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xù)閃現(xiàn)抑制下對洞的無意識知覺
本文關鍵詞:連續(xù)閃現(xiàn)抑制下對洞的無意識知覺
更多相關文章: 拓撲性質(zhì) 洞 意識下知覺 雙眼競爭 連續(xù)閃現(xiàn)抑制
【摘要】:大量收斂一致的實驗證據(jù)表明,圖形的大范圍性質(zhì)可以由拓撲性質(zhì)來描述,并且其檢測發(fā)生在視覺過程的最早期,這些證據(jù)幾乎全部來自對意識上知覺的研究,而拓撲性質(zhì)的意識下加工機制尚有待發(fā)掘.意識下知覺是人的感官系統(tǒng)客觀上接受刺激呈現(xiàn)但主觀上沒有察覺的知覺,其機制和應用長期以來一直是知覺研究的熱點.本文采用了一種雙眼競爭的變式——連續(xù)閃現(xiàn)抑制,將待檢測的刺激圖形掩蔽,使之處于意識下狀態(tài),考察意識下知覺中拓撲性質(zhì)的加工."洞的個數(shù)"作為一種拓撲性質(zhì)是本文的研究對象.通過量度被抑制圖形從發(fā)生變化到被知覺的被抑制時間,或者被試對被抑制的變化圖形的正確檢測率,我們發(fā)現(xiàn),相比于不變或者各種非拓撲性質(zhì)變化,意識下知覺中的拓撲性質(zhì)(洞的個數(shù))的變化會使圖形更快、更容易被檢測到.本研究揭示了拓撲性質(zhì)(洞的個數(shù))在意識下知覺中的優(yōu)先性,將拓撲知覺理論從意識上知覺領域拓展到了意識下知覺領域,為拓撲性質(zhì)加工的早期性提供了有力的證據(jù);另一方面,本研究也提示了拓撲性質(zhì)經(jīng)由皮層下視通路加工處理的可能性.
【作者單位】: 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大學;
【關鍵詞】: 拓撲性質(zhì) 洞 意識下知覺 雙眼競爭 連續(xù)閃現(xiàn)抑制
【基金】: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fā)展計劃(973)(2012CB82550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91132302) 中國科學院戰(zhàn)略性先導科技專項(XDB02010001,XDB02050001)資助項目~~
【分類號】:B842.1
【正文快照】: “大范圍首先(global first)”理論[1-2]認為視覺認知是先整體后局部的,而且發(fā)生在視知覺過程最早期的大范圍整體性質(zhì)可以用拓撲性質(zhì)來準確科學地定義,以拓撲不變性為最基本層次的各個層次的幾何不變性質(zhì)(射影不變性、仿射不變性、歐氏不變性)是視知覺的基本單元.該理論得到了
【相似文獻】
中國期刊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李雅林;陳紹彬;;知覺系統(tǒng)初探[J];心理學探新;1987年01期
2 何艷茹;“無意識推論”的評說[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82年05期
3 金一波;王鵬;;表象建構中的眼動機制[J];心理科學;2006年04期
4 康廷虎;白學軍;;真實情景知覺中注視控制的研究進展[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04期
5 陶云;圖畫知覺過程的眼動研究進展[J];心理科學;2001年02期
6 李林,郭秀艷;錯覺研究:從狹義到廣義的演進[J];心理學探新;2005年02期
7 M·斯梯爾史;何廣揚;;從行為管理學的角度看知覺過程[J];心理科學進展;1986年01期
8 王金娥;;人知覺與人際吸引的要素[J];心理學探新;1991年01期
9 周燕;;“理論滲透觀察”論題的認知解讀[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8年01期
10 崔晉豫,張泓,李承來,丁峰;環(huán)境心理學的幾個問題[J];城市問題;2004年04期
中國重要會議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張瑋;佐斌;;“旁觀者清”還是“旁觀者不清”?——對自我-他人偏向知覺的非對稱性研究進展[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2 朱琪;;知覺過程中的無意識調(diào)整與時間知覺的恒常性[A];全國第五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84年
3 陳霖;;知覺組織:把顛倒的特征捆綁問題再顛倒回來[A];第一屆全國腦與認知科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5年
4 林仲賢;張增慧;;視覺和觸覺在長度知覺中的相互作用[A];中國心理學會第三次會員代表大會及建會60周年學術會議(全國第四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下)[C];1981年
5 ;普通心理與實驗心理分組報告[A];第十三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10年
6 嚴艷梅;丁錦紅;;關于圖片重復掃描路徑的眼動研究[A];第十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5年
7 楊碧漪;李紅柳;;中和效應研究(會議論文摘要)[A];中國社會心理學會2006年學術研討會論文集[C];2006年
8 葛列眾;李宏汀;;視知覺初期客體知覺特征加工特點的研究[A];面向21世紀的科技進步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下冊)[C];1999年
9 李迪斯;方平;鄭雯;;心境對整體與局部知覺的影響[A];第十二屆全國心理學學術大會論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范思陸;韓世輝;陳霖;;拓撲性質(zhì)知覺的事件相關電位研究[A];全國第七屆心理學學術會議文摘選集[C];1993年
中國重要報紙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2條
1 記者 陳瑜邋唐婷;人的左右大腦在認知上有何不同?[N];科技日報;2008年
2 記者 李大慶;陳霖院士當選為國際認知科學聯(lián)合會主席[N];科技日報;2009年
中國博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8條
1 周吉帆;社會線索在物理事件因果知覺中的作用[D];浙江大學;2012年
2 宋娟;任務對掩蔽啟動影響的ERPs研究[D];天津師范大學;2010年
3 梁君英;認知風格對認知加工過程的影響[D];浙江大學;2012年
4 閆京江;碰撞時間估計任務中不同線索的作用比較[D];西南大學;2011年
5 段海軍;面孔認知加工中的注意瞬脫效應:基于表情和熟悉性的考察[D];陜西師范大學;2011年
6 陳紅;短時關聯(lián)性錯誤記憶的認知和神經(jīng)機制研究[D];首都師范大學;2012年
7 萬群;基于心理旋轉(zhuǎn)的啟動效應[D];浙江大學;2010年
8 楊宇然;學習障礙初中生視覺搜索過程中的返回抑制[D];華東師范大學;2013年
中國碩士學位論文全文數(shù)據(jù)庫 前10條
1 周素素;社會認知的直接知覺闡釋[D];吉林大學;2013年
2 張潔尉;知覺干擾對漢字和英文單詞記憶影響的實驗研究[D];西南大學;2011年
3 崔楊;因果關系的可知覺性[D];浙江大學;2013年
4 龔敏;知覺負載與工作記憶負載對干擾效應的不同影響[D];西南大學;2010年
5 李倩;掩蔽啟動范式中負相容效應的產(chǎn)生位置[D];陜西師范大學;2010年
6 谷禹;兒童視覺空間表象重建的眼動研究[D];浙江師范大學;2012年
7 胡小崗;視覺感受器結(jié)構特性和視覺刺激特征對視知覺和表象加工的影響[D];陜西師范大學;2007年
8 顧海榮;圖形認知任務中的視知覺加工層次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年
9 郭俊汝;關于Ebbinghaus錯覺認知方式的眼動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05年
10 于莎莎;注意在知覺和行為分離中的作用[D];南京大學;2013年
,本文編號:676612
本文鏈接:http://sikaile.net/shekelunwen/xinlixingwei/676612.html