5 王紹敏;盡早矯治孩子問題行為[N];保健時報;2004年
6 劉霞;防治問題行為始于家庭治療[N];中國教育資訊報;2002年
7 本報記者 李曉;兒童問題行為誰制造?[N];蘇州日報;2005年
8 上海新華醫(yī)院 教授 金星明;學齡前兒童有十大問題行為[N];家庭醫(yī)生報;2004年
9 記者 王佳欣;《大眾醫(yī)學》首次公布學齡前兒童十大問題行為[N];中國新聞出版報;2004年
10 上海新華醫(yī)院 教授 金星明;解讀學齡前兒童十大問題行為[N];家庭醫(yī)生報;2004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5條
1 宋曉琴;初中生問題行為影響因素及綜合干預措施研究[D];華中科技大學;2010年
2 紀林芹;兒童攻擊、相關問題行為的發(fā)展及其家庭相關因素[D];山東師范大學;2007年
3 何潔;嬰兒生氣情緒及其對行為發(fā)展的作用[D];浙江大學;2009年
4 邢曉沛;父母體罰的變化趨勢、影響因素及與兒童青少年問題行為的關系[D];山東師范大學;2013年
5 楊海燕;工讀生與普通生父母依戀與行為問題的關系及其影響機制的對照研究[D];中南大學;2010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明珠;菲律賓華語教師對華校學生問題行為認知的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2 魏玲;教師對中學生問題行為的認知和應對方式研究[D];福建師范大學;2007年
3 張蕾;小學階段外化問題行為與心理適應的關系及干預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2015年
4 孫夢瀾;幼兒學習活動中教師問題行為研究[D];鞍山師范學院;2015年
5 向禹;美國公立中學中文課堂外向型問題行為管理策略研究[D];中央民族大學;2015年
6 楊慧;問題行為青少年反思自我評價的記憶效應[D];江西師范大學;2015年
7 李妮妮;中學生問題行為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其受家庭因素影響分析研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5年
8 周梅君;基于案例的漢語課堂學生問題行為及其策略研究[D];北京外國語大學;2015年
9 徐芳;教育愛:教師如何面對小學生成長中的“問題”[D];湖南師范大學;2015年
10 宋丹;3歲幼兒三種問題行為的個案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15年
,本文編號:684588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6845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